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949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闸阀。



背景技术: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闸阀是各种类阀门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闸阀主要由阀体、阀盖、手轮、阀杆、闸板、阀座构成,通过闸板的升降来控制闸阀的启闭。闸阀流动阻力小,不易产生水锤现象,结构简单,两侧对称,适用范围很广。现有的闸阀在启闭过程中闸板和阀座产生的摩擦对密封面造成磨损,使闸阀密封性下降,缩短了闸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阀,解决了闸阀在启闭过程中对密封面磨损大的问题,提高了闸阀的使用寿命。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闸阀,包括阀体、阀杆、介质流道、阀板以及与阀板密封配合的阀座,所述阀板包括与阀座两端面密封配合的左阀板和右阀板,所述阀杆的下端部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轴套,所述轴套与左、右阀板之间各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轴套以及左、右阀板活动铰接,所述连接件相对于轴套向外、向下设置,至少两个连接件在沿阀杆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平行设置,所述闸阀还包括阀体上位于阀板正下方的支撑面,当左、右阀板的下端面运动至支撑面时,所述左、右阀板向阀座方向移动并与阀座密封配合,所述阀杆上位于轴套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上、下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轴套的长度,所述轴套与上凸台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凸台与阀杆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座上设有环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座或左、右阀板堆焊STL。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闸阀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闸阀通过与位于阀杆上的轴套以及左、右阀板活动铰接的连接件,当阀杆向上运动时,轴套与阀杆一同上升,从而带动左、右阀板上升并收缩,防止阀板与阀座的摩擦造成密封面的破坏,当阀杆向下运动时,左、右阀板被阀体上的支撑面阻挡,不能继续向下运动,但是阀杆在通过手轮能带动轴套继续向下运动,阀杆通过连接件将阀杆的纵向运动转变为左、右阀板的横向运动,使左、右阀板向阀座方向运动并与阀座形成紧密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意:1-阀体;2-阀杆;3-介质流道;4-阀座;5-左阀板;6-右阀板;7-连接件;11-支撑面;21-轴套;22-上凸台;23-下凸台;24-压缩弹簧;41-环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闸阀,包括阀体1、阀杆2、介质流道3、阀板以及与阀板密封配合的阀座4,所述阀座4上设有环形密封圈41,所述阀板包括与阀座4两端面密封配合的左阀板5和右阀板6,所述阀杆2的下端部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轴套21,所述轴套21与左、右阀板(5、6)之间各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与轴套21以及左、右阀板(5/6)活动铰接,所述连接件7相对于轴套21向外、向下设置,至少两个连接件7在沿阀杆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平行设置,所述闸阀还包括阀体1上位于阀板正下方的支撑面11,当左、右阀板(5、6)的下端面运动至支撑面11时,所述左、右阀板(5、6)向阀座4方向移动并与阀座4密封配合,所述阀杆2上位于轴套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凸台22和下凸台23,所述上、下凸台(22、23)之间的距离大于轴套21的长度,所述轴套21与上凸台22之间设有压缩弹簧24,所述下凸台23与阀杆2可拆卸连接,所述阀座4或左、右阀板(5、6)堆焊STL,。

本实用新型的闸阀通过与位于阀杆2上的轴套21以及左、右阀板(5、6)活动铰接的连接件7,当阀杆2向上运动时,轴套21与阀杆2一同上升,从而带动左、右阀板(5、6)上升并收缩,防止阀板与阀座4的摩擦造成密封面的破坏,当阀杆2向下运动时,左、右阀板(5、6)被阀体上的支撑面11阻挡,不能继续向下运动,但是阀杆2在通过手轮能带动轴套21继续向下运动,阀杆2通过连接件7将阀杆2的纵向运动转变为左、右阀板(5、6)的横向运动,使左、右阀板(5、6)向阀座4方向运动并与阀座4形成紧密密封。所述压缩弹簧24的设置在阀杆向下运动时对轴套21施加作用力,当左、右阀板(5、6)与阀座形成紧密密封时,阀杆继续向下,压缩弹簧24的弹性力使阀杆2不能继续下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