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管道快插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45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管道快插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快插接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管道快插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道系统或高压雾化系统的接头是采用卡套式连接,工作原理是将管子插入卡套内,利用卡套螺母锁紧,抵触卡套,切入管子而得到有效密封,这种卡套接头,安装不方便,而且使用的是螺母旋紧将卡套前端外侧与接头体锥面贴合,内刃咬入管子,形成有效密封,在管道系统中安装时,螺母旋紧力度很难掌握,从而导致螺母崩裂,且旋紧力度不够,使管子漏水和管子脱落,而且更换时更换麻烦,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压管道快插接头,形成对高压管道的有效固定密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管道快插接头,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安装壳体内侧中央固定有支撑套管,支撑套管与安装壳体内侧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滑动夹管、第三密封圈、固定铜环、密封环;

所述安装壳体底部设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顶端连接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环形卡槽,安装壳体中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圆柱形腔体、第二圆柱形腔体、第一锥形腔体、第三圆柱形腔体、第四圆柱形腔体、第二锥形腔体、第五圆柱形腔体、第六圆柱形腔体,第六圆柱形腔体底部设有第二环形卡槽;

所述支撑套管包括与第一圆柱形腔体相配合的套筒,套筒内固定有内管,套筒顶端设有第一锥形限位台;

所述滑动夹管与第三圆柱形腔体进行滑动配合,滑动夹管外侧顶端设有环形限位台,滑动夹管外侧底端设有第二锥形限位台,环形限位台置于第四圆柱形腔体中,第二锥形限位台置于第一锥形腔体中;

所述固定铜环包括与第二锥形腔体相接触的第一外锥面,第一外锥面顶端向下折弯形成内锥面,内锥面底端水平折弯形成水平环面,所述第一外锥面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外锥面,第二外锥面底端向上折弯形成柱面,柱面顶端与水平环面相连;

所述密封环与第五圆柱形腔体进行滑动配合,第五圆柱形腔体外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卡槽相配合的环形卡台;

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分别与第一锥形限位台、第二锥形限位台接触连接;

所述第四圆柱形腔体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分别与第二外锥面、第四圆柱形腔体侧壁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夹管内径与套筒内径相同,对管道现成有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柱面半径等于环形限位台外径,且水平环面内径比环形限位台外径小0.5~2mm,,使得固定铜环拥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夹管、密封圈、固定铜环的组合结构设计,形成了对高压管道的有效固定,降低了传统管道安装成本,安装更换方便,密封性好,稳定行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安装壳体、2-支撑套管、3-第二密封圈、4-滑动夹管、5-第三密封圈、6-固定铜环、7-密封环、8-第一密封圈、21-套筒、22-内管、23-第一锥形限位台、41-环形限位台、42-第二锥形限位台、61-第一外锥面、62-内锥面、63-水平环面、64-柱面、65-第二外锥面、71-环形卡台、101-螺纹接头、102-第一环形卡槽、103-第一圆柱形腔体、104-第二圆柱形腔体、105-第一锥形腔体、106-第三圆柱形腔体、107-第四圆柱形腔体、108-第二锥形腔体、109-第五圆柱形腔体、110-第六圆柱形腔体、111-第二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压管道快插接头,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8,安装壳体1内侧中央固定有支撑套管2,支撑套管2与安装壳体1内侧之间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滑动夹管4、第三密封圈5、固定铜环6、密封环7;

如图3所示,安装壳体1底部设有螺纹接头101,螺纹接头11顶端连接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8的第一环形卡槽102,安装壳体1中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圆柱形腔体103、第二圆柱形腔体104、第一锥形腔体105、第三圆柱形腔体106、第四圆柱形腔体107、第二锥形腔体108、第五圆柱形腔体109、第六圆柱形腔体110,第六圆柱形腔体110底部设有第二环形卡槽111;

如图4所示,支撑套管2包括与第一圆柱形腔体103相配合的套筒21,套筒21内固定有内管22,套筒21顶端设有第一锥形限位台23;

如图5所示,滑动夹管4与第三圆柱形腔体106进行滑动配合,滑动夹管4外侧顶端设有环形限位台41,滑动夹管4外侧底端设有第二锥形限位台42,环形限位台41置于第四圆柱形腔体107中,第二锥形限位台42置于第一锥形腔体105中,滑动夹管4内径与套筒21内径相同,对管道现成有效固定;

如图6所示,固定铜环6包括与第二锥形腔体108相接触的第一外锥面61,第一外锥面61顶端向下折弯形成内锥面62,内锥面62底端水平折弯形成水平环面63,第一外锥面61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外锥面65,第二外锥面65底端向上折弯形成柱面64,柱面64顶端与水平环面63相连,柱面64半径等于环形限位台41外径,且水平环面63内径比环形限位台41外径小0.5~2mm,,使得固定铜环6拥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如图7所示,密封环7与第五圆柱形腔体109进行滑动配合,第五圆柱形腔体109外侧顶端设有与第二环形卡槽111相配合的环形卡台71;

第二圆柱形腔体104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3分别与第一锥形限位台23、第二锥形限位台42接触连接;第四圆柱形腔体107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5,第三密封圈5分别与第二外锥面65、第四圆柱形腔体107侧壁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夹管、密封圈、固定铜环的组合结构设计,形成了对高压管道的有效固定,降低了传统管道安装成本,安装更换方便,密封性好,稳定行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推广价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