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托架的电脑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36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具有托架的电脑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外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托架的电脑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脑支架主要用于固定电脑显示器,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显示器的显示高度及显示角度,方便用户使用;但是,随着办公设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办公设备中最常见的显示器和主机分离的电脑已经向笔记本电脑发展,而现有的电脑支架一般均是针对固定电脑显示器设计,不能用于固定或支撑笔记本电脑使用,如果使用笔记本电脑需要额外配备支架,使得现有的电脑支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具有托架的电脑支撑装置,其中托架的使用使得该电脑支撑设备不局限于只是固定电脑显示器,还可以用于支撑住笔记本电脑,方便工作人员使用,且顺应了办公设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托架的电脑支撑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一底盘、一竖直伸缩杆、一横杆、一中间杆、一固定架和一托架;

所述底盘包括一底板;

所述竖直伸缩杆包括一竖直套杆和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可在所述竖直套杆内进行纵向伸缩定位,所述竖直套杆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的顶端横向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中间杆的一端纵向旋转连接;所述中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横向旋转连接;

所述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板、一固定架凸头和若干固定臂,所述固定架凸头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杆横向旋转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并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臂与固定板为一体结构连接,所述固定臂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电脑显示器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挂壁凹槽;

所述托架包括一背板、一支撑板、一连接定位装置和至少一挂钩;

所述挂钩挂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背板与所述挂钩一体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连接定位装置在所述背板上纵向移动定位;

所述挂钩包括钩部和臂部,所述钩部挂在所述固定板的上边沿处,所述臂部位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挂臂凹槽内,所述臂部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板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底板外围均布有若干真空吸盘。

进一步,所述横杆上还设有若干过线装置,所述过线装置包括一固定柱、一弹簧、一套柱和一卡槽,所述固定柱依次穿过所述弹簧及所述套柱后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套柱与所述卡槽为一体结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定位装置为两根固定杆和若干螺栓,两根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背板的两侧,所述背板两侧面纵向均布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杆上纵向均布有若干固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杆及所述背板上的固定孔拧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包括一轴连接部、一板部、一向外弯折部和一挡部;

所述板部通过所述轴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固定杆打开;

所述挡部包括一弹性挡条和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板部的两侧,并靠近所述轴连接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钩孔,所述挡条的两端设有钩,所述钩位于所述钩孔内。

进一步,所述板部上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托架的使用使得该电脑支撑装置不局限于只是固定电脑显示器,还可以用于支撑住笔记本电脑,方便工作人员使用,且顺应了办公设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在托架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作用对象的尺寸或使用空间的限制等因素调整固定杆在背板上的位置,进而调整作用对象在托架上的位置,使用灵活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3)所述臂部位于挂壁凹槽内,且与固定板的外表面平齐,使得托架并不影响电脑屏幕在固定板上的安装固定;

(4)所述过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有效限制了电脑线的位置,减少了电脑线杂乱引起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实施例中具有托架的电脑支撑装置在不同方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在不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所述过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11、底板,12、真空吸盘,2、竖直伸缩杆,21、竖直套杆,22、伸缩杆,3、横杆,4、中间杆,5、固定架,51、固定板,52、固定架凸头,53、固定臂,6、托架,61、背板,611、风扇,62、支撑板,621、轴连接部,622、板部,622a、防滑纹,623、向外弯折部,624、挡部,624a、挡条,624b、钩,624c、固定板,624d、钩孔,63、连接定位装置,631、固定杆,632、螺栓,64、挂钩,641、钩部,642、臂部,7、过线装置,71、固定柱,72、弹簧,73、套柱,7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托架的电脑支撑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一底盘1、一竖直伸缩杆2、一横杆3、一中间杆4、一固定架5和一托架6;

所述底盘1包括一底板11及均布于所述底板11外围的3个真空吸盘12;

