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TM机内的上部机芯的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4298发布日期:2018-10-16 19:5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ATM机内的上部机芯的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ATM机内设置有用于传钞的上部机芯。目前,上部机芯的传动通常利用一个驱动电机进行单线路逐级传递,随着传输动力级数越多,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负载也越大。在大负载的情况下,除了需要选用大扭矩的驱动电机(价格昂贵),传动件(齿轮、同步轮等)也容易发生磨损。传动件(齿轮、同步轮)发生磨损后,容易出现“跳齿”的情况,使传动不准确,机器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减轻驱动电机负载的传动结构,既能避免因负载过大致使传动件发生磨耗从而导致ATM机产生传钞故障,又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ATM机内的上部机芯的传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两个可随其转动的主传动轮,其中一个主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皮带与第一副传动轮连接,另一个主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皮带与第二副传动轮连接;第一副传动轮通过传动轴与主传动齿轮连接,主传动齿轮与副传动齿轮相啮合,副传动齿轮通过同一传动轴同时与第三副传动轮及第四副传动轮连接,第三副传动轮通过第三传动皮带与第五副传动轮连接,第四副传动轮通过第四传动皮带与第六副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副传动轮通过同一传动轴同时与第七副传动轮及第八副传动轮连接,第七副传动轮通过第五传动皮带与第九副传动轮连接,第八副传动轮通过第六传动皮带与第十副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五副传动轮、第六副传动轮、第九副传动轮以及第十副传动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相应的负载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ATM机内的上部机芯的传动结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两个主传动轮,使驱动电机分两路传输动力,随后再由两个主传动轮各分两路至最终的第五副传动轮、第六副传动轮、第九副传动轮及第十副传动轮,由第五副传动轮、第六副传动轮、第九副传动轮以及第十副传动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相应的负载连接,以实现驱动电机的双级传递,避免驱动电机单级传递,有效避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载荷过重而导致传动件(齿轮、同步轮)发生磨耗,延长驱动电机和传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充足、稳定的动力输出,有效避免ATM机的传钞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ATM机内的上部机芯的传动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两个可随其转动的主传动轮2,其中一个主传动轮2通过第一传动皮带3与第一副传动轮4连接,另一个主传动轮2通过第二传动皮带5与第二副传动轮6连接;第一副传动轮4通过传动轴与主传动齿轮7连接,主传动齿轮7与副传动齿轮8相啮合,副传动齿轮8通过同一传动轴同时与第三副传动轮9及第四副传动轮10连接,第三副传动轮9通过第三传动皮带11与第五副传动轮12连接,第四副传动轮10通过第四传动皮带13与第六副传动轮14连接;所述第二副传动轮6通过同一传动轴同时与第七副传动轮15及第八副传动轮16连接,第七副传动轮15通过第五传动皮带17与第九副传动轮18连接,第八副传动轮16通过第六传动皮带19与第十副传动轮20连接;所述第五副传动轮12、第六副传动轮14、第九副传动轮18以及第十副传动轮20分别通过传动轴与相应的负载连接。

所述主传动轮2、第一副传动轮4、第二副传动轮6、第三副传动轮9、第四副传动轮10、第五副传动轮12、第六副传动轮14、第七副传动轮15、第八副传动轮16、第九副传动轮18以及第十副传动轮20均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皮带3的一面上、第二传动皮带5的一面上、第三传动皮带11的一面上、第四传动皮带13的一面上、第五传动皮带17的一面上以及第六传动皮带19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啮合齿,第一传动皮带3上的啮合齿、第二传动皮带5上的啮合齿、第三传动皮带11上的啮合齿、第四传动皮带13上的啮合齿、第五传动皮带17上的啮合齿以及第六传动皮带19上的啮合齿分别与对应的传动轮相啮合。传动轮与传动皮带通过齿啮合相连接,可确保传动皮带相对传动轮运动时不会发生打滑,保证动力传输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