低噪音P挡自锁电子换挡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474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低噪音P挡自锁电子换挡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隶属于汽车电子领域。该新型低噪音P挡自锁电子换挡器控制电路主要由挡位信息采集模块、MCU控制器、电源转换模块、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挡位指示模块、相位输出模块、电源电压检测模块组成,通过实时采集旋钮P、R、N、D四个挡位信息,并通过与车辆制动系统、整车控制器VCU、PEPS及倒车控制系统的信号交互,实现对车辆的换挡及其它关联操作。提高了车辆换挡操作的准确性、舒适性。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逐步使用电子换挡器替代机械式换挡器,为了防止P挡驻车后人员误操作导致的车辆安全隐患,电子换挡器会通过P挡自锁机构实现对驻车后P挡的锁止和启动时的解锁。P挡自锁机构主要由一个电磁铁和相应的机械部件组成,解锁时电磁铁吸合拉动机械结构完成解锁操作。由于新能源汽车车内环境背景噪音极小,而电磁铁吸合瞬间会产生一定的噪音,降低了预期对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噪音干扰的P挡自锁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善电子换挡器中P挡自锁电磁铁的驱动方式,克服P挡解锁时电磁铁吸合的噪音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噪音P挡自锁电子换挡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刹车信号检测电路、背光电源检测电路、ACC电源检测电路、挡位检测模块、相位信号输出模块、挡位背光/指示切换模块、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P挡信号输出电路、R挡信号输出电路和MCU,以及为上述模块供电的电源转换模块;

所述低噪音P挡自锁电子换挡控制电路的连接关系为:刹车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背光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二信号输入端,ACC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三信号输入端,挡位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四到第七信号输入端,MCU的第一到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相位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MCU的第五到第八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挡位背光/指示切换模块的输入端,MCU的第九和第十信号输出端连接到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的反馈信号输出端连接到MCU的第八信号输入端,MCU的第十一信号输出端连接到P挡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入端,MCU的第十二信号输出端连接到R挡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电源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同时连接到刹车信号检测电路、背 光电源检测电路、ACC电源检测电路、挡位检测模块、相位信号输出模块、挡位背光/指示切换模块、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P挡信号输出电路、R挡信号输出电路和MCU的电源电压输入端。

所述的P挡电磁铁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电源正极驱动电路、电源负极驱动电路、反馈检测电路和电磁铁模块;所述P挡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连接关系为:电源正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MCU的第九信号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到电磁铁的正极和反馈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源负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MCU的第十信号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到电磁铁的负极;反馈检测电路的反馈电压输出端连接到MCU的第八信号输入端。

所述电源正极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26、三极管Q20、电阻R32、三极管Q23、电阻R45、三极管Q24、电阻R44、MOS管Q13和二极管D3。

所述的P挡电磁铁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电源负极驱动电路包括:MOS管Q15、三极管Q17、三极管Q16、电阻R30、电阻R3和电容C17。

所述反馈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6、二极管D8、电容C24、电阻R47、电阻R48和电容C22。

所述电磁铁模块包括电磁铁和二极管D4,二极管D4的阳极接电磁铁负极电源端,阴极接电磁铁正极电源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改善电磁铁吸合过程的噪音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噪音P挡自锁电子换挡控制电路架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P挡电磁铁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低噪音P挡自锁电子换挡控制电路,包括刹车信号检测电路、背光电源检测电路、ACC电源检测电路、挡位检测模块、相位信号输出模块、挡位背光/指示切换模块、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P挡信号输出电路、R挡信号输出电路和MCU,以及为上述模块供电的电源转换模块。

图1所示电路的连接关系为:刹车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背光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二信号输入端,ACC电源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三信号输入端,挡位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连接到MCU的第四到第七信号输入端,MCU的第一到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相位信号输出模块的输入端,MCU的第五到第八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挡位背光/指示切换模块的输入端,MCU的第九和第十信号输出端连接到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的反馈信号输出端连接到MCU的第八信号输入端,MCU的第十一信号输出端连接到P挡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入端,MCU的第十二信号输出端连接到R挡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电源 转换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口同时连接到刹车信号检测电路、背光电源检测电路、ACC电源检测电路、挡位检测模块、相位信号输出模块、挡位背光/指示切换模块、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P挡信号输出电路、R挡信号输出电路和MCU的电源电压输入端。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P挡电磁铁控制电路的原理图。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使用PWM方式驱动电磁铁的吸合,通过改变PWM脉冲宽度控制吸合过程,减小噪音,并采集流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化,闭环调整PWM脉冲宽度。

所述P挡电磁铁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正极驱动电路、电源负极驱动电路、反馈检测电路和电磁铁模块;所述P挡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连接关系为:电源正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MCU的第九信号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到电磁铁的正极和反馈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源负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MCU的第十信号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到电磁铁的负极;反馈检测电路的反馈电压输出端连接到MCU的第八信号输入端。

所述电源正极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26、三极管Q20、电阻R32、三极管Q23、电阻R45、三极管Q24、电阻R44、MOS管Q13,这部分电路接收来自MCU的PWM控制信号,通过MOS管Q13的放大,为电磁铁提供可控的电源正极。同时,二极管D3串联在电源输入端,提供电源反接保护。

所述电源负极驱动电路包括:MOS管Q15、三极管Q17、三极管Q16、电阻R30、电阻R3构成的电源负极驱动电路,这部分电路接收来自核心MCU的CTRL指令,通过MOS管Q15的放大,为电磁铁提供可控的电源负极。同时,电路中电容C17连接在电源与地之间,为P挡电磁铁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滤波。

所述反馈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6、二极管D8、电容C24、电阻R47、电阻R48、电容C22构成的闭环反馈电路,将流过电磁铁的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给MCU的第八信号输入端口,由MCU闭环控制PWM脉冲宽度。

所述电磁铁模块包括电磁铁和二极管D4,二极管D4并联在电磁铁两端,阳极接电磁铁负极电源端,阴极接电磁铁正极电源端,为电磁铁启停瞬间提供电源续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