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止回阀及其组成的气液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22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止回阀及其组成的气液分离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止回阀及其组成的气液分离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水环真空泵有效进行气、水分离,同时能够防止真空泵停机时出现真空倒灌的止回阀和气液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泵或压缩机是一种气体输送设备,排出的气体是带有一定正压的,而水环真空泵必须依靠水或液体进行密封,它同时起到传递能量的作用。

我们根据真空泵工作原理就知道:真空泵排出的是水(或液体)与气体的混合物,而根据设计,生产线一般是24小时在运行,因此需要设置两台设备一台处于使用时,另一台作为备用设备,备用真空泵随时处于启动状态(通过连锁,自动控制)。

真空泵一般排出口是带有一定排压,如果是真空压缩机或压缩机,排压就更大,虽然真空泵配套气水(液)分离器设置了阻水(液)板,能够有效分离气水(液),但在一定排出压力(压缩机就更大了)下,大量水(或液体)将会带出泵外,如果液体有毒或腐蚀,将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同时大量液体外泄,将会使真空泵液位波动,真空泵运行不稳定,同时补水(或液)装置不停地开启也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由于真空泵采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的工作方式,当两台真空泵在切换时,就会造成系统与外部大气相通,造成真空倒灌,使系统真空迅速降低,从而危及设备的运行安全。

为有效进行气、水分离,目前普遍利用压差工作原理,将排气口设计成一个长长的排气管道,排出管道的高度根据排压大小来确定,为防止真空泵在停运时外部杂物进入真空泵,一般设计成U形结构,它虽然能够将液体返回到气、水分离器内,但在重力作用下,液体返回时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造成液面波动,使真空泵高液位排水装置不停地排水,从而影响到真空泵的性能;同时在真空泵切换的瞬间,会出现真空倒灌,从而危及设备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真空泵止回阀,其通过利用真空泵排出压力与设备自重,能够自动实现气、液分离,保持真空泵内液位动态平衡,同时在停机瞬间,其依靠自身重力迅速将真空泵与外部系统隔开,从而避免产生真空倒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泵止回阀,一种真空泵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止回阀主体和位于止回阀主体两端的法兰盘,分别为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所述止回阀主体为圆柱管状结构,止回阀主体中部直径大于或等于止回阀主体两端的直径,所述止回阀主体两端的直径相同,所述止回阀两端的直径大于法兰盘的内径,所述止回阀的下法兰盘内侧设有若干未贯穿的螺栓孔,所述各螺栓孔位于一个同心圆上,所述各螺栓孔上固定有一根长度一致的双头螺杆,所述止回阀还包括一活动阀板,所述活动阀板边沿上设有若干与双头螺杆相匹配的圆孔,所述活动阀板套在双头螺杆上,双头螺杆另一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活动阀板能在双头螺栓上进行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双头螺栓为三根或四根,且这些双头螺栓在同心圆上是间隔均匀的分布,其原理是,当真空泵排水管需要排液体和气体时,在止回阀前部真空泵排出的气体和液体会被分离,气体因自身压强将活动阀板向上顶,此时真空泵的排出口与外界贯通,真空泵排出的气体能够排出;当真空泵停止工作时,真空泵内没有甩出力,此时双头螺栓上的活动阀板因自身重力向下沉,从而将止回阀的下法兰盘盖住,使得真空泵与外界继续隔绝,系统内真空度不变,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优选的,为了提高活动阀板的密封性能,所述下法兰盘内侧螺孔处还设有一圈柔性垫片,所述柔性垫片中部为圆孔,圆孔直径与下法兰盘内径相同,所述柔性垫片通过黏胶胶合在下法兰盘内侧。

具体的,所述双头螺杆在组装好后,其中间部位是光滑的,两端螺纹端部均不外露。

为了防止活动阀板因真空泵泵出液的压力过大而脱离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顶部螺母下分别固定有金属垫片或这些双头螺杆顶部固定有镂空圆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真空泵止回阀组成的气液分离系统,所述气液分离系统包括气液分离釜和真空泵;所述气液分离釜顶部设有真空泵接口,其侧壁设有进气口,其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连接有一排水泵;所述气液分离釜顶部的真空泵接口与真空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系统还包括一根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两端分别与真空泵的排气口和真空泵止回阀的下法兰盘连接。

