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组合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244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型材组合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型材组合框架。



背景技术:

铝型材由于重量轻、结构强度高及很好的防锈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家装等各个领域,通常被用来作为门窗以及各种隔断的框架,它比钢材、木材制作更加轻便、美观,且防火性能好。在生活中铝型材制作的产品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各个领域对铝型材的安装及连接要求的差异,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安装和连接要求,对型材的结构进行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连接方便的型材组合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型材组合框架,包括固定框和连接框,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内凹的腔体,连接框包括连接框本体和设置在连接框本体上可伸入腔体内的卡座,所述腔体和卡座上设置有配合的卡接结构,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通过该卡接结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为分别设置在腔体两侧内壁上、凸出腔体内壁的两限位条,和设置在卡座上与两限位条相配合的两限位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条在腔体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为分别设置在腔体两侧内壁上的凹槽,和设置在卡座上与两凹槽相配合的两卡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在腔体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卡座为在连接框本体上对称设置的两卡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卡座宽度小于连接框本体宽度,在连接框本体上位于卡座外侧形成一限位端面,该限位端面与固定框上腔体外端面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本体上端面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由对称设置在连接框本体上的两安装条组成。

本实用新型连接框和固定框之间采用卡接连接方式,安装连接方便,型材结构简单,既保证了型材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同时减轻了型材框架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固定框和连接框截面图;其中a)为连接框,b)为固定框。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固定框和连接框截面图;其中a)为连接框,b)为固定框。

图中:1、固定框,11、腔体,12、限位条,13、凹槽,2、连接框,21、连接框本体,22、卡座,23、限位槽,24、卡条,25、卡脚,26、限位端面,27、安装槽,28、安装条,3、连接螺钉,4、待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本实施例中的型材组合框架包括固定框1和连接框2,固定框1为方框结构,固定框1一侧设置有内凹的方形腔体。

连接框2安装在固定框1上一起组成组合框架,连接框2包括连接框本体21和设置在连接框本体21上可伸入固定框腔体11内的卡座22,腔体11和卡座22上设置有配合的卡接结构,固定框1和连接框2之间通过该卡接结构连接。

如图2,该卡接结构为分别设置在腔体11两侧内壁上、凸出腔体内壁的两限位条12,和设置在卡座22上与两限位条12相配合的两限位槽23,限位12条与限位槽23之间配合安装。安装时,限位条12安装在限位槽23内,实现连接框2与固定框1之间的连接。优选地,限位条12在腔体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同样卡座22上的限位槽23相对对称设置。

为减轻型材的重量,将卡座22设计为在连接框本体21上对称设置的两板状卡脚25,在两卡脚25上分别设置限位槽23,通过卡脚25实现与固定框1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卡座22宽度小于连接框本体21宽度,这样在连接框本体21上位于卡座外侧形成一限位端面26,该限位端面26与固定框上腔体外端面相配合。如图1,安装时,固定框与连接框之间同时通过限位端面与固定框外端面之间的配合,及限位槽与限位条之间的配合,使固定框和连接框之间的连接和定位更加稳固,既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又避免了两者之间发生松动,提高了安装质量。

在连接框本体21上端面还设置有安装槽27,安装槽27用于放置镂空花格等待安装件4,如图1,待安装件4可采用连接螺钉3固定安装在连接框上。安装槽27由对称设置在连接框本体21上的两安装条28组成,对待待安装件4进行固定限位。

实施例二

如图3和4,本实施例中的型材组合框架与上述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在于卡接结构的设置,本实施例中卡接结构为分别设置在固定框腔体11两侧内壁上的凹槽13,和设置在卡座22上与两凹槽相配合的两卡条24,凹槽13与卡条24之间配合安装。两者之间的安装连接方式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同样优选地,凹槽13在腔体11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卡座22上的卡条24相对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