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倒挡的主减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79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后置式车辆的带倒挡的后桥主减速器总成。



背景技术:

主减速器是在传动系中起降低转速,增大转矩作用的主要部件,当发动机纵置时还具有改变转矩旋转方向的作用。由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一定的,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 W=M*v(功率=扭矩*速度),当通过主减速器将传动速度降下来以后,能获得比较高的输出扭矩,从而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现有的车辆传动系统一般还包括有分离式设置的离合器、变速箱、差速器等装置,对于微型汽车、摩托车等车辆而言,各传动装置分离式设置则会导致占用较大的空间,且传动距离远,以致传动轴挠度较大且传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倒挡的主减总成,通过将多个传动装置集成式为一体,更加节约空间,并适用于发动机后置式车辆,进而缩短传动距离,减少挠度,提高传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倒挡的主减总成,其包括壳体、输入轴组件、传动轴组件、换挡组件、差速器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设有中空的内腔及与内腔相通的输入轴孔、拨叉轴孔、拨叉孔和两个输出孔;

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孔的输入齿轮轴,且所述输入齿轮轴位于壳体内腔的一端具有锥齿轮,其另一端伸出于壳体外;

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输入端具有外花键的传动轴、通过花键联接在传送轴上的双向结合齿、设于传动轴输出端的锥齿轮以及空套在传动轴上的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其中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所述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同时与输入齿轮轴的锥齿轮常啮合,且所述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倒挡内离合齿和前进挡内离合齿,所述双向结合齿设于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倒挡外离合齿和前进外离合齿,所述双向结合齿的中部设有拨叉滑槽;

所述换挡组件包括可活动式安装在拨叉轴孔内的拨叉轴、固定在拨叉轴中部且位于壳体内腔的拨叉以及位于壳体外部的拨叉轴控制件,其中所述拨叉的末端延伸至双向结合齿的拨叉滑槽内,使得可通过壳体外部的拨叉轴控件控制拨叉轴运动并进而带动拨叉拨动双向结合齿沿传动轴滑动;

所述差速器组件安装在壳体的输出孔处,且其与传送轴输出端的锥齿轮啮合;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外部的支架纸垫和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的内转体和齿盘、固定在内转体内部空腔的行星轴、套在行星轴上的两个行星齿轮以及安装在壳体内腔的两个半轴齿轮,其中所述齿盘与行星轴、内转体固定连接,所述齿盘与传送轴输出端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两个半轴齿轮分别与行星齿轮相啮合,且所述两个半轴齿轮内部均设有带花键的输出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轴控制件包括位于壳体外部的换挡臂以及固定在壳体外壁的拨叉盖板,所述换挡臂的中部和一端分别与拨叉盖板、拨叉轴通过轴销连接以形成杠杆结构,拨叉盖板安装于拨叉孔处且将其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盖、端盖、箱体和连接座以及连接在箱体上的输入轴端盖,所述壳体内腔包括由尾盖、端盖、箱体和输入轴端盖包围形成的第一内腔以及由连接座和箱体包围形成的第二内腔,所述输入轴孔设于输入轴端盖上,所述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均设于第一内腔,所述传动轴的输出端锥齿轮及差速器组件均设于第二内腔,所述输出孔设于连接座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动系统的倒挡功能、减速功能和差速功能集成式为一体,更加节约空间,适用于发动机后置式车辆,缩短了传动距离,减少了传动轴挠度,提高了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倒挡的主减总成,包括壳体、输入轴组件、传动轴组件、换挡组件、差速器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设有中空的内腔以及与内腔相通的输入轴孔101、拨叉轴孔102、拨叉孔106 以及两个输出孔105,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盖11、端盖12、箱体13和连接座14以及连接在箱体13上的输入轴端盖15,所述壳体的内腔包括由尾盖11、端盖12、箱体13 和输入轴端盖15包围形成的第一内腔103以及由连接座14和箱体13包围形成的第二内腔104,所述输入轴孔101设于输入轴端盖15上,所述输出孔105设于连接14上;

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孔101的输入齿轮轴21,且所述输入齿轮轴21位于壳体内腔的一端具有锥齿轮,其另一端伸出于壳体外;

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输入端具有外花键的传动轴31、通过花键联接在传动轴31上的双向结合齿32、设于传动轴31输出端的锥齿轮以及空套在传动轴31上的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其中所述传动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并从第一内腔103延伸至第二内腔104,所述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同时与输入齿轮轴21的锥齿轮常啮合且均位于第一内腔103,且所述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倒挡内离合齿341和前进挡内离合齿351,所述双向结合齿32设于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倒挡外离合齿321和前进外离合齿322,所述双向结合齿32的中部设有拨叉滑槽323;

所述换挡组件包括可活动式安装在拨叉轴孔102内的拨叉轴41、固定在拨叉轴41中部且位于壳体内腔的拨叉42、位于壳体外部的换挡臂43以及固定在壳体外壁且将拨叉孔 106封闭的拨叉盖板44,所述换挡臂43的中部和一端分别与拨叉盖板44、拨叉轴41通过轴销连接以形成杠杆结构,其中所述拨叉42的末端延伸至双向结合齿32的拨叉滑槽323 内,使得可通过壳体外部的换挡臂43控制拨叉轴41运动并进而带动拨叉42拨动双向结合齿32沿传动轴31滑动;安装换挡组件过程为,先将传动轴组件安装至壳体内腔后,将拨叉42从拨叉孔106放入壳体内腔且使其末端伸入至双向结合齿32的拨叉滑槽323内,然后将拨叉轴41经拨叉轴孔102插入,再将拨叉32与拨叉轴41通过止动螺钉连接,最后将拨叉盖板44安装到拨叉孔106处并对其进行封闭,并完成换挡臂43与拨叉轴41和拨叉盖板44的安装即可;

所述差速器组件安装在壳体第二内腔104的输出孔处,所述差速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的内转体51和齿盘52、固定在内转体51内部空腔的行星轴53、套在行星轴53上的两个行星齿轮54以及安装在壳体第二内腔104的两个半轴齿轮55,其中所述齿盘52与行星轴53和内转体51固定连接,所述齿盘52与传动轴31输出端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两个半轴齿轮55分别与行星齿轮54相啮合,且所述两个半轴齿轮55内部均设有带花键的输出轴孔551;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拨叉盖板44上且位于壳体外部的支架纸垫61和支架62,以用于将壳体安装固定在车体上。

车辆前进时,双向结合齿32通过前进外离合齿322与前进挡齿轮35的前进挡内离合齿351相啮合,则输入齿轮轴21的转动依次经前进挡齿轮35、双向结合齿32、传动轴31 传递到差速器组件,此时倒挡齿轮34空转;需要倒挡时,通过换挡臂43控制拨叉轴41 运动,进而带动拨叉42拨动双向结合齿32朝倒挡齿轮34滑动,实现双向结合齿32脱离前进挡齿轮35,且双向结合齿32的倒挡外离合齿321与倒挡齿轮34的倒挡内离合齿341 实现啮合,此时输入齿轮轴21的转动依次经倒挡齿轮34、双向结合齿32、传动轴31传递到差速器,此时传动轴31的旋转方向与前进时相反,且此时前进挡齿轮35为空转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倒挡、减速器、差速器等多个功能集成为一体,极大节约了其占用空间,且整个外壳为可拆卸式设计,有利于安装维修,且极大缩短了传动距离,提高了传动效率,减少了传动轴挠度,保证传动平稳性,进而提高了车体的舒适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