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卡箍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3725发布日期:2018-07-13 18:5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卡箍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属于汽车制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的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如图1、图2所示,中体12、后膜片14和后盖16组合后,中体12、前膜片4和前盖2组合后都是采用双半圆的卡箍6和卡箍3带螺栓17连接的,具体是将后盖16、后膜片14、中体12依次放置后,将两个半圆卡箍6将其箍住后用螺栓17、螺母18拉紧,再并上并紧螺母19,将中体12、前膜片4、前盖2依次放置后,将两个半圆卡箍3将其箍住后用螺栓17、螺母18拉紧,再并上并紧螺母19。

在我国,由于道路的路况复杂,一些工程运输车辆经常处于剧烈的颠簸状态,造成只靠螺栓17拉紧的情况,其螺栓17极易出现变形、松动、断裂等现象,使卡箍3、卡箍6连接松动,致使密封失效,给车辆行驶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另外,当非业内人士对制动气室进行解体拆卸时,后盖16内的储能弹簧8会释放储存的能量,可能弹出伤人,埋下了安全隐患,而且上述结构的制动气室其连接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维修频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卡箍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它不可拆卸并且连接强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卡箍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它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的外圆末端设置有前环形边沿,所述后盖的外圆末端设置有后环形边沿,铆合后,所述前环形边沿与后环形边沿均形成开口向内的U形包槽。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前盖和后盖的中体,所述中体与前膜片构成前腔,所述中体与后膜片构成后腔。

进一步,所述后腔内设置有中心轴组件和后回位簧,所述中心轴组件的一端与后膜片的端面内侧连接,所述中心轴组件的另一端与中体通过O形密封圈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后盖内设置有储能弹簧、压板组件和后膜片,所述储能弹簧的一端与后盖的端面内侧连接,所述储能弹簧的另一端与压板组件的端面内侧连接,所述压板组件的端面外侧与后膜片的端面外侧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前盖内设有前膜片、推盘、推杆、前回位弹簧和弹簧座,所述弹簧座设置在前盖的端面内侧,所述前回位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座连接,所述前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推盘相连,所述推盘与前膜片的端面内侧相接触,所述推杆贯穿前盖与推盘连接。

进一步,所述推杆还设置有推杆螺纹端。

进一步,还包括拨叉,所述拨叉设置在推杆螺纹端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卡箍结构,取消现有技术中的卡箍、螺栓、螺母和并紧螺母,采用整体铆合连接,增加了前盖与中体、后盖与中体的连接强度,同时,铆合结构采用专用工具组装后,是属于一次性不可拆卸的结构,避免了用户私自拆卸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并且通过简化结构,减小了外形尺寸,使之设计布局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卡箍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铆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卡箍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铆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4所示,一种无卡箍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它包括前盖2和后盖16,所述前盖2的外圆末端设置有前环形边沿E,所述后盖16的外圆末端设置有后环形边沿F;所述前盖2、前膜片4和中体12压紧后放置在专用铆压机上,利用铆压机使前环形边沿E向内弯曲变形,并紧紧箍住中体12,使前膜片4被紧固;所述后盖16、后膜片14和中体12压紧后放置在专用铆压机上,利用铆压机使后环形边沿F向内弯曲变形,并紧紧箍住中体12,使后膜片14被紧固;中体12与后膜片14之间形成后腔D。铆合后,所述前环形边沿E与后环形边沿F均形成开口向内的U形包槽。

如图3、4所示,还包括连接前盖2和后盖16的中体12,所述中体12与前膜片4构成前腔C,所述中体12与后膜片14构成后腔D。

如图3、4所示,所述后腔D内设置有中心轴组件13和后回位簧7,所述中心轴组件13的一端与后膜片14的端面内侧连接,所述中心轴组件13的另一端与中体12通过O形密封圈5密封连接。

如图3、4所示,所述后盖16内设置有储能弹簧8、压板组件15和后膜片14,所述储能弹簧8的一端与后盖16的端面内侧连接,所述储能弹簧8的另一端与压板组件15的端面内侧连接,所述压板组件15的端面外侧与后膜片14的端面外侧相接触。

如图3、4所示,所述前盖2内设有前膜片4、推盘20、推杆10、前回位弹簧11和弹簧座9,所述弹簧座9设置在前盖2的端面内侧,所述前回位弹簧11的一端与弹簧座9连接,所述前回位弹簧11的另一端与推盘20相连,所述推盘20与前膜片4的端面内侧相接触,所述推杆10贯穿前盖2与推盘20连接。

如图3、4所示,所述推杆10还设置有推杆螺纹端。

如图3、4所示,还包括拨叉1,所述拨叉1设置在推杆螺纹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前盖2和后盖16的外圆末端设置有前环形边沿E和后环形边沿F,将中体12、前膜片4和前盖2压紧后,再通过专用工具组装,将前环形边沿E、中体12和前膜片4铆合连接;将中体12、后膜片14和后盖16压紧后,再通过专用工具组装,将后环形边沿F、中体12和后膜片14铆合连接,组装完毕后,所述前环形边沿E和后环形边沿F均形成开口向内的U形包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