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护支架自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9831发布日期:2018-10-12 21:5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养护支架自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一般都使用带有万向轮的小车,在运输时,万向轮可沿着轨道前进,但在停止时,位置固定时操作不方便,且固定效果不佳时,容易继续滑动,给操作工人带来工作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养护支架自动固定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位置固定操作复杂,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平板,第一平板的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前后方向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竖板,每个竖板上均有一个左右方向贯通竖板的第一通槽,每个第一通槽内均水平贯穿有一个左右方向放置且可在第一通槽内左右移动的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竖板的左右两侧,第一推杆可在第一通槽内上下移动,第一平板上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推杆上方且可在第一平板内上下移动的竖直的第二推杆,第二推杆的下端可与第一推杆的上端相接触,每个第一推杆的上端面上均有一个竖直的盲孔,第一平板下端面上有两个竖直的且与盲孔一一对应的定位柱,在不使用时,定位柱下端置于盲孔内且定位柱的下端面与盲孔紧密接触,在使用时,第二推杆向下移动可带动第一推杆向下移动,使定位柱与盲孔脱离,两个第一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每个第一推杆的内侧面上均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养护支架的随时固定,操作方便,并且能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拉簧处于原长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推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平板1,第一平板1的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前后方向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竖板2,每个竖板2上均有一个左右方向贯通竖板2的第一通槽4,每个第一通槽4内均水平贯穿有一个左右方向放置且可在第一通槽4内左右移动的第一推杆6,第一推杆6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竖板2的左右两侧,第一推杆6可在第一通槽4内上下移动,第一平板1上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推杆6上方且可在第一平板1内上下移动的竖直的第二推杆10,第二推杆10的下端可与第一推杆6的上端相接触,每个第一推杆6的上端面上均有一个竖直的盲孔12,第一平板1下端面上有两个竖直的且与盲孔12一一对应的定位柱11,在不使用时,定位柱11下端置于盲孔12内且定位柱11的下端面与盲孔12紧密接触,在使用时,第二推杆10向下移动可带动第一推杆6向下移动,使定位柱11与盲孔12脱离,两个第一推杆6在弹簧的作用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每个第一推杆6的内侧面上均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弧形槽7。

为了实现第一推杆6在第一通槽4内上下移动且可左右移动,所述的第一通槽4内有一个滑块5,第一通槽4的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T型凹槽,滑块5的前后侧壁上有置于T型凹槽内的T型块,滑块5经T型块与T型凹槽的连接可在第一通槽4内上下移动,第一推杆6水平贯穿滑块5且与滑块5之间间隙配合,使第一推杆6可在滑块5内左右移动,第一推杆6可带动滑块5在第一通槽4内上下移动,第一推杆6与第一通槽4之间经滑块5的连接可实现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

为了实现在不使用时,定位柱11与盲孔12紧密接触,所述的第一平板1的下端面上有水平方向的T型凹槽,T型凹槽内有可沿T型凹槽移动的T型块,T型块与第一推杆6之间均布有数个拉簧,拉簧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平板1的下端面上,拉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推杆6上,或者第一推杆6下方的竖板2上固定有一个水平的第二平板3,第二平板3上端面上有水平的T型凹槽,T型凹槽内有可在T型凹槽内左右移动的T型块,T型块与第一推杆6之间均布有数个第一压簧9,第一压簧9的上端固定在第一推杆6上,第一压簧9的下端固定在T型块上,拉簧和第一压簧9可随第一推杆6左右移动,在不使用时,定位柱11置于盲孔12内,拉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一推杆6受到向上的力,定位柱11与盲孔12紧密接触,或者第一压簧9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推杆6受到向上的力,定位柱11与盲孔12紧密接触。

为了实现定位柱11与盲孔12脱离时,两个第一推杆6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所述的竖板2外侧的第一推杆6上套装有第一拉簧8,第一拉簧8的外端固定在第一推杆6的外端,第一拉簧8的内端固定在滑块5上,或者位于滑块5内的第一推杆6上套装有一个压簧,压簧的外端固定在滑块5的外端,压簧的内端固定在第一推杆6上,当定位柱11与盲孔12内时,第一拉簧8被拉伸或压簧被压缩,当定位柱11与盲孔12脱离时,第一推杆6在第一拉簧8拉力或压簧压力的作用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

