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驱动摩托车后轮差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492阅读:1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轮驱动摩托车后轮差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工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四轮驱动摩托车后轮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四轮摩托车上一种非常重要的传动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的输出的扭矩增大,同时相应地降低转速,并可使两侧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现有四轮摩托车差速器一般安装在四轮摩托车的前桥或后桥上。

申请号:200420061629.9,授权公告号:CN 2731182Y、名称为“四轮摩托车用差速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差速器座10、主动齿轮轴4及从动齿轮8位于差速器壳体1内,左半轴齿轮3A及右半轴齿轮3B位于差速器座10内。主动齿轮轴4通过内花键套5与花键轴6相连,花键轴6与万向节组合7伸入差速器壳体1的一端用螺栓13相连;从动齿轮8通过螺栓11安装在差速器座10上,主动齿轮轴4与从动齿轮8啮合;两行星齿轮9A、9B浮套在行星齿轮轴12上,行星齿轮轴12的两轴颈嵌在差速器座10上相应的孔内,左、右半轴齿轮3A、3B的轴颈分别穿过从动齿轮8及差速器座10上相应的座孔,并分别与左、右差速球笼2A、2B相连。”而正如发明者所言“本实用新型传动效率高,机械振动小,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尤其适合小功率的动力传递。”但其依旧没有解决现有四轮摩托车差速器一般安装在四轮摩托车的前桥或后桥上的问题,整个差速器的运行结构也不适合于四轮驱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四轮驱动摩托车的后轮驱动差速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轮驱动摩托车后轮差速器结构,包括半轴从动齿轮、差速器壳体、差速器行星齿轮、后桥从动锥齿轮、行星齿轮轴、短行星齿轮轴、半轴齿轮和固定针;其中半轴从动齿轮设于差速器壳体的一端,后桥从动锥齿轮设于差速器壳体的另一端,后桥从动锥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固连;半轴齿轮和后桥从动锥齿轮同轴且设于后桥从动锥齿轮内;差速器行星齿轮的个数为四个,两个差速器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轴的两端,该行星齿轮轴的两端和差速器壳体固连;另两个差速器行星齿轮分别安装在一根短行星齿轮轴上,该两根短行星齿轮轴各用一根固定针和差速器壳体固连;短行星齿轮轴和差速器行星齿轮的连接部设有锥度和导油螺纹槽;四个差速器行星齿轮均和半轴从动齿轮、半轴齿轮传动连接。

受限于差速器的结构,一般的四轮摩托的差速器都是仅设于前桥或后桥上,地形适应能力有限。本实用新型共设有四个差速器行星齿轮,安装结构新颖紧凑,尤其是短行星齿轮轴和差速器行星齿轮的连接部设有锥度和导油螺纹槽的结构,可以保证相应的差速器行星齿轮稳定可靠的运转,适用于四轮驱动摩托车的后轮驱动。利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前置现有差速器,还可以把本实用新型所述差速器设置在后桥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特点,用于四轮摩托车后桥上,配合设于四轮摩托车前桥上的现有差速器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四轮摩托车对地形的适应能力。

作为优选,后桥从动锥齿轮和差速器壳体通过螺栓固连在一起。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拆装检修方便。

作为优选,半轴从动齿轮和差速器壳体之间设有调整垫片,同时半轴齿轮和后桥从动锥齿轮之间设有调整垫片。本优选方案,可以降低运转阻力,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固定针为滚针5x28。本优选方案,固定针为标准制件,可以外购获得,成本低,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作为优选,差速器行星齿轮和差速器壳体之间设有减磨垫,共四个。本优选方案,可以降低阻力和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用于四轮摩托车后桥上,配合设于四轮摩托车前桥上的现有差速器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四轮摩托车对地形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拆去图2中的一些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半轴从动齿轮1、差速器壳体2、差速器行星齿轮3、后桥从动锥齿轮4、行星齿轮轴5、短行星齿轮轴6、半轴齿轮7、固定针8、螺栓9、调整垫片10、调整垫片11、减磨垫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半轴从动齿轮1、差速器壳体2、差速器行星齿轮3、后桥从动锥齿轮4、行星齿轮轴5、短行星齿轮轴6、半轴齿轮7和固定针8;其中半轴从动齿轮1设于差速器壳体2的一端,后桥从动锥齿轮4设于差速器壳体2的另一端,后桥从动锥齿轮4和差速器壳体2固连;半轴齿轮7和后桥从动锥齿轮4同轴且设于后桥从动锥齿轮4内;差速器行星齿轮3的个数为四个,均设于差速器壳体2内及半轴从动齿轮1和半轴齿轮7之间;两个差速器行星齿轮3安装在行星齿轮轴5的两端,该行星齿轮轴的两端和差速器壳体2固连;另两个差速器行星齿轮3分别安装在一根短行星齿轮轴6上,该两根短行星齿轮轴6各用一根固定针8和差速器壳体2固连;短行星齿轮轴6和差速器行星齿轮3的连接部设有锥度和导油螺纹槽;四个差速器行星齿轮3均和半轴从动齿轮1、半轴齿轮7传动连接。其中后桥从动锥齿轮4和差速器壳体2系通过螺栓9固连在一起的,半轴从动齿轮1和差速器壳体2之间设有调整垫片10,半轴齿轮7和后桥从动锥齿轮4之间设有调整垫片11。作为优选,固定针8为滚针5x28,每个差速器行星齿轮3和差速器壳体2之间均设有减磨垫12。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和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