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71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



背景技术:

脚轮是个统称,包括活动脚轮和固定脚轮。活动脚轮也就我们所说的万向轮,它的结构允许360度旋转;固定脚轮也叫定向脚轮,它没有旋转结构,不能转动。脚轮有多种材料的滚轮,如铸铁轮,尼龙轮等。铸铁虽然有很高的强度,但存在质量大、摩擦系数大、易产生噪音等一系列缺点,尼龙工程塑料强度低、受热后易变形,而滚轮与轴承的连接部容易发热,尼龙轮若变形损坏,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现有专利申请号CN200620075985.5,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7月18日,实用新型名称为:复合型电梯反绳轮和导向轮,该申请案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铸铁芯轮和尼龙工程塑料外轮,尼龙工程塑料外轮固定设置在铸铁芯轮上,铸铁芯轮上设有轴承孔,尼龙工程塑料外轮上设有曳引绳槽。该申请案克服了铸铁轮和MC尼龙工程塑料轮的缺点,而充分利用了两者的优点,即使铸铁芯轮在特殊情况下发热,也很少传递到尼龙工程塑料外轮,避免因受热而变形,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性能好,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自润滑,噪音低等优点。但该申请案中,铸铁芯轮和尼龙工程塑料外轮之间设有的相互匹配啮合的凹凸结构较为单一,而尼龙耐热性较差、吸湿性强、尺寸稳定性差,所以铸铁芯轮和尼龙工程塑料外轮之间单一的配合结构并不可靠,尼龙外轮的尺寸变形后易从铸铁芯轮上脱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轴承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摩擦系数会增大,而该申请案的结构无法向轴承部添加润滑油,轴承的发热更加严重,更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脚轮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铸铁芯轮的侧面设有连通至轴承孔的注油孔,便于从脚轮外部向轴承处添加润滑油,轴承的使用寿命更长;其卡接部包括多处形状大小各异的卡槽,尼龙外轮与铸铁芯轮的配合更有层次,固定更加可靠。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包括铸铁芯轮和尼龙外轮,所述的尼龙外轮设置于铸铁芯轮的外周,所述的铸铁芯轮和尼龙外轮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接部,所述的铸铁芯轮的中心设有轴承孔,所述的铸铁芯轮的侧面设有连通至轴承孔的注油孔,所述的卡接部包括多处形状大小各异的卡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铸铁芯轮和尼龙外轮之间外侧的卡槽的深度大于内侧的卡槽的深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铸铁芯轮的内圈外侧设有凸台,该凸台上设有注油孔,该注油孔连通至轴承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铸铁芯轮的内圈、外圈和辐板之间固设有加强筋。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筋在内圈处较宽,在外圈处较窄。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其铸铁芯轮的侧面设有连通至轴承孔的注油孔,便于从脚轮外部向轴承处添加润滑油,轴承的使用寿命更长;其卡接部包括多处形状大小各异的卡槽,尼龙外轮与铸铁芯轮的配合更有层次,固定更加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其铸铁芯轮和尼龙外轮之间外侧的卡槽的深度大于内侧的卡槽的深度,铸铁芯轮和尼龙外轮的外侧配合更可靠,从而使该复合式尼龙轮的整体的工作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其注油孔设于铸铁芯轮的内圈外侧的凸台上,注油孔的设置不会降低铸铁芯轮的整体强度,设置合理。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其铸铁芯轮的内圈、外圈和辐板之间固设有加强筋,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其加强筋在内圈处较宽,在外圈处较窄,既保证了铸铁芯轮的结构强度,且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的主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铸铁芯轮;11、轴承孔;12、加强筋;13、凸台;14、注油孔;2、尼龙外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包括铸铁芯轮1和尼龙外轮2,尼龙外轮2设置于铸铁芯轮1的外周,铸铁芯轮1和尼龙外轮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接部,使铸铁芯轮1和尼龙外轮2的配合更加紧密牢靠,不易错动。具体地,该卡接部包括多处形状大小各异的卡槽,这些卡槽的深度至少有两种尺寸,且铸铁芯轮1和尼龙外轮2之间外侧的卡槽的深度大于内侧的卡槽的深度,铸铁芯轮1和尼龙外轮2的外侧配合更可靠,从而使该复合式尼龙轮的整体的工作更加稳定;铸铁芯轮1的中心设有轴承孔11,铸铁芯轮1的侧面设有连通至轴承孔11的注油孔14,具体地,铸铁芯轮1的内圈外侧设有凸台13,该凸台13上设有斜向的注油孔14,该注油孔14连通至轴承孔11,便于从脚轮外部向安装在轴承孔内的轴承处添加润滑油,轴承的使用寿命更长,且注油孔14设于铸铁芯轮1的内圈外侧的凸台上,注油孔14的设置不会降低铸铁芯轮1的整体强度,设置合理,当然,注油孔14可沿铸铁芯轮1的内圈外侧周向均匀设置多个,当注油孔14只设有1个时,若脚轮运动的位置刚好使得注油孔14的进油口朝下,则需要转动脚轮位置,使其调整至进油口朝上,再添加润滑油,这带来了一些不便,若设置多个注油孔14,则能避免这一问题,且周向多处添加润滑油,便于提高润滑油渗入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的铸铁芯轮1的内圈、外圈和辐板之间固设有加强筋12,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且加强筋12在内圈处较宽,在外圈处较窄,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得脚轮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合稳定的复合式尼龙轮,尼龙外轮设置于铸铁芯轮的外周,铸铁芯轮强度高,尼龙外轮耐磨性好、噪音低,充分利用了两者的优点,使用寿命更长;铸铁芯轮和尼龙外轮的卡接部包括多处形状大小各异的卡槽,尼龙外轮与铸铁芯轮的配合更有层次,固定更加可靠;铸铁芯轮的内圈外侧设有凸台,该凸台上设有注油孔,该注油孔连通至轴承孔,便于从脚轮外部向轴承处添加润滑油,轴承的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