所述气液分离釜侧壁进气口上方设有斜向下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支撑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止回阀其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2)本实用新型所述止回阀反应灵敏,气体通过量直接随真空泵排出气体压强相关,其在真空泵停止工作后,气密性良好,对系统的真空度破坏极小,(3)所述气液分离系统能够阻止工业费用经真空泵排出腐蚀设备,且方便将工业废液集中回收处理,同时将真空泵排出的工业废气也集中回收进行处理,增加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止回阀结构简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液分离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中:1止回阀,101止回阀主体,102下法兰盘,103上法兰盘,104双头螺杆,105活动阀板,106柔性垫片,107镂空圆板,2排气管道,3真空泵,4气液分离釜,401真空泵接口,402进气口,403排液口,404隔板,405支撑架,5排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显得更加清晰明了,以下结合附图1~2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泵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止回阀主体和位于止回阀主体两端的法兰盘,分别为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所述止回阀主体为圆柱管状结构,止回阀主体中部直径大于或等于止回阀主体两端的直径,所述止回阀主体两端的直径相同,所述止回阀两端的直径大于法兰盘的内径,所述止回阀的下法兰盘内侧设有若干未贯穿的螺栓孔,所述各螺栓孔位于一个同心圆上,所述各螺栓孔上固定有一根长度一致的双头螺杆,所述止回阀还包括一活动阀板,所述活动阀板边沿上设有若干与双头螺杆相匹配的圆孔,所述活动阀板套在双头螺杆上,双头螺杆另一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双头螺杆也可以改为直接焊接在法兰盘上的单头螺杆。最优化的是,所述双头螺杆为三个或四个,因为“三点成面”的原理,三根或四根双头螺栓能以最简洁的模式将活动阀板限定为一个平面,方便其上下移动,过多则显得复杂臃肿,过少也活动阀板容易倾斜。

为了提高活动阀板的密封性能,所述下法兰盘内侧螺孔处还设有一圈柔性垫片,所述柔性垫片中部为圆孔,圆孔直径与下法兰盘内径相同,所述柔性垫片通过黏胶胶合在下法兰盘内侧,当真空泵停止运行时,活动阀板下降到柔性垫片上,利用真空泵内的真空度将活动阀板紧密的吸和在柔性垫片上。

所述双头螺杆在组装好后,其中间部位是光滑的,两端螺纹端部均不外露。

为了防止活动阀板因真空泵泵出液的压力过大而脱离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顶部螺母下分别固定有金属垫片或这些双头螺杆顶部固定有镂空圆板。

本实施例所述真空泵止回阀的工作原理是:真空泵运行时,此时真空泵内有气体排出,所述此时真空排出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当真空泵排出气体的压强大于活动阀板自身重力和外界大气压之和时,此时活动阀板被顶起,真空泵能顺利排出气体,为了使真空泵顺利排气,活动阀板的材质需要保持密度小,硬度高的塑料或是金属制成,当真空泵排出气体的压强小于活动阀板自身重力和外界压强之和或是真空泵停止运行时,此时活动阀板下降到柔性垫片上,并在外界压强的挤压下紧紧贴合在柔性垫片上将真空泵排气口密闭,以防止真空系统内出现真空倒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实施例1所述止回阀组成的气液分离系统,包括包括气液分离釜和真空泵;所述气液分离釜顶部设有真空泵接口,其侧壁设有进气口,其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连接有一排水泵;所述气液分离釜顶部的真空泵接口与真空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系统还包括一根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两端分别与真空泵的排气口和真空泵止回阀的下法兰盘连接。

所述气液分离釜侧壁进气口上方设有斜向下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支撑架。

本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系统的原理是:在真空泵工作时,所述气液分离釜内为负压,气液分离釜从进气口从生产系统中源源不断的吸入气液混合物,在气液混合物在隔板处进行分离,液体向下行,气体向上走,但也不排除少量液体混合在气体中被吸入到真空泵内,沉降下来的液体在气液分离釜底部被排水泵排走,而真空泵内杯吸入的多余液体会被真空泵与气体一起排出,但排气管道的作用下,气液会进行分离,此时液体会聚集在排气管内,而气体则经过止回阀向外排,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排气管的高度需根据真空泵排压的大小来确定其高度来确保液体不会从止回阀排出,而气体只会从止回阀出去,而不会从止回阀倒灌。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