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331发布日期:2018-12-14 22:5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流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三通和导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分流器。

背景技术

三通和导流器广泛应用于供热、制冷、循环、暖通等给排水行业,具体来说导流器用三通的方式把两路液体汇聚在一路管道里,或将一路液体分成两路进行分流。现有的t型三通式导流器的流体阻力较大,尤其在泵房多台泵同时开启时,流量损耗在30%左右,大大地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阻力小的导流分流器。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导流分流器,包括主流管和引流管,引流管与主流管倾斜地连通,主流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口和出口;引流管与出口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引流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进口;主流管的顶部设有缓冲弧形管壁,缓冲弧形管壁偏离主流管的轴向中点,向第一进口的一侧偏移。

优选的,引流管为向左上方拱起的弧形结构,引流管内安装有导流板,导流板也为向左上方拱起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主流管靠近第一进口的一侧与引流管的连接处设有凹槽,凹槽沿水平方向设置,凹槽的左端设有槽侧壁,凹槽的右端为开口结构,凹槽内安装有拉伸弹簧和变向块,拉伸弹簧的左端固定于槽侧壁上,拉伸弹簧的右端连接变向块,变向块可沿着凹槽向右滑动,变向块的右端可伸出凹槽。

优选的,变向块的上侧设有碗形的变向主体,变向主体与主流管的管壁紧密接触,变向主体的顶部包括互相连接的弧形变向面和水平导流面,弧形变向面位于靠近拉伸弹簧的一侧。

优选的,变向块上远离拉伸弹簧的一侧设有向左倾斜的侧向导流面,侧向导流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水平导流面和变向块的底面。

优选的,变向块的长度小于凹槽的长度。

优选的,缓冲弧形管壁的拱起高度为主流管管径的1/4至1/3。

优选的,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分别为变径型管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当流体由第一进口汇入导流分流器内时,利用缓冲弧形管壁迅速膨胀分离流体,改变流体的流向和流速,减小了第一进口流体的压力,第一进口侧的流体与第二进口侧的流体之间不易形成逆向干涉的现象,在腔体内形成的流体阻力小;由第一进口与第二进口进入的流体在靠近出口处的a点汇集并通过出口,a点汇聚点临近出口的中心点,因此汇集后的流体会以更低的阻力地通过出口。

2、引流管内的导流板可以使第二进口侧的流体沿着导流板流动,不会在引流管的腔体内部形成紊流。

3、由第一进口进入的部分流体流动至变向块的前端时,在变向块的导流作用下,向右上方改变流动方向,从而减小了与下方的第二进口侧的流体之间的流动阻力,并且有利于两个进口的流体向出口的中心点汇聚;

4、由第一进口进入的部分流体向出口一侧推动变向块,使变向块在流体的推力下沿着凹槽移动,并且变向块的右端稍微伸入引流管内,从而将e点处的第二进口侧的流体稍微向下压,改变了e点处的流体的流动方向,避免其与第一进口侧的流体发生碰撞而增加流动阻力。

5、凹槽内的拉伸弹簧可将变向块向第一进口的一侧拉回,从而使其复位。

6、弧形变向面可将第一进口侧的流体向右上方导流,侧向导流面可将第二进口侧的流体向出口一侧导流。

7、限位块和限位槽可保证变向块在凹槽内始终沿着水平方向移动,避免变向块的右端受到第二进口侧流体向上的冲击力而脱离凹槽,提高了变向块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汇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f-f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主流管;11.第一进口;12.出口;13.缓冲弧形管壁;14.凹槽;141.槽侧壁;142.限位槽;15.拉伸弹簧;16.变向块;161.弧形变向面;162.水平导流面;163.侧向导流面;164.变向主体;165.限位块;2.引流管;21.第二进口;3.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导流分流器,包括主流管1和引流管2,引流管2与主流管1倾斜地连通,主流管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口11和出口12;引流管2与出口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引流管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进口21;主流管1的顶部设有缓冲弧形管壁13,缓冲弧形管壁13偏离主流管1的轴向中点,并且位于靠近第一进口11的一侧。优选缓冲弧形管壁13的拱起高度b为主流管管径c的1/4至1/3。当流体由第一进口11汇入导流分流器内时,利用缓冲弧形管壁13迅速膨胀分离流体,减小了第一进口11流体的压力,流体沿着缓冲弧形管壁13前行,第一进口11的流体与第二进口21的流体之间不易形成逆向干涉的现象,而是并肩顺其原有方向同程向出口12流动,因此在腔体内形成的流体阻力小;由第一进口11与第二进口21进入的流体在靠近出口12处的a点汇集并通过出口12,a点汇聚点临近出口12的中心点,所以汇集后的流体会低阻力地通过出口12。

