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5221发布日期:2018-07-08 00:1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球壳。



背景技术:

球壳是汽车用零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是汽车转向系统的连接件。

目前,市场上的球壳,它包括球壳本体,所述球壳本体包括球头部以及设置于球头部两侧的连接臂。传统的球壳在与球头销进行配合时,会采用润滑油对两者之间的连接进行润滑处理,但是传统结构的球壳的储油效果较差,容易造成球头销与球壳之间的磨损,进而影响到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实用性强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球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壳,包括球壳本体,所述球壳本体包括球头部以及设置于球头部两侧的连接臂,球头部上设有球碗腔,球碗腔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储油槽A,各储油槽A的槽宽由球碗腔的底部往球碗腔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球碗腔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储油槽B,储油槽B呈环形状设置于球碗腔的内壁上,且储油槽A和储油槽B相互交叉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壳本体包括球头部以及设置于球头部两侧的连接臂,球头部上设有球碗腔,为了提高球碗腔的润滑效果,通过在球碗腔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储油槽A,并且将各储油槽A的槽宽由球碗腔的底部往球碗腔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减少了润滑油流出球碗腔的量,进而提高了良好的实用效果,并且将球碗腔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储油槽B,并且储油槽B呈环形状设置于球碗腔的内壁上,进一步的储油槽A和储油槽B相互交叉设置,通过将储油槽A、B进行交织设置,提高了润滑的面积以及润滑的均匀程度,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润滑效果以及良好的耐磨损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槽B包括上储油槽B、中储油槽B以及下储油槽B,上储油槽B、中储油槽B以及下储油槽B均倾斜设置,且上储油槽B和中储油槽B之间所呈的夹角为5度-8度之间,中储油槽B和下储油槽B之间所呈的夹角为5度-8度之间,或将储油槽B设置成包括上储油槽B、中储油槽B以及下储油槽B,上储油槽B和中储油槽B平行设置,中储油槽B和下储油槽B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槽B包括上储油槽B、中储油槽B以及下储油槽B,上述结构设置,提高了润滑的均匀程度,通过将上储油槽B、中储油槽B以及下储油槽B均倾斜设置,且上储油槽B和中储油槽B之间所呈的夹角为5度-8度之间,中储油槽B和下储油槽B之间所呈的夹角为5度-8度之间,提高了各储油槽内润滑油的流动性,则提高了良好的润滑效果,或者将上储油槽B和中储油槽B平行设置,中储油槽B和下储油槽B平行设置,则提高了良好润滑的均匀程度,提高了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储油槽B、中储油槽B以及下储油槽B的槽口口径和槽深之间的比例均为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储油槽B、中储油槽B以及下储油槽B的槽口口径和槽深之间的比例均为1:2,通过将各储油槽的槽口口径和槽深之间的比例如上述比例设置,通过控制槽口口径与槽深之间的关系,则控制了出油量,提高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持续润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球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球头部,10-球碗腔,11-储油槽A,12-储油槽B,120-上储油槽B,121-中储油槽B,122-下储油槽B,2-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球壳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球壳,包括球壳本体,球壳本体包括球头部1以及设置于球头部1两侧的连接臂2,球头部1上设有球碗腔10,为了提高球碗腔10的润滑效果,通过在球碗腔10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储油槽A11,并且将各储油槽A11的槽宽由球碗腔10的底部往球碗腔10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减少了润滑油流出球碗腔10的量,进而提高了良好的实用效果,并且将球碗腔10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储油槽B12,并且储油槽B12呈环形状设置于球碗腔10的内壁上,进一步的储油槽A11和储油槽B12相互交叉设置,通过将储油槽A、B进行交织设置,提高了润滑的面积以及润滑的均匀程度,进而确保了良好的润滑效果以及良好的耐磨损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油槽B12包括上储油槽B120、中储油槽B121以及下储油槽B122,上述结构设置,提高了润滑的均匀程度,通过将上储油槽B120、中储油槽B121以及下储油槽B122均倾斜设置,且上储油槽B120和中储油槽B121之间所呈的夹角为5度-8度之间,中储油槽B121和下储油槽B122之间所呈的夹角为5度-8度之间,提高了各储油槽内润滑油的流动性,则提高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上储油槽B120和中储油槽B121平行设置,中储油槽B121和下储油槽B122平行设置,则提高了良好润滑的均匀程度,提高了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储油槽B120、中储油槽B121以及下储油槽B122的槽口口径和槽深之间的比例均为1:2,通过将各储油槽的槽口口径和槽深之间的比例如上述比例设置,通过控制槽口口径与槽深之间的关系,则控制了出油量,提高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以及持续润滑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