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焊接高压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8828发布日期:2018-12-08 05:2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全焊接高压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焊接高压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是一种球体由第一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

现有球阀的第一阀杆与球体之间的稳定性不高,长期使用由于球体受到水流流动方向的的压力,而球体只能通过单边第一阀杆进行打开或者关闭,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松动,从而影响球阀的开闭,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第一阀杆与球体之间稳定性不高的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全焊接高压球阀,包括:阀体,阀盖、第一阀杆和球体,球体设置阀体内部,球体与阀体的上下侧面内壁为平面接触,球体的高度大于阀体内部的截面直径,阀盖设置在阀体液体流出的一端,第一阀杆与球体上端连接并伸出阀体顶面,第一阀杆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设置,球体沿流动方向设置通孔,通孔将阀体和阀盖连通,球体上与第一阀杆相对的一端同轴设置第二阀杆,第二阀杆伸出阀体底面;阀体外部平行于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设置主手柄,主手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伸出阀体的端部固定连接。

当球阀关闭时,为了减小球阀内对球体的压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阀体内部前端设置截流片,截流片与阀体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转轴铰接,转轴与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平行;阀体侧壁对应每个转轴且沿流动方向均设置滑动槽,转轴对应设置在滑动槽内,滑动槽中设置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可在滑动槽中滑动,阀体内部侧壁通过轴承连接中间杆,中间杆位于截流片与球体之间,中间杆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一齿轮,球体的侧面沿其转动方向设置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为弧形且嵌入球体表面设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配合,中间杆的两端设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位于滑动槽内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配合;转轴上固定设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位于阀体侧壁内部,第三齿轮的齿穿过滑动槽并与第一齿条啮合。

当球阀关闭时,为了减小球阀内对球体的压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阀体内部前端设置截流片,截流片与阀体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转轴铰接,转轴与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平行;阀体侧壁对应每个转轴且沿流动方向均设置滑动槽,滑动槽靠近球体的一端与球体连通,转轴对应设置在滑动槽内,转轴上固定设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位于滑动槽内部;球体外侧壁对应滑动槽位置设置一圈齿牙,滑动槽内固定设置若干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与齿牙通过第四齿轮啮合传动。

为了防止阀门在半开状态时球体和截流片受压力发生转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主手柄为u型,主手柄与阀体之间设置副手柄,副手柄套在主手柄内部且形状与主手柄形状相同,主手柄和副手柄的两端垂直于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副手柄两端对应主手柄的侧面设置滑块,主手柄的两端对应滑块的侧面设置滑道,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道内,副手柄与主手柄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阀体上下两端对应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位置均固定设置定位齿轮,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穿过定位齿轮的中心线,副手柄两端的端头设置弧形缺口,弧形缺口的弧度与定位齿轮的弧度相同,弧形缺口对应定位齿轮配合设置有齿。

为了使操作更方便,并且便于区分阀门打开和关闭状态,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当球体打开时,主手柄距离阀体前端最远。

为了使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与球体配合更加紧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靠近球体的一端设置方型块,方型块位于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截面区域内,球体对应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位置设置方型槽,方型块插入方型槽中;球体内部对应方型槽的侧面均设置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方型槽通过第一插销孔连通,第一空腔内设置l型插销,l型插销的横杆对应第一插销孔设置并能够穿过第一插销孔,l型插销远离第一插销孔的一侧与第一空腔侧壁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方型块插入方型槽时对应第一插销孔的位置设置第二插销孔,l型插销的横杆能够插入第二插销孔中;方型槽下方设置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置卡位板,卡位板上对应每个第一空腔位置设置卡柱,卡柱插入第一空腔内部并卡在l型插销直角区域内,卡柱将l型插销的竖杆阻挡,卡位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滑杆,滑杆能够上下滑动并伸出方型槽底部。

