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阀阀杆防脱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6793阅读:3713来源:国知局
球阀阀杆防脱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防脱装置,尤其涉及球阀阀杆防脱出结构。



背景技术:

球阀产品技术标准对阀杆防喷出结构做了相关的规定。在API6D和GB/T12237的5.9技术要求中指出:球阀阀体与阀杆的配合,应设计成在介质压力作用下,拆开填料压盖时,阀杆不会脱出阀体的结构。如果没有适当的防脱装置,阀杆由于介质核动力的作用会被吹出,会发生危险隐患。目前按球阀的结构可分为固定球和浮动球的侧装和顶装两种形式结构。浮动球球阀的阀杆一般采用内装式,阀体足够大腔体,即从阀体内部安装上去,要在阀体安装阀杆的部位设计成台阶孔,阀杆上设计成与之相配合的轴肩,来实现防止固定阀杆脱出。对于固定球球阀阀杆一般不采用内装式,都采用上装式的多,就不能采用台阶孔防脱出,要另外采取防脱出装置。对于较大通径的固定球球阀,通常采用填料箱,阀杆上设计轴肩,可实现此功能。因此目前传统球阀为防脱的结构耗材较多,成本高,对于小通径球阀按标准要求为防脱,应设计足够大的内腔体来实现阀门阀杆装配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阀阀杆防脱出结 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球阀阀杆防脱出结构,包括阀体、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上端一体成型有阀杆孔,阀杆孔内锻铸有凹面台阶的防脱面,阀杆穿过阀杆孔套接在阀体内,阀杆延伸进阀体阀杆孔的一端设有环形防飞槽,防飞槽内安装有支撑对开环,所述的对开环与防脱面配合连接,阀杆的上端套接有压盖,所述的压盖与阀体通过螺钉固定,阀杆的顶端固接有手柄,阀杆的顶端固接有手柄,阀体中设置有内腔,内腔中设有阀球,阀球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与阀杆相配合连接,阀球中设置有一圆柱形通道,在工作状态时,阀球中的圆柱形通道与阀体内腔相连通。

所述阀体内腔分别与阀体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且进口和出口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阀球与阀体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阀座,更加有利于阀球的转动,从而有利于阀体的工作与关闭。

所述阀体内腔壁上涂有一陶瓷层,有利于介质的快速流通,防止堆积侵蚀阀体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脱效果好,优化了产品结构设计,降低了球阀制造成本,达到了节能减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Ⅰ部阀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球阀阀杆防脱出结构,包括阀体1、阀杆2,所述的阀体1上端一体成型有阀杆孔,阀杆孔内锻铸有凹面台阶的防脱面,阀杆2穿过阀杆孔套接在阀体1内,阀杆2延伸进阀体阀杆孔的一端设有环形防飞槽,防飞槽内安装有支撑对开环(并圈),所述的对开环与防脱面配合连接,阀杆的上端套接有压盖3,所述的压盖3与阀体1通过螺钉固定,阀杆2的顶端固接有手柄4,阀杆2的顶端固接有手柄,阀体1中设置有内腔,内腔中设有阀球,阀球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与阀杆相配合连接,阀球中设置有一圆柱形通道,在工作状态时,阀球中的圆柱形通道与阀体1内腔相连通,所述阀体1内腔分别与阀体1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且进口和出口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阀球与阀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阀座,更加有利于阀球的转动,从而有利于阀体的工作与关闭,所述阀体1内腔壁上涂有一陶瓷层,有利于介质的快速流通,防止堆积侵蚀阀体1内壁。

具有上述结构球阀的阀杆防脱结构,通过防脱槽和对开环与防脱面配合防脱。装配的时候可以先从阀体外装入阀杆后,再进行对开环的装配。将对开环放入孔内,并与阀体上的阀杆孔内段的凹面台阶孔内壁接触,可以限制对开环扩张,防止对开环从阀杆脱落,实现阀杆防脱效果。对于小口径(DN50以下)在阀体上的填料箱内的支撑凸肩处,设计成分体式,填料箱下端顶装在阀杆所制的支撑凸肩上。具 体结构为,阀体上填料箱下端孔支撑凸肩处制出内螺纹,由外螺纹并圈装进阀体填料箱内支撑凸肩内螺纹上形成防脱的台阶。因而就保证了阀杆不被介质压力吹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