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微米级油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437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液过滤技术,具体是一种亚微米级油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颗粒污染物是所有工业设备上造成机械磨损和设备故障的主要来源。目前,对设备内的润滑油和液压油进行过滤主要采用机械式过滤器(其核心元件为玻纤材质滤芯),其过滤精度最高为1微米,对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0.1~1微米的颗粒污染物)则是无能为力的。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一旦在设备内长期存在,便会不断循环并聚集形成胶质物,由此对设备造成危害。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能够滤除油液中的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的装置,以解决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对设备造成危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对设备造成危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亚微米级油液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亚微米级油液过滤装置,包括储油油箱、第一电动球阀、吸油过滤器、油泵、第一单向阀、预除水过滤器、电荷加载混流器、精过滤器、球阀、流量计、节流阀、离子阱吸附过滤器、第二单向阀、第二电动球阀、目标油箱、第一电机、第一压力表、第二电机、溢流阀、电子压力继电器、电子温度继电器、第一检测取样口、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第四压力表、压力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单向背压阀、第二检测取样口、第三检测取样口、第三电机;

其中,储油油箱通过第一电动球阀与吸油过滤器的入口连通;吸油过滤器的出口与油泵的入口连通;油泵的出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预除水过滤器的入口连通;预除水过滤器的出口与电荷加载混流器的入口连通;电荷加载混流器的出口与精过滤器的入口连通;精过滤器的出口依次通过球阀、流量计、节流阀与离子阱吸附过滤器的入口连通;离子阱吸附过滤器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单向阀、第二电动球阀与目标油箱连通;

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电动球阀的主轴连接;第一压力表与吸油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油泵的主轴连接;溢流阀的入口与油泵的出口连通;溢流阀的出口与吸油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电子压力继电器的检测口、电子温度继电器的检测口、第一检测取样口、第二压力表均与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三压力表与预除水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第四压力表与电荷加载混流器的出口连通;压力开关的检测口与精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第一电磁阀的入口与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一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二电磁阀的入口与精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第二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通;单向背压阀的入口与精过滤器的出口连通;单向背压阀的出口与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通;第二检测取样口与精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第三检测取样口与离子阱吸附过滤器的出口连通;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电动球阀的主轴连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电动球阀进行工作。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油泵进行工作。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驱动第二电动球阀进行工作。在油泵的抽送作用下,储油油箱内的油液经第一电动球阀进入吸油过滤器,并经吸油过滤器进行初次过滤(滤除油液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初次过滤后的油液依次经油泵、第一单向阀进入预除水过滤器,并经预除水过滤器进行二次过滤(滤除油液中的微水)。二次过滤后的油液进入电荷加载混流器,并经电荷加载混流器进行电荷混流(对油液中的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加载正负电荷,使带有正负电荷的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相互吸附组合形成微米级颗粒污染物)。电荷混流后的油液进入精过滤器,并经精过滤器进行三次过滤(滤除油液中的微米级颗粒污染物)。三次过滤后的油液一路依次经单向背压阀、第二电动球阀进入目标油箱,另一路依次经球阀、流量计、节流阀进入离子阱吸附过滤器,并经离子阱吸附过滤器进行四次过滤(滤除油液中的酸值)。四次过滤后的油液依次经第二单向阀、第二电动球阀进入目标油箱,由此实现了油液的过滤。在此过程中,流量计的作用是实时指示球阀的出口油液的流量(即离子阱吸附过滤器的入口油液的流量)。第一压力表的作用是实时指示吸油过滤器的出口油压。溢流阀的作用是保证油泵的出口油压恒定。电子压力继电器的作用是实时检测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油压,并根据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油压保护装置在额定压力下工作。电子温度继电器的作用是实时检测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油温,并根据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油温保护装置在安全设定温度下工作。第一检测取样口的作用是对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油液进行取样检测。第二压力表的作用是实时指示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油压。第三压力表的作用是实时指示预除水过滤器的出口油压。第四压力表的作用是实时指示电荷加载混流器的出口油压。压力开关的作用是实时检测精过滤器的出口油压,并根据精过滤器的出口油压发讯停机。第一电磁阀的作用是在装置停机时打开以保证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泄压,在装置工作时关闭以防止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泄压。第二电磁阀的作用是在装置停机时打开以保证精过滤器的出口泄压,在装置工作时关闭以防止精过滤器的出口泄压。第二检测取样口的作用是对精过滤器的出口油液进行取样检测。第三检测取样口的作用是对离子阱吸附过滤器的出口油液进行取样检测。基于上述过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亚微米级油液过滤装置通过采用全新结构,实现了滤除油液中的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由此有效避免了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对设备造成危害。此外,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滤除油液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微水、酸值,由此降低了油液的MPC值,提高了油液的体积电阻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亚微米级颗粒污染物对设备造成危害的问题,适用于工业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油油箱,2-第一电动球阀,3-吸油过滤器,4-油泵,5-第一单向阀,6-预除水过滤器,7-电荷加载混流器,8-精过滤器,9-球阀,10-流量计,11-节流阀,12-离子阱吸附过滤器,13-第二单向阀,14-第二电动球阀,15-目标油箱,16-第一电机,17-第一压力表,18-第二电机,19-溢流阀,20-电子压力继电器,21-电子温度继电器,22-第一检测取样口,23-第二压力表,24-第三压力表,25-第四压力表,26-压力开关,27-第一电磁阀,28-第二电磁阀,29-单向背压阀,30-第二检测取样口,31-第三检测取样口,32-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亚微米级油液过滤装置,包括储油油箱1、第一电动球阀2、吸油过滤器3、油泵4、第一单向阀5、预除水过滤器6、电荷加载混流器7、精过滤器8、球阀9、流量计10、节流阀11、离子阱吸附过滤器12、第二单向阀13、第二电动球阀14、目标油箱15、第一电机16、第一压力表17、第二电机18、溢流阀19、电子压力继电器20、电子温度继电器21、第一检测取样口22、第二压力表23、第三压力表24、第四压力表25、压力开关26、第一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8、单向背压阀29、第二检测取样口30、第三检测取样口31、第三电机32;