为了使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与球体配合更加紧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l型插销的竖杆底端设置盲孔,卡柱能够插入盲孔中;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中心线设置上下贯通的调节通道,滑杆能够插入调节通道中,卡位板与第二空腔底部通过第三弹簧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全焊接高压球阀,通过在球体上设置相对的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然后通过控制主手柄使球体关闭或打开,在旋转球体过程中,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使球体受到的力更加均匀,防止球体单边长期压力过大而发生松动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主手柄和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第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处第二种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0-阀体;11-阀盖;12-第一阀杆;13-第二阀杆;14-主手柄;15-滑动槽;16-第一齿条;17-副手柄;171-滑块;172-滑道;173-定位齿轮;174-弧形缺口;18-第一弹簧;20-球体;21-通孔;22-第二齿条;30-截流片;31-转轴;32-中间杆;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第三齿轮;41-方型块;42-方型槽;43-第一空腔;44-第一插销孔;45-l型插销;46-第二弹簧;47-第二插销孔;48-第二空腔;49-卡位板;50-卡柱;51-滑杆;52-盲孔;53-调节通道;54-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全焊接高压球阀,包括:阀体10,阀盖11、第一阀杆12和球体20,球体20设置阀体10内部,球体20与阀体10的上下侧面内壁为平面接触,球体20的高度大于阀体10内部的截面直径,阀盖11设置在阀体10液体流出的一端,第一阀杆12与球体20上端连接并伸出阀体10顶面,第一阀杆12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设置,球体20沿流动方向设置通孔21,通孔21将阀体10和阀盖11连通,球体20上与第一阀杆12相对的一端同轴设置第二阀杆13,第二阀杆13伸出阀体10底面;阀体10外部平行于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设置主手柄14,主手柄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伸出阀体10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可在阀体10上转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提供的全焊接高压球阀,通过在球体20上设置相对的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然后通过控制主手柄14使球体20关闭或打开,在旋转球体20过程中,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使球体20受到的力更加均匀,防止球体20单边长期压力过大而发生松动情况的发生,同时主手柄14对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起到束缚作用,防止球阀内部压力过大使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弹出。

如图1、2、3所示,当球阀关闭时,为了减小球阀内对球体20的压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阀体10内部前端设置截流片30,截流片30与阀体10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转轴31铰接,转轴31与阀体10内壁通过轴承连接,转轴31与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平行;阀体10侧壁对应每个转轴31且沿流动方向均设置滑动槽15,转轴31对应设置在滑动槽15内,滑动槽15中设置第一齿条16,第一齿条16可在滑动槽15中滑动,阀体10内部侧壁通过轴承连接中间杆32,中间杆32位于截流片30与球体20之间,中间杆32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一齿轮33,球体20的侧面沿其转动方向设置第二齿条22,由于球体20上设置第二齿条22,球体20关闭时的上游端具有小缺口,流体通过小缺口进入通孔21中,球体20下游端与阀体10进行密封配合,防止流体泄露;第二齿条22为弧形且嵌入球体20表面设置,第一齿轮33与第二齿条22啮合配合,中间杆32的两端设置第二齿轮34,第二齿轮34位于滑动槽15内部,第二齿轮34与第一齿条16啮合配合;转轴31上固定设置第三齿轮35,第三齿轮35位于阀体10侧壁内部,第三齿轮35的齿穿过滑动槽15并与第一齿条16啮合。阀门由开至关过程,推动主手柄14,主手柄14带动球体20转动,球体20上的第二齿条22驱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带动中间杆32和第二齿轮34转动,从而使第一齿条16在滑动槽15内朝着远离球体2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三齿轮35伴随第一齿条16转动,最终截流片30以转轴31进行旋转,截流片30与球体20同步由开至关;阀门由关至开过程,推动主手柄14,球体20上的第二齿条22驱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带动中间杆32和第二齿轮34转动,从而使第一齿条16在滑动槽15内朝着远离球体2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三齿轮35伴随第一齿条16转动,最终截流片30以转轴31进行旋转,截流片30与球体20同步由关至开。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当球阀关闭时,为了减小球阀内对球体的压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阀体10内部前端设置截流片30,截流片30与阀体10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转轴31铰接,转轴31与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平行;阀体10侧壁对应每个转轴31且沿流动方向均设置滑动槽15,滑动槽15靠近球体20的一端与球体20连通,转轴31对应设置在滑动槽15内,转轴31上固定设置第三齿轮35,第三齿轮35位于滑动槽15内部;球体20外侧壁对应滑动槽15位置设置一圈齿牙23,滑动槽15内固定设置若干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36,第三齿轮35与齿牙23通过第四齿轮36啮合传动。通过球体20旋转,由齿牙23带动第四齿轮36传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35驱动截流片30转动,使截流片30同步打开或者同步关闭。

