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卸检修的组合式压力密封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2594发布日期:2018-06-19 22:49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便于拆卸检修的组合式压力密封管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组合式压力密封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型刚性管道的连接中往往采用多级密封圈配合以及直接焊接密封进行管道的连接用于保证管道连接的密封性,而这种连接往往采用插接式,在管道出现泄漏检修既不方便,需要对管道的结构进行破坏,同时在大型管道的检修中,泄漏往往不易发觉,不方便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便于拆卸检修的组合式压力密封管道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组合式压力密封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连接套管以及密封圈,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套设在第一管体的腔体内并固定,第一管体的内壁面与第一连接管的外壁面构成第一环形腔体,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套设在第二管体的腔体内并固定,第二管体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管的外壁面构成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的连接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内,所述的连接套管一端的外壁面与第一管体的内壁面贴合,连接管一端的内壁面与第一连接管的外壁面贴合,所述的连接套管另一端的外壁面与第二管体的内壁面贴合,连接管另一端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管的外壁面贴合,所述的连接套管的两端的端面分别固定有固定套管,所述的密封圈一端面设置有与固定套管配合的第一凹槽,两个密封圈分别套设再固定套管上,所述的密封圈的另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夹设在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间,两个密封圈的外壁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壁面贴合,两个密封圈的内壁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壁面贴合,一个密封圈的另一端面与第一环形腔体的壁面构成第一密封腔体,另一密封圈的另一端面与第二环形腔体壁面构成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的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内都填充有高压介质,所述的第一管体与第一连接管管壁以及第二管体与第二连接管的管壁通过若干螺栓固定,所述的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相互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管壁都设置有用于灌输高压介质的接口以及用于测定高压介质的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都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法兰盘,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法兰盘配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管体与第一连接管的外壁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的第二管体与第二连接管的外壁面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压介质为高压液体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连接机构通过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填充高压介质,使得密封圈由弹性作用充分与第一密封腔体和第二密封腔体的壁面贴合,使得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通过压力表对内部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当压力值逐渐小于预设值,即发生泄漏,方便检修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在发生泄漏问题时,关闭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的运输,打开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接口,由第一管体的接口灌入液体或气体,使得连接套管向第二管体方向移动,当完全脱离第一环形腔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离,进一步的由第二管体的接口灌入液体或气体,使得连接套管脱离第二环形腔体,使得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于拆卸检修的组合式压力密封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便于拆卸检修的组合式压力密封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连接套管3以及密封圈4,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套设在第一管体1的腔体内并固定,第一管体1的内壁面与第一连接管6的外壁面构成第一环形腔体,第二连接管7的一端套设在第二管体2的腔体内并固定,第二管体2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管7的外壁面构成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的连接套管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内,所述的连接套管3一端的外壁面与第一管体1的内壁面贴合,连接管一端的内壁面与第一连接管6的外壁面贴合,所述的连接套管3另一端的外壁面与第二管体2的内壁面贴合,连接管另一端的内壁面与第二连接管7的外壁面贴合,所述的连接套管3的两端的端面分别固定有固定套管31,所述的密封圈4一端面设置有与固定套管 31配合的第一凹槽,两个密封圈4分别套设再固定套管31上,所述的密封圈4的另一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41和第三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夹设在第二凹槽41和第三凹槽间42,两个密封圈4的外壁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内壁面贴合,两个密封圈4的内壁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7的内壁面贴合,一个密封圈4的另一端面与第一环形腔体的壁面构成第一密封腔体11,另一密封圈4的另一端面与第二环形腔体壁面构成第二密封腔体21,所述的第一密封腔体11和第二密封腔体21内都填充有高压介质,所述的第一管体1与第一连接管6管壁以及第二管体2与第二连接管7 的管壁通过若干螺栓固定,所述的第一管体1以及第二管体2相互固定,所述的第一管体1 和第二管体2的管壁都设置有用于灌输高压介质的接口51以及用于测定高压介质的压力表 52,所述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都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法兰盘53,所述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通过法兰盘53配合固定,所述的第一管体1与第一连接管6的外壁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的第二管体2与第二连接管7的外壁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的高压介质为高压液体油,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连接机构通过第一密封腔体11和第二密封腔体21填充高压介质,使得密封圈4由弹性作用充分与第一密封腔体11和第二密封腔体21的壁面贴合,使得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通过压力表52对内部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当压力值逐渐小于预设值,即发生泄漏,方便检修人员及时进行处理,在发生泄漏问题时,关闭第一连接管6以及第二连接管7的运输,打开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接口51,由第一管体1的接口51灌入液体或气体,使得连接套管3向第二管体2方向移动,当完全脱离第一环形腔体,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分离,进一步的由第二管体2的接口 51灌入液体或气体,使得连接套管3脱离第二环形腔体,使得第一连接管6和第二连接管 7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分离。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