引流管2为向左上方拱起的弧形结构,引流管2内安装有导流板3,导流板3也为向左上方拱起的弧形结构。第二进口21进入的流体沿着导流板3流动,不会在引流管2的腔体内部形成紊流。

实施例2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凹槽14、拉伸弹簧15和变向块16。主流管1靠近第一进口11的一侧与引流管2的连接处设有凹槽14,凹槽14沿水平方向设置,凹槽14的左端设有槽侧壁141,凹槽14的右端为开口结构,凹槽14内安装有拉伸弹簧15和变向块16,拉伸弹簧15的左端固定于槽侧壁141上,拉伸弹簧15的右端连接变向块16,变向块16可沿着凹槽14向右滑动,变向块16的右端可伸出凹槽14。由第一进口11进入的部分流体流动至变向块16的前端时,在变向块16的导流作用下,向右上方改变流动方向,从而减小了与下方的第二进口侧的流体之间的流动阻力,并且有利于两个进口的流体向出口12的中心点汇聚;同时,由第一进口11进入的部分流体向出口12一侧推动变向块16,使变向块16在流体的推力下沿着凹槽14移动,并且变向块16的右端稍微伸入引流管2内,从而将e点处的第二进口侧的流体稍微向下压,改变了e点处的流体的流动方向,避免其与第一进口侧的流体发生碰撞而增加流动阻力。凹槽14内的拉伸弹簧15可将变向块16向第一进口11的一侧拉回,从而使其复位。

如图5所示,凹槽14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水平的限位槽142,变向块16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限位槽142匹配的限位块165,限位块165插入限位槽142内。限位块165和限位槽142可保证变向块16在凹槽14内始终沿着水平方向移动,避免变向块16的右端受到第二进口侧流体向上的冲击力而脱离凹槽14,提高了变向块16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变向块16的上侧设有碗形的变向主体164,变向主体164与主流管1的管壁紧密接触,避免流体由变向块16与主流管的管壁之间漏出而形成多个支流,从而保证了流体的变向效果;变向主体164的顶部包括互相连接的弧形变向面161和水平导流面162,弧形变向面161位于靠近拉伸弹簧15的一侧。弧形变向面161可将第一进口侧的流体向右上方导流。

如图4所示,变向块16上远离拉伸弹簧15的一侧设有向左倾斜的侧向导流面163,侧向导流面16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水平导流面162和变向块16的底面。侧向导流面163可将第二进口侧的流体向出口一侧导流。

如图4所示,变向块16的长度小于凹槽14的长度。在初始状态时,变向块15的右端在拉伸弹簧15的拉力作用下缩纳于凹槽14内。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口11、第二进口21和出口12分别为变径型管口。

工作过程为:

汇流时,流体分别由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进入后,第一进口侧的部分流体沿着缓冲弧形管壁前行,部分流体沿着变向块前行;第二进口侧的部分流体顺着导流板的固定方向流动,部分流体在变向块的侧向导流面的作用下略向下改变方向流动,当两股流体压力汇至a点时,不会形成干扰现象,而是并肩顺其原有方向同程向出口流动,流动阻力小。

分流时,流体由出口进入腔体后,立刻会分解为两个方向流动,一个向第二进口顺导流板的固定方向运行,一个直接向第一进口运行。如果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口径不等,进入主流管和引流管的流体将会在a点自动根据管径分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