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灌装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753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灌装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装阀。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液体灌装业得到迅猛发展,如啤酒、矿泉水、纯净水、茶饮等饮料,各种灌装装置阀门也不断出现,传统灌装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在灌装的过程中液体从进液灌装口到出液灌装口需要经过内部装有阀杆、阀芯的灌装管,此时流体的横截面积是个圆环,当液体达到阀芯所在的灌装管处时,由于阀芯的直径大于阀杆的直径,此段流体横截面积变小,阀芯对流体具有阻碍效果,当需要增加灌装的流量时,往往是增加灌装管的管径,但是当流体到达阀芯所在的管段时,流量同样受到阻碍,增加的管径受到同样的限制,导致虽然管径变大了,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增加灌装流量的作用,浪费了增加的管径的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变径的灌装阀,在需要增加灌装流量时,不需要将整个灌装管加粗,只需要增加部分管径,就可以在原有灌装流量基础上,增加灌装流量,不但降低了管材的使用,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灌装阀,包括气控端、阀杆、阀杆密封组件、阀体、灌装管、阀芯,所述灌装管的一侧设有进液灌装口,底部设有出液灌装口;所述阀杆穿在灌装管内,上端与气控端连接,底端固定有阀芯,所述阀芯为柱塞式阀芯,将出液灌装口封堵,所述灌装管的管径在灌装管底部具有变化,以开启的最高点为分界线,位于开启最高点阀芯上部的灌装管直径小于位于开启最高点阀芯下部的灌装管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灌装管各处有效流道截面积均大于或等于出液灌装口截面积。

有益效果

本装置在现有管路的基础上,在阀芯所处的灌装管处增加了管径,补偿由于阀芯的阻挡而减少的灌装流量,虽然灌装液入口处的的液体流量没有改变,但是在出口处的流量增加了,在整体上增加了流过灌装管的液体体积,这就原有的流量基础上增加了灌装量,本结构简单、实用,同时成本低,利于实际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灌装阀;

图2阀杆处被灌装液体流量面积A示意图;

图3阀芯处被灌装液体流量面积B示意图;

图4本装置的灌装阀结构示意图;

图5增加阀芯处管径后阀芯处被灌装液体流量面积B示意图;

图中:气控端1、阀杆2、灌装管3、阀芯4、液体进液灌装口5、液体出液灌装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阀杆处被灌装液体流量面积是A,在阀芯处被灌装液体流量面积是B,液体出液灌装口的流量面积是C。

一种新型灌装阀,包括气控端、阀杆、阀杆密封组件、阀体、灌装管、阀芯,灌装管的一侧设有进液灌装口,底部设有出液灌装口;所述阀杆穿在灌装管内,上端与气控端连接,底端固定有阀芯,阀芯为柱塞式阀芯,将出液灌装口封堵,灌装管的管径在灌装管底部具有变化,以开启的最高点为分界线,位于开启最高点阀芯上部的灌装管直径小于位于开启最高点阀芯下部的灌装管的直径。通常来说,管径的变径处可以与阀芯开启最高点相同,在实际使用的情况下,最好是略高于阀芯的最高开启点,可以利于实际生产,尽量降低由于装配误差导致的流量增加低于理论值。

灌装管各处有效流道截面积均大于或等于出液灌装口截面积。

理论上来说,只要增加了阀芯所在的灌装管的直径,就会增加液体在出液灌装口的被灌装液体的流量,至于增加的管径值,在此不做限定。但是增加过大也是没有必要的,浪费材料,最佳值是增加的管径可以将阀芯阻挡的液体流量补偿回来,既不会浪费材料,也不会影响被灌装液体的流量。

如图1、图2、图3所示,没有对灌装阀灌装管进行改进时,被灌装液体的流量面积是A大于B、而B确小于C,导致无论C处怎么增加,从B处流过来的流量都是小于A处的流量,这就导致了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流量不对等,将会导致流量降低。

而如果是整体增加灌装管的直径,还是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也就是整体的管径虽然增加了,但是并不会达到提高流量的理论值,因此会浪费灌装管的材料。

如图4、图5所示,是本装置改进后的灌装管。由于增加了阀芯所在的灌装管处的管径,使得此处的管径在原来B的基础上增加了B1,此时此处的流量截面积大于未改进前的流量面积,与A处的被灌装液体流量相同,因此被灌装的液体到达C处时,并不会有流量面积被损耗,增加了被灌装液体的流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