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氦气排放结构及潜水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190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氦气排放结构及潜水表。



背景技术:

在潜水活动中潜水者需要下潜到较深的水下,且随着下潜的深度加大,压强也越大。潜水表就是针对潜水的特殊应用而设计,因此由于使用环境是水中,因此最为首要的要求就是防水,因此潜水表都具有防水设计。在实际使用中随着下潜的深度加大,潜水表内外压差也在加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中比水分子小的氦气就会透过防水装置进入手表内,逐步加大潜水表内部的压强。上浮过程中由于水压逐步减小,手表外部压强变小;但是由于防水设计内部由于氦气的作用压强逐步比外部大,该高压对手表具有重大的损伤,且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因此需要尽快排除,一般要求潜水员上潜到一定高度就需要对潜水表内的氦气进行排放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潜水表的氦气进行排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氦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组件和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芯、所述排气阀芯设置在表壳组件的排气通道上,排气阀芯与排气通道的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上设有2至5个第一密封圈,所述排气阀芯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排气阀芯具有沿背离所述排气通道的阀芯延展部,所述阀芯延展部的头端设有排气旋钮,所述阀芯延展部靠近头端部设有螺纹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在背离排气通道的端面位置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的2至5个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排气阀芯上,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相匹配的凹槽。

所述的氦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芯的中心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在沿着手表内腔方向端部的口径比圆柱形通孔小;还包括T型限位钉,所述T型限位钉的大部设置在圆柱形通孔内,与圆柱形通孔向匹配,所述T型限位钉的细部穿过圆柱形通孔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表壳组件上。

所述的氦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圆柱形通孔内还设有压缩弹簧。

所述的氦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芯背离所述表壳组件端部与排气旋钮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的氦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圈横截面呈半圆形设置,且圆凸朝向凹槽方向。

所述的的氦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半圆形设置。

一种潜水表,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氦气排放结构,氦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组件和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芯、所述排气阀芯设置在表壳组件的排气通道上,排气阀芯与排气通道的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上设有2至5个第一密封圈,所述排气阀芯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排气阀芯具有沿背离所述排气通道的阀芯延展部,所述阀芯延展部的头端设有排气旋钮,所述阀芯延展部靠近头端部设有螺纹与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在背离排气通道的端面位置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的2至5个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排气阀芯上,所述排气通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相匹配的凹槽。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适当的旋松排气旋钮或按压旋钮,即可实现调整密封圈的挤压程度,实现在防水的前提下实现安全氦气排放的效果,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氦气排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氦气排放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反向利用氦气比水分子小的原理来实现在防水的前提下实现氦气的排放。

氦气排放结构主要包括表壳组件和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排气阀芯11、排气阀芯设置在表壳组件的排气通道10上,排气阀芯11与排气通道10的内壁留有间隙,排气通道的内壁上设有2个第一密封圈4,排气阀芯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相匹配的凹槽5,排气阀芯11具有沿背离所述排气通道的阀芯延展部2,阀芯延展部2的头端设有排气旋钮1,阀芯延展部靠近头端部设有螺纹与排气通道的内壁在背离排气通道的端面位置的内螺纹相匹配。

排气阀芯11的中心设有圆柱形通孔14,圆柱形通孔14在沿着手表内腔方向端部的口径比圆柱形通孔小;还包括T型限位钉13,T型限位钉13的大部设置在圆柱形通孔内,与圆柱形通孔14向匹配,T型限位钉的细部穿过圆柱形通孔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表壳组件上。圆柱形通孔内还设有压缩弹簧3。

由于T型限位钉13的限位和导向作用,排气阀芯11只可能沿着轴线位置在有限的距离内移动。将各个部件安装好后,手表的正常状态是将旋转排气旋钮11旋紧,带动排气阀芯11压缩压缩弹簧向着手表内腔位置运动,该状态下第一密封圈4与凹槽5错位,该状态下排气阀芯11挤压第一密封圈4最严重,因此该状态下的防水效果最佳,同理氦气也不容易进入手表的内腔。在潜水的时潜水表保持该状态,当下潜的深度足够深时,外面压强足以将氦气透过防水圈进入内腔,内腔压力也逐步加大。

在上潜过程中,当上潜到一定高度是通过旋转排气旋钮11,带动第一密封圈4向外运动,当第一密封圈4刚好对准凹槽时,凹槽对第一密封圈4还是保持一定的压缩形变,还是可以保持基本的防水。该状态下内腔内的压强大于外面的压强并足以将内部的氦气透过防水圈排出内腔,达到既防水有可排氦气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