如图1、2、4、5所示,为了防止阀门在半开状态时球体20和截流片30受压力发生转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主手柄14为u型,主手柄14与阀体10之间设置副手柄17,副手柄17套在主手柄14内部且形状与主手柄14形状相同,主手柄14和副手柄17的两端垂直于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副手柄17两端对应主手柄14的侧面设置滑块171,主手柄14的两端对应滑块171的侧面设置滑道172,滑块171可滑动地设置在滑道172内,副手柄17与主手柄14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8连接;阀体10上下两端对应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位置均固定设置定位齿轮173,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穿过定位齿轮173的中心线,副手柄17两端的端头设置弧形缺口174,弧形缺口174的弧度与定位齿轮173的弧度相同,弧形缺口174对应定位齿轮173配合设置有齿。当需要推动主手柄14时,用手将主手柄14和副手柄17压紧,副手柄17通过滑块171在滑道172内移动,弧形缺口174与定位齿轮173分离,主手柄14能够推动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转动,转动完毕后,手停止对主手柄14和副手柄17压紧,弧形缺口174与定位齿轮173卡紧,防止球体20和截流片30受压力发生转动。

为了使操作更方便,并且便于区分阀门打开和关闭状态,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当球体20打开时,主手柄14距离阀体10前端最远。在使用过程中主手柄14横跨阀门两侧,将主手柄14推向流体流动上游方向,直至阀门关闭,主手柄14朝向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反;将主手柄14推向流体流动下游方向,直至阀门打开,主手柄14朝向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同,使用者通过观察主手柄14的状态,更容易区分阀门的打开和关闭状态,便于阀门操作。

实施例3

如图6、7所示,为了使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与球体配合更加紧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靠近球体20的一端设置方型块41,方型块41位于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的截面区域内,球体20对应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的位置设置方型槽42,方型块41插入方型槽42中;球体20内部对应方型槽42的侧面均设置第一空腔43,第一空腔43与方型槽42通过第一插销孔44连通,第一空腔43内设置l型插销45,l型插销45的横杆对应第一插销孔44设置并能够穿过第一插销孔44,l型插销45远离第一插销孔44的一侧与第一空腔43侧壁通过第二弹簧46连接;方型块41插入方型槽42时对应第一插销孔44的位置设置第二插销孔47,l型插销45的横杆能够插入第二插销孔47中;方型槽42下方设置第二空腔48,第二空腔48内设置卡位板49,卡位板49上对应每个第一空腔43位置设置卡柱50,卡柱50插入第一空腔43内部并卡在l型插销45直角区域内,卡柱50将l型插销45的竖杆阻挡,卡位板49的中间位置设置滑杆51,滑杆51能够上下滑动并伸出方型槽42底部。安装时,将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的方型块41插入到方型槽42中,由于卡柱50将l型插销45的竖杆挡住,使第二弹簧46压缩,方型块41将滑杆51压下,使卡位板49带动卡柱50向下移动,从而使卡柱50不再挡住l型插销45,使l型插销45的横杆通过第一插销孔44插入第二插销孔47中,对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与球体20进行固定。

如图6、8所示,为了使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与球体20配合更加紧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l型插销45的竖杆底端设置盲孔52,卡柱50能够插入盲孔52中;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的中心线设置上下贯通的调节通道53,滑杆51能够插入调节通道53中,卡位板49与第二空腔48底部通过第三弹簧54连接。安装时,将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的方型块41插入到方型槽42中,滑杆51插入到调节通道53,通过调节通道53插入细杆,细杆将滑杆51推下,使卡柱50与l型插销45的竖杆脱离,拔出细杆后,由于第三弹簧54的弹力,使卡位板49带动卡柱50向上移动,由于l型插销45的横杆插入第二插销孔47后,盲孔52与卡柱50向下对应,从而使卡柱50插入盲孔52中,第一阀杆12和第二阀杆13与球体20配合强度更好,防止使用时间过久方型块41与方型槽42发生打滑、配合松动情况的发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