所述竖直伸缩杆2包括一竖直套杆21和一伸缩杆22,所述伸缩杆22可在所述竖直套杆21内进行纵向伸缩定位,所述竖直套杆21的底端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

所述横杆3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杆22的顶端横向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中间杆4的一端纵向旋转连接;所述中间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5横向旋转连接;

所述横杆3上还设有若干过线装置7,所述过线装置7包括一固定柱71、一弹簧72、一套柱73和一卡槽74,所述固定柱71依次穿过所述弹簧72及所述套柱73后与所述横杆3固定连接,所述套柱73与所述卡槽74为一体结构连接,并在所述弹簧72的压力作用下,与所述横杆3紧贴;该过线装置主要为限制电脑线的位置,需要卡住电脑线时,将套柱和/或卡槽向外拔,进而压缩弹簧压缩,套柱及卡槽与横杆分离,将电脑线放入卡槽中,然后取消对套柱和/或卡槽的向外的拉力,套柱及卡槽恢复原位,电脑线被卡在了卡槽中;将电脑线取出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不再赘述;该过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有效限制了电脑线的位置,减少了电脑线杂乱引起的诸多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该过线装置可以安装在横杆上,但并不限于只安装在横杆上,其可以安装在任何需要限制电脑线的位置;

所述固定架5包括一固定板51、一固定架凸头52和4个固定臂53,所述固定架凸头52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杆4横向旋转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51并与固定板51连接,所述固定臂53与固定板51为一体结构连接,所述固定臂53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电脑显示器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板51上设有挂壁凹槽;

所述托架6包括一背板61、一支撑板62、一连接定位装置63和两个挂钩64;

所述挂钩64挂设于所述固定板51上,所述背板61与所述挂钩64一体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板62通过连接定位装置63在所述背板61上纵向移动定位;

所述挂钩64包括钩部641和臂部642,所述钩部641挂在所述固定板51的上边沿处,所述臂部642位于所述固定板51上的挂臂凹槽内,所述臂部642外表面与所述固定板51外表面平齐;臂部位于挂壁凹槽内,且与固定板的外表面平齐,使得托架并不影响电脑屏幕在固定板上的安装固定;

所述背板61两侧面纵向均布有若干固定孔,所述背板61中部设有风扇611;

所述连接定位装置63为两根固定杆631和若干螺栓632,两根所述固定杆631位于所述背板61的两侧,所述固定杆631上纵向均布有若干固定孔,所述螺栓632穿过所述固定杆631及所述背板61上的固定孔拧紧固定;向上或向下移动固定杆的位置并用螺栓将其固定在背板两侧的相应位置,可以实现支撑板在背板上的移动定位;

所述支撑板62包括一轴连接部621、一板部622、一向外弯折部623和一挡部624;

所述板部622通过所述轴连接部621与所述固定杆631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固定杆631打开,即该支撑板在使用时是向外打开状态,在使用结束后可向内闭合,以免占用过多空间,所述板部622上设有防滑纹622a;

所述挡部624包括一弹性挡条624a和两个固定板624c,两个所述固定板624c分别位于所述板部622的两侧,并靠近所述轴连接部621,所述固定板624c上设有钩孔624d,所述挡条624a的两端设有钩624b,所述钩624b位于所述钩孔624d内。当在支撑板上放置笔记本电脑时,该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部分穿过该挡条,该挡条通过弹力作用将键盘部分勒紧固定,有效防止笔记本电脑滑落。

在此,举例说明该电脑支撑装置三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如下:(1)其中的固定架可以单独用于固定电脑显示器,并可调整电脑显示器的显示角度;(2)固定架将电脑显示器固定后,该托架上可以放置与之配合使用的键盘;(3)该托架可以独立于该电脑支撑装置使用,该托架可以挂在墙上或办公隔断等地方,用于托起笔记本电脑。

在托架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作用对象的尺寸或使用空间的限制等因素调整固定杆在背板上的位置,进而调整作用对象在托架上的位置,使用灵活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