其中,储油油箱1通过第一电动球阀2与吸油过滤器3的入口连通;吸油过滤器3的出口与油泵4的入口连通;油泵4的出口通过第一单向阀5与预除水过滤器6的入口连通;预除水过滤器6的出口与电荷加载混流器7的入口连通;电荷加载混流器7的出口与精过滤器8的入口连通;精过滤器8的出口依次通过球阀9、流量计10、节流阀11与离子阱吸附过滤器12的入口连通;离子阱吸附过滤器12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单向阀13、第二电动球阀14与目标油箱15连通;

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与第一电动球阀2的主轴连接;第一压力表17与吸油过滤器3的出口连通;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与油泵4的主轴连接;溢流阀19的入口与油泵4的出口连通;溢流阀19的出口与吸油过滤器3的出口连通;电子压力继电器20的检测口、电子温度继电器21的检测口、第一检测取样口22、第二压力表23均与第一单向阀5的出口连通;第三压力表24与预除水过滤器6的出口连通;第四压力表25与电荷加载混流器7的出口连通;压力开关26的检测口与精过滤器8的出口连通;第一电磁阀27的入口与第一单向阀5的出口连通;第一电磁阀27的出口与第二单向阀13的出口连通;第二电磁阀28的入口与精过滤器8的出口连通;第二电磁阀28的出口与第二单向阀13的出口连通;单向背压阀29的入口与精过滤器8的出口连通;单向背压阀29的出口与第二单向阀13的出口连通;第二检测取样口30与精过滤器8的出口连通;第三检测取样口31与离子阱吸附过滤器12的出口连通;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与第二电动球阀14的主轴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流量计10为FQS-100-A-20-100型流量计;所述电子压力继电器20为FPC-400-B-04-000型电子压力继电器;所述电子温度继电器21为FTC-401-B-0000型电子温度继电器;所述压力开关26为MC2010-012M型压力开关;所述第一电磁阀27、第二电磁阀28均为常开电磁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