为了保证第二推杆10向下移动之后可向上复位,所述的第二推杆10上套装有一个第二压簧13,第二压簧13的上端固定在第二推杆10上,第二压簧13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平板1上,向下按压第二推杆10,第二推杆10向下移动,第二压簧13被压缩,松开第二推杆10,第二推杆10在第二压簧13的作用下能够向上复位。

为了减小第一推杆6左右移动时的摩擦力,所述的每个定位柱11下端面上均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滚珠14,当第一推杆6左右移动时,滚珠14与第一推杆6的上端面接触,将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小了第一推杆6左右移动到摩擦力。

为了实现在固定时增加摩擦力,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的弧形槽7内开设有多个水平的沟槽,当轮子15与弧形槽7接触时,由于沟槽的存在,可增大推杆与轮子15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轮子15和第一推杆6之间的相对滑动。

在需要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轮子15固定在两个第一竖板2中间的第一平板1下端面上,轮子15的下端面低于第二平板3的下端面,并将第一平板1固定在养护支架的下端面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使用”状态为,两个第一推杆6与轮子15相分离,定位柱11位于盲孔12内且定位柱11与盲孔12紧密接触,第一推杆6上的第一拉簧8处于拉伸或压簧处于压缩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使用”状态为,第二推杆10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推杆6向下移动,定位柱11移出定位盲孔12,最终第一推杆6在弹簧的作用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抱紧轮子15;

本装置在使用之前,定位柱11未置于盲孔12内,定位柱11的下端与第一推杆6的上端面接触,第一压簧9处于压缩状态,第二推杆10的下端不与第一推杆6上端面接触,分别向外拉动第一推杆6,第一推杆6通过第一压簧9带动第二平板3上方的T型块沿第二平板3上的T型凹槽向外移动,此时第一拉簧8被拉伸,当第一推杆6向外移动到盲孔12位于定位柱11正下方时,由于第一压簧9压力的作用,会使第一推杆6向上移动,此时定位柱11下端置于盲孔12内,第一推杆6的位置被固定,此时第一推杆6的位置不影响轮子15的正常转动。

本使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向下按压第二推杆10,第二推杆10向下移动,第二压簧13被压缩,第二推杆10下端与第一推杆6下端接触,推动第一推杆6向下移动,第一推杆6被压缩,第一推杆6向下移动到盲孔12移出定位柱11,第一推杆6在第一拉簧8的作用下向内移动,两个第一推杆6与轮子15接触,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第一推杆6与轮子15接触时,第一压簧9均有变形量,两个第一推杆6相互挤压轮子15,且由于弧形槽7上沟槽的作用增大了第一推杆6与轮子15的摩擦力,此时轮子15被固定。

当养护支架需要被移动时,可再次分别向外拉动第一推杆6,第一推杆6通过第一压簧9带动第二平板3上方的T型块沿第二平板3上的T型凹槽向外移动,此时第一拉簧8被拉伸,当第一推杆6向外移动到盲孔12位于定位柱11正下方时,由于第一压簧9压力的作用,会使第一推杆6向上移动,此时定位柱11下端置于盲孔12内,第一推杆6的位置被固定,此时第一推杆6的位置不影响轮子15的正常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在第二推杆10向下移动时,第一推杆6受到的向下的力平衡,每个第一推杆6上方的第二推杆10可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推杆10关于竖板2对称,在使用时,可同时向下按压第二推杆10,第二推杆10与第一推杆6接触,使得第一推杆6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拉簧8、第一推杆6、定位柱11与盲孔12的配合作用,当养护支架的轮子15不需要固定时,两个第一推杆6向外移动并被固定,轮子15可自由转动,当需要被固定时,定位柱11移出定位槽,在第一拉簧8的作用下,两个第一推杆6向内移动,压紧轮子15,使轮子15无法移动从而可实现随时固定养护支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推杆10与第一压簧9的配合作用,当需要固定养护支架时,向下压动第二推杆10,第二推杆10向下压动第一推杆6,使第一推杆6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定位柱11移出盲孔12,第一定位杆在第一压簧9的作用下向内移动使养护支架固定,从而使得操作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推杆6的弧形槽7上沟槽与轮子15的配合作用,增大了轮子15与弧形槽7的摩擦力,使得固定效果更好,使得轮子15不易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拉簧8、第一推杆6、定位柱11、盲孔12、第一压簧9和第一推杆6的弧形槽7上沟槽的配合作用,可实现养护支架的随时固定,操作方便,并且能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可实现养护支架的随时固定,操作方便,并且能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