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7958发布日期:2018-07-10 22:3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



背景技术:

对主副箱结构的多档位机械变速器而言,保证主箱挂挡时副箱同步器一定在挡,是基于安全和对副箱同步器保护而言的重要设计。对全新开发的变速器,一般采用机械式互锁结构;但对于成熟产品改进,则一般采用气动式互锁结构,气动式互锁结构简单,主副箱互不干扰且易拆装。但对带后取力器即中间位置气缸结构的变速器,因副箱结构原因等目前无法采用机械式互锁结构;对气动式互锁结构,目前则是通过增加取力器与互锁控制气阀,或修改气路控制方案实现;这势必增加控制气路的复杂程度,降低系统可靠性,同时增加初装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能够解决带后取力器即中间位置气缸结构的变速器采用气动式互锁结构,而导致的控制气路的复杂,可靠性低和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包括拨叉轴,所述拨叉轴上设置有沿轴向的一端封闭的长孔,所述长孔中安装有回位弹簧和顶杆,所述回位弹簧位于长孔的封闭端,所述顶杆位于长孔的开口端,所述长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中安装有顶销,所述顶杆上设置有销孔,当顶杆不受力时,顶销的一端位于销孔中,当所述顶杆受到轴向力沿轴向运动时,顶杆推动顶销运动,进而控制气路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销孔上设置有第一锥面,顶销上设置有和所述第一锥面配合的第二锥面,当顶杆受到轴向力沿轴向运动时,第一锥面推动第二锥面使得顶销运动。

可选的,所述径向通孔设置在拨叉轴上和气路控制阀顶杆对应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顶杆靠近长孔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以保证顶杆和拨叉轴的密封。

可选的,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和所述长孔的封闭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顶杆接触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顶销位于销孔中时,回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

可选的,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一端连接有变速器拨叉,另一端位于气缸体内,所述拨叉轴和活塞固定连接,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位于气缸体内一端的端部和中间位置气缸活塞接触。

可选的,所述拨叉轴为阶梯轴,活塞的一侧通过轴肩定位另一侧通过螺母定位。

可选的,所述拨叉轴上径向通孔处设置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用于推动气路控制阀顶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包括拨叉轴,拨叉轴上设置有沿轴向的一端封闭的长孔,所述长孔中安装有回位弹簧和顶杆,回位弹簧位于长孔的封闭端,顶杆位于长孔的开口端,长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中安装有顶销,顶杆上设置有销孔,当顶杆不受力时,顶销的一端位于销孔中,当所述顶杆受到轴向力沿轴向运动时,顶杆推动顶销运动。通过顶杆推动顶销,控制气路控制阀,通过回位弹簧推动顶杆回位,实现了对带后取力器即中间位置气缸结构在活塞静止时,对气路控制阀的控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

进一步的,通过在销孔上设置第一锥面,在顶销上设置第二锥面,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配合使用实现了,顶杆运动时推动顶销运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M-M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变速器拨叉,2壳体,3为气路控制阀,4为气缸体,5为活塞,6为中间位置气缸活塞,7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8为拨叉轴,9为回位弹簧,10为顶销,11为顶杆,12为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包括拨叉轴8,所述拨叉轴8上设置有沿轴向的一端封闭的长孔,所述长孔中安装有回位弹簧9和顶杆11,所述回位弹簧9位于长孔的封闭端,所述顶杆11位于长孔的开口端,所述长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中安装有顶销10,所述顶杆11上设置有销孔,当顶杆11不受力时,顶销10的一端位于销孔中,当所述顶杆11受到轴向力沿轴向运动时,顶杆11推动顶销10运动,进而控制气路控制阀3。

销孔上设置有第一锥面,顶销10上设置有和所述第一锥面配合的第二锥面,当顶杆11受到轴向力沿轴向运动时,第一锥面推动第二锥面使得顶销10运动。

如图3所示,径向通孔设置在拨叉轴8上和气路控制阀顶杆对应的位置。顶杆11靠近长孔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中安装有密封圈,以保证顶杆11和拨叉轴8的密封。

回位弹簧9的一端和所述长孔的封闭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顶杆11接触连接。当顶销10位于销孔中时,回位弹簧9处于自由状态。

如图4所示,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一端连接有变速器拨叉1,另一端位于气缸体4内,所述拨叉轴8和活塞5固定连接,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位于气缸体4内一端的端部和中间位置气缸活塞6接触。

其中,拨叉轴8为阶梯轴,活塞5的一侧通过轴肩定位另一侧通过螺母定位。拨叉轴8上径向通孔处设置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用于推动气路控制阀顶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4所示,气阀双控拨叉轴总成左端与变速器拨叉1相连用于挂档,右侧安装在气缸体4中,与活塞5通过螺母连接,右端可与中间位置气缸活塞6接触;气路控制阀3安装在壳体2上,其顶杆11与拨叉轴8开槽位置接触。气缸体4装配在壳体2中,为一个整体。当活塞5在气压作用下左右移动时,带动拨叉轴总成左右移动,其中,左侧进气向右为挂低L档,右侧进气向左为挂高H挡。拨叉轴8上的开槽将压气路控制阀顶杆,实现气路控制。当整车控制开关打开,中间位置气缸活塞6在图3所示位置时,活塞5和拨叉轴总成将在气压作用下停在图示中间位置,此时需要实现压下气路控制阀顶杆的功能。

拨叉轴8中加工有长孔,其中依次装配回位弹簧9和顶杆11,顶杆11 开槽套装气路控制阀顶杆,与拨叉轴8内孔配合,实现顶杆11受压后的平动,回位和密封。拨叉轴8与气路控制阀顶杆对应位置开槽,加工有孔,其中装配有顶销10,顶销10下端伸入顶杆11通孔中,用于限位和防转,同时顶销10锥面与顶杆11锥面配合,实现顶杆11右侧受压时,顶杆11推动顶销10,压气路控制阀顶杆实现气路的第二重控制。随后当顶杆11右侧压力即中间位置气缸活塞6撤销时,顶杆11能在回位弹簧9作用下回位,从而保证顶销10能在气路控制阀3的顶杆11作用下轻松回位,而不影响气路控制阀3的通断。

相比于现有拨叉轴,仅将拨叉轴改为拨叉轴总成,即实现对气阀顶杆的两重控制,即无外力推顶杆时,顶销陷入拨叉轴孔内,同时挡住顶杆防止其弹出,当拨叉轴左右移动,控制槽正常控制气阀顶杆;当有外力推顶杆时,顶销受顶杆退出,压气阀顶杆,实现第二重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