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力恒温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0153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阻力恒温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阻力恒温阀。



背景技术:

恒温阀设定温度可以人为调节,恒温阀会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的水量,从而来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恒温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水压力小,影响实际使用情况,市场上恒温阀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强度不足,而水流冲击力大,容易对阀体造成损伤,影响阀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水压高、结构强度高的高阻力恒温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阻力恒温阀,包括阀体,其特征是:所述阀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阀体侧壁上设有第三接口,阀体内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限位板连接,限位板上设有阀口,阀口与第三接口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限位板与阀体形成与第一接口连通的阻流孔,阀体的孔径与阻流孔的孔径比值为2.1-2.2,第一挡板上设有与阀体相连接的第一加强体,第一挡板上还设有与阀体相连接的第二加强体,第一加强体的和第二加强体均置于第一档板上正对第一接口的一侧,第一加强体和第二加强体形成锥形结构的缓冲孔,缓冲孔的锥角为150-16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口为进水口,第二接口为出水口,第三接口为阀芯安装口,第一挡板置于阀体内壁上相对于第三接口连接侧的另一侧,第二挡板置于阀体与第三接口的连接端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限位板连接,限位板上设有阀口,阀口与第三接口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通过阀芯与阀口之间的开启或者闭合实现阀体的止通,限位板与阀体形成与第一接口连通的阻流孔,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阀芯的孔径均相等,由于阻流孔的孔径要小于阀体孔径,水流从第一接口流入阻流孔时,水压增加,若阀体的孔径与阻流孔的孔径比值低于2.1时,阻流孔的孔径相对阀体的孔径较大,水压增加效果不足,若阀体的孔径与阻流孔的孔径比值高于2.2时,阻流孔的口孔径相对阀体的孔径较小,出水效率会下降,所以当阀体的孔径与阻流孔的孔径比值为2.1-2.2时,既能保证阻流孔的水压,又能保证阀口开启时阻流孔的出水效率,第一加强体可以增加第一挡板与阀体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第二加强体可以增加第一挡板与限位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第一加强体和第二加强体可以增加第一挡板的壁厚,从而提高第一挡板的耐冲击强度,第一加强体和第二加强体形成锥形结构的缓冲孔,缓冲孔与阻流孔连通,水流冲击到缓冲孔的斜壁时,斜壁可以起到引流的效果,从而降低水流对缓冲孔的直接冲击,起到缓冲效果,从而增加第一挡板的耐冲击强度,若缓冲孔的锥角低于150时,锥角过小,冲击力易堆积在孔底中心,冲击力过于集中,若缓冲孔的锥角高于160时,锥角过大,孔壁较缓,难以起到引流的效果,所以当缓冲孔的锥角为150-160度时,既能起到引流缓冲的效果,又能保证其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口与阀体的连接端设有第一加强环,第一接口的外壁与第一加强环的外壁通过第一支承壁连接,第一加强环的外壁与阀体的外壁通过第二支承壁连接,第一支承壁和第二支承壁均为倾斜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环可以增加阀体与第一接口连接端的壁厚,从而增加第一接口与阀体连接端的连接强度,当第一接口在连接旋紧过程中或者受到水流冲击时,第一支承壁可以增加第一接口表面力的传导距离,第二支承壁可以增加第一加强环表面力的传导距离,从而分散表面应力,提高第一加强环与第一接口的结构强度,降低其表面破裂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与第三接口的连接段上设有与第三接口相连接的第二加强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环可以增加阀体与第三接口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口上设有内螺纹,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上设有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同时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阻力恒温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阻力恒温阀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阀体,2-第一接口,3-第二接口,4-第三接口,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限位板,8-阀口,9-阻流孔,10-第一加强体,11-第二加强体,12-缓冲孔,21-第一加强环,22-第一支承壁,23-第二支承壁,30-第二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阻力恒温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高阻力恒温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是:所述阀体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口2和第二接口3,阀体1侧壁上设有第三接口4,阀体1内设有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通过限位板7连接,限位板7上设有阀口8,阀口8与第三接口4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限位板7与阀体1形成与第一接口2连通的阻流孔9,阀体1的孔径与阻流孔9的孔径比值为2.1-2.2,第一挡板5上设有与阀体1相连接的第一加强体10,第一挡板5上还设有与阀体1相连接的第二加强体11,第一加强体10的和第二加强体11均置于第一档板上正对第一接口2的一侧,第一加强体10和第二加强体11形成锥形结构的缓冲孔12,缓冲孔12的锥角为150-16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口2为进水口,第二接口3为出水口,第三接口4为阀芯安装口,第一挡板5置于阀体1内壁上相对于第三接口4连接侧的另一侧,第二挡板6置于阀体1与第三接口4的连接端上,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通过限位板7连接,限位板7上设有阀口8,阀口8与第三接口4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通过阀芯与阀口8之间的开启或者闭合实现阀体1的止通,限位板7与阀体1形成与第一接口2连通的阻流孔9,第一接口2、第二接口3和阀芯的孔径均相等,由于阻流孔9的孔径要小于阀体1孔径,水流从第一接口2流入阻流孔9时,水压增加,若阀体1的孔径与阻流孔9的孔径比值低于2.1时,阻流孔9的孔径相对阀体1的孔径较大,水压增加效果不足,若阀体1的孔径与阻流孔9的孔径比值高于2.2时,阻流孔9的口孔径相对阀体1的孔径较小,出水效率会下降,所以当阀体1的孔径与阻流孔9的孔径比值为2.1-2.2时,既能保证阻流孔9的水压,又能保证阀口8开启时阻流孔9的出水效率,第一加强体10可以增加第一挡板5与阀体1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第二加强体11可以增加第一挡板5与限位板7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第一加强体10和第二加强体11可以增加第一挡板5的壁厚,从而提高第一挡板5的耐冲击强度,第一加强体10和第二加强体11形成锥形结构的缓冲孔12,缓冲孔12与阻流孔9连通,水流冲击到缓冲孔12的斜壁时,斜壁可以起到引流的效果,从而降低水流对缓冲孔12的直接冲击,起到缓冲效果,从而增加第一挡板5的耐冲击强度,若缓冲孔12的锥角低于150时,锥角过小,冲击力易堆积在孔底中心,冲击力过于集中,若缓冲孔12的锥角高于160时,锥角过大,孔壁较缓,难以起到引流的效果,所以当缓冲孔12的锥角为150-160度时,既能起到引流缓冲的效果,又能保证其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口2与阀体1的连接端设有第一加强环21,第一接口2的外壁与第一加强环21的外壁通过第一支承壁22连接,第一加强环21的外壁与阀体1的外壁通过第二支承壁23连接,第一支承壁22和第二支承壁23均为倾斜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环21可以增加阀体1与第一接口2连接端的壁厚,从而增加第一接口2与阀体1连接端的连接强度,当第一接口2在连接旋紧过程中或者受到水流冲击时,第一支承壁22可以增加第一接口2表面力的传导距离,第二支承壁23可以增加第一加强环21表面力的传导距离,从而分散表面应力,提高第一加强环21与第一接口2的结构强度,降低其表面破裂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1与第三接口4的连接段上设有与第三接口4相连接的第二加强环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环30可以增加阀体1与第三接口4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口2上设有内螺纹,第二接口3和第三接口4上设有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同时提高连接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