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堆叠式产品的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897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堆叠式产品的支架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堆叠式产品的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通信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为适应市场技术需求,大量双模块产品应运而生。在双模块产品中占比较大的是产品模块堆叠式装配。堆叠式双模块产品在户外使用时,若双模块中的一个模块产生失效或损坏的故障,则需要对故障模块进行替换或维护,以使其正常工作。现有的堆叠式装配结构通常只是为了连接两个产品而设计,在替换或维护时,需要将整个产品及支架从电杆或高塔上全部拆下,并在地面将两个产品和支架分解开来,再进行替换装配,导致工作量大、作业危险、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堆叠式产品的支架结构,它可以方便替换,安全操作,高效作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堆叠式产品的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包括一对用于叠放至少两个产品模块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均设有支撑臂,每个支架的两支撑臂相互平行且之间的距离与产品模块的宽度一致,所述支撑臂上设有与产品模块数量一致的安装孔,相邻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产品模块的高度,所述产品模块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均设有台阶,所述台阶处设有螺孔,所述产品模块通过穿设于螺孔和对应的安装孔内的螺钉安装在支撑臂上,所述支撑臂上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孔之间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长度大于产品模块的高度,每个支架两支撑臂上相对的两避让槽之间的距离大于产品模块的宽度。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台阶设置在产品模块上与支撑臂接触的部位。

按上述技术方案,该支架结构用于叠放两个产品模块。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架结构与产品模块采用侧面装配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的两侧设置支撑臂使其形成U型的环抱式支撑,安装时产品模块从避让槽进入,然后上移或下移使产品模块台阶处的螺孔对准支撑臂的安装孔,通过螺钉将产品模块安装在支撑臂上,支撑臂与产品模块重力方向(连接器装配端面)平行;拆卸时,将对应的装配螺钉拆卸后,可将产品模块由端面方向抽出,逆向此操作过程可替换新的产品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侧面装配方式,使产品模块从侧面实现装卸,方便上下模块的独立替换,方便高空作业,作业效率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操作程序、工艺性好的特点,便于野外作业,同时由于支撑臂与重力方向平行,增强了支架的抗弯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产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三维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主视图。

图中:1-产品模块、1.1-台阶、1.2-螺孔、2-支架、2.1-支撑臂、2.2-避让槽、2.3-安装孔、3-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一种用于堆叠式产品的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包括一对用于叠放至少两个产品模块1的支架2,支架2的两侧均设有支撑臂2.1,每个支架2的两支撑臂2.1相互平行且之间的距离与产品模块1的宽度一致,支撑臂2.1上设有与产品模块1数量一致的安装孔2.3,相邻安装孔2.3之间的距离大于产品模块1的高度,产品模块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均设有台阶1.1,台阶处1.1设有螺孔1.2,产品模块1通过穿设于螺孔1.2和对应的安装孔2.3内的螺钉3安装在支撑臂2.1上,支撑臂2.1上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孔2.3之间设有避让槽2.2,避让槽2.2的长度大于产品模块1的高度,每个支架两支撑臂上相对的两避让槽2.2之间的距离大于产品模块1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台阶1.1设置在产品模块1上与支撑臂2.1接触的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该支架结构用于叠放两个产品模块,相应的,支架的每个支撑臂上均设有两个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支架结构与产品模块采用侧面装配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支架通过螺钉与堆叠的上下两个产品模块连接,将产品模块从支撑臂的避让槽内插入,当产品模块的侧面台阶与支架的安装孔靠近时,将台阶上的螺孔与支架上的安装孔对齐,依次穿入螺钉,完成上下模块的装配;拆卸或替换过程逆向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