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1622发布日期:2018-12-25 20:0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隔膜阀。



背景技术:

隔膜阀的结构形式与一般阀门大不相同,是一种新型的阀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截断阀,因为一般的隔膜阀外壳为高强度塑料,隔膜为丁晴橡胶隔膜或氟橡胶隔膜科,可以根据流体的特性选择隔膜材质,所以在大型水处理设备中,通常使用隔膜阀作为系统的开关阀。

但是隔膜阀在水处理应用中,由于隔膜在阀座的腔体内,当发生卡阀或内泄漏时,将发生难以判断故障原因的问题;在阀门关闭和打开的过程中,执行器很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而且现有的隔膜阀的阀杆和阀体是连为一体的,维修和更换都不方便,在生产加工时会增加初始成本,及组装时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膜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隔膜阀,包括阀体和执行器,所述阀体的内部设有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均呈 L型,所述阀体的上端设有凹口,所述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上端面与凹口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出口通道的上端设有阀座,所述凹口的底面设有隔膜,所述隔膜的上侧设有支撑隔膜,所述执行器包括手柄和阀杆,所述手柄的上端中心设有螺母,所述手柄的内圈设有塑料套,所述阀杆的上端与螺母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固定,所述塑料套与阀杆之间设有阀帽,所述阀杆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阀帽之间设有O型圈,所述阀杆的底端设有钢球,所述钢球的下侧设有按钮,所述阀杆、钢球和按钮均设于阀帽内部,所述阀帽的底端设有阀帽螺母,所述阀帽螺母与阀体的上端通过各自之间的螺纹相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阀杆的底端呈凹球面形,所述凹球面的球面直径大于钢球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阀杆的下端部与阀帽通过各自的螺纹相齿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手柄转动阀杆,因阀杆的下端部与阀帽通过各自的螺纹相齿合,所以阀杆通过阀帽内壁的螺纹实现向下进给,在阀杆向下进给的同时,阀杆是旋转运动的,由钢球将旋转向下的进给力传递给按钮,减少了阀杆与按钮之间直接的摩擦力,使阀杆与按钮的使用寿命更长;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上端面与凹口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使隔膜与阀体接触的密封面上没有狭缝滞留区,实现一些流质不滞留在狭缝滞留区,非常卫生;支撑隔膜使隔膜的使用寿命更长,且阀门的启闭效果更好;阀体与执行器之间通过阀帽螺母连接固定,起到维修保养时更加方便,及降低了初始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阀体;2、执行器;3、进口通道;4、出口通道;5、凹口;6、阀座;7、隔膜;8、支撑隔膜;9、手柄;10、阀杆;11、螺母;12、塑料套;13、沉头螺钉;14、阀帽;15、凹槽;16、O型圈;17、钢球;18、按钮;19、阀帽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隔膜阀,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阀体和执行器,所述阀体的内部设有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均呈L型,所述阀体的上端设有凹口,所述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上端面与凹口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出口通道的上端设有阀座,所述凹口的底面设有隔膜,所述隔膜的上侧设有支撑隔膜,所述执行器包括手柄和阀杆,所述手柄的上端中心设有螺母,所述手柄的内圈设有塑料套,所述阀杆的上端与螺母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固定,所述塑料套与阀杆之间设有阀帽,所述阀杆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阀帽之间设有O型圈,所述阀杆的底端设有钢球,所述钢球的下侧设有按钮,所述阀杆、钢球和按钮均设于阀帽内部,所述阀帽的底端设有阀帽螺母,所述阀帽螺母与阀体的上端通过各自之间的螺纹相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阀杆的底端呈凹球面形,所述凹球面的球面直径大于钢球直径,更好的传递进给力,减小摩擦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阀杆的下端部与阀帽通过各自的螺纹相齿合,使阀杆可以上下进给,在阀门启闭时,精确的控制隔膜开度流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通过顺转手柄,手柄转动阀杆,因阀杆的下端部与阀帽通过各自的螺纹相齿合,所以阀杆通过阀帽内壁的螺纹实现向下进给,同理,当手柄逆转,阀杆向上进给,在阀杆向下进给的同时,阀杆是旋转运动的,由钢球将旋转向下的进给力传递给按钮,减少了阀杆与按钮之间直接的摩擦力,使阀杆与按钮的使用寿命更长,再由按钮触碰支撑隔膜与隔膜,使隔膜向下贴紧阀座,实现阀门的闭合。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