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修复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735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管道修复保护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保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修复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地下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夜担负着传达信息、输送能量和流通物质的工作,已逐渐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础条件。

现有的管道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明开挖和非开挖两种方法,非开挖技术术具有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交通、对地层结构破坏小、施工安全可靠、周期短、无需运输和堆放杂土、成本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非开挖地下管道铺设成功以后,往往由于地质原因、机械载荷、人工爆破、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垮孔、地面塌陷等现象,进而造成管道砸伤、压瘪、破裂,致使流体泄漏、信号传输中断等,而对管道的抢修、更换、维护等费时费力,如若重新铺管则需要更长时间。因而,如何保护地下管道、尤其是穿越铁路、公路、建筑物、软土地层段的地下管道尤为重要。现有管道保护机构结构强度相对较差,且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安装费时费力,由于地下环境较差,安装时间过长会增加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管道修复保护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之一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管道修复保护机构,用于修复和保护管道,所述管道修复保护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管道外周的、依次焊接相连的上部保护管、中部保护管和下部保护管,于所述上部保护管的一端形成有法兰,于所述中部保护管的一端形成有可供所述上部保护管远离所述法兰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凸缘,于所述下部保护管的一端形成有可供所述中部保护管远离所述第一凸缘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凸缘,而于所述下部保护管另一端形成有法兰;还包括具有可供所述管道插入的通孔的端盖,于所述法兰周壁上安装有两个以上沿所述法兰周向均匀布置的搭扣挂钩,而于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搭扣挂钩配合而将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法兰一端的搭扣组件;于所述通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环状凹陷部,于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于所述上部保护管、所述中部保护管和所述下部保护管的周向形成有多个突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的横截面呈山脊形状。

进一步地,于所述端盖和所述法兰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设置的凹槽,于所述凹槽内安装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于所述上部保护管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上部保护管连通的流入管道,于所述下部保护管的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下部保护管连通的流入管道。

进一步地,于所述流入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于所述上部保护管和所述下部保护管的内周壁上、且靠近所述法兰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内延伸的凸台,于所述凸台和所述端盖之间安装有Y形密封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道修复保护机构,法兰和上部保护管以及法兰和下部保护管均为一体结构,且法兰与端盖通过搭扣挂钩与搭扣组件形成搭扣连接,不但零部件少,且安装快捷,可减少作业时间从而降低作业风险;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设置方便安装时对位,可加快作业进度。

(2)多个突出部可增强上部保护管、中部保护管以及下部保护管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对管道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

(3)突出部呈山脊形状,可避免突出部伤害作业人员,且可有效抵御外部原因造成垮孔、地面塌陷等灾害对上部保护、中部保护管以及下部保护管形成的冲击。

(4)端盖与法兰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可提高端盖与法兰之间的密封效果。

(5)通过设置流入管道,可在上部保护管、中部保护管、下部保护管、端盖与被保护的管道围构形成的环空区域内填充液体,以使作用于被保护管道内外压力一致而相互抵消,从而对管道形成有效保护。

(6)压力表便于检测上部保护管、中部保护管、下部保护管、端盖与被保护的管道围构形成的环空区域内的压力,以便于及时往环空区域内补充液体,以可对管道形成较好的保护。

(7)在上部保护管和下部保护管的内周壁上设置凸台,并在凸台与端盖之间安装Y形密封圈,可提高端盖与法兰、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管道修复保护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搭扣,101-搭扣按压部,102-第一转轴,103-搭扣挂环,104-第二转轴,105-搭扣挂钩,106-搭扣安装架,2-管道,3-端盖,4-O型密封圈,5-上部保护管,6-突出部,7-中部保护管,8-流入管道,9-压力计,10-第二凸缘,11-下部保护管,12-凸台,13-第一凸缘,14-法兰,15-Y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管道修复保护机构,用于修复和保护管道2,如图1所示,本管道修复保护机构包括套设于管道2外周的、依次焊接相连的上部保护管5、中部保护管7和下部保护管11,于上部保护管5的一端形成有法兰14,于中部保护管7的一端形成有可供上部保护管5远离法兰14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凸缘13,于下部保护管11的一端形成有可供中部保护管7远离第一凸缘13的一端插入的第二凸缘10,而于下部保护管11另一端形成有法兰14。第一凸缘13的设置便于上部保护管5和中部保护管7安装时对位与焊接,第二凸缘10的设置便于中部保护管7和下部保护管11安装时对位与焊接,便于加快作业进度,从而降低作业风险。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具有可供管道2插入的通孔的端盖3,于法兰14周壁上安装有两个以上沿法兰14周向均匀布置的搭扣挂钩105,搭扣挂钩105固定设置于法兰14周壁,而于端盖3上设置有与搭扣挂钩105配合而将端盖3固定于法兰14一端的搭扣组件;具体地,搭扣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端盖3周壁的搭扣安装架106,于搭扣安装架106上设置有第二转轴104,呈L形的搭扣按压部101则转动设置于第二转轴104上,而在搭扣按压部10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102,搭扣挂环103则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轴102上,使用时,将搭扣挂环103套设于搭扣挂钩105上,再转动搭扣按压部101使其挂于端盖3的端部,使得端盖3与法兰14连接方便快捷。

此外,于通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呈环状的凹陷部,于凹陷部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4,以提高端盖3与管道2之间的密封效果。另外,在上部保护管5和下部保护管11的内周壁上、且靠近法兰1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内延伸的凸台12,于凸台12和端盖3之间安装有Y形密封圈15,以进一步提高端盖3、法兰14与管道2连接处的密封效果。除此之外,在端盖3和法兰14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设置的凹槽,于凹槽内安装有O型密封圈4,以提高端盖3与法兰14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上部保护管5、中部保护管7和下部保护管11的周向形成有多个突出部6,多个突出部6可增强上部保护、中部保护管7以及下部保护管1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对管道2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具体地,突出部6的横截面呈山脊形状,可避免突出部6伤害作业人员,且可有效抵御外部原因造成垮孔、地面塌陷等灾害对上部保护、中部保护管7以及下部保护管11形成的冲击。具体地,突出部6可呈围绕上部保护管5、中部保护管7或下部保护管11的圆环状,或可呈沿上部保护管5、中部保护管7或下部保护管11轴向的直线状。

在上部保护管5周壁上设置有与上部保护管5连通的流入管道8,在下部保护管11的周壁上设置有与下部保护管11连通的流入管道8,从而可在上部保护管5、中部保护管7、下部保护管11、端盖3与被保护的管道2围构形成的环空区域内填充液体,以使作用于被保护管道2内外压力一致而相互抵消,从而对管道2形成有效保护,并且,在流入管道8上安装有压力计9,以便于检测环空区域内的压力,从而便于及时往环空区域内补充液体,以可对管道2形成较好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