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轴承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0655发布日期:2019-05-31 21:0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动轴承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滚动轴承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动轴承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旧有的轴承部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内油挡11,因L型油挡的结构原因,对零件加工要求较高,并对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有相当高的要求,常因尺寸或安装原因导致轴承温升过高,从而使得返工率上升,并对作业人员要求较高,且设置了内油档,安装耗时长,轴承容易温升。

已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320396509.3,专利名称:一种带有预紧功能的立式马达轴承,申请日:2013070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预紧功能的立式马达轴承及其铁芯片,包括内盖、外盖、轴承和托架,所述内盖、外盖和轴承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于主轴上,托架设置于内盖和外盖之间将轴承固定在内盖、外盖和托架之间,内盖、托架和外盖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内盖与轴承之间的主轴上套设有内油挡,外盖与轴承之间的主轴上套设有外油挡,外油挡与轴承之间设置有扣环,外油挡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于主轴上,内盖与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三相高、低压立式电机在使用中因电机非固定侧轴承打滑,从而产生的马达振动、噪音变大,轴承温升变高,轴承寿命降低的问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动轴承优化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滚动轴承优化装置,包括内盖1、外盖2、轴承3和托架4,所述内盖1、轴承3和外盖2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于主轴5上,所述托架4设置于内盖1和外盖2之间将轴承3固定在内盖1、外盖2和托架4之间,所述外盖2与轴承3之间的主轴5上套设有外油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从内向外包括多个外径依次减小通轴设置的套管,所述内盖1套设在一号套管501上,所述外油挡6套设在二号套管502上,所述一号套管501上的内径略大于二号套管502 的外径,所述内盖1与主轴5相接触的横截面长度略小于内盖1外侧边到二号套管502的水平距离,所述内盖1靠近轴承3的一侧面成倾斜状,所述外盖2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7。

优选的,内盖1与主轴5相接触的横截面长度大于内盖1外侧边到托架4的距离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内盖1、托架4和外盖2之间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

优选的,内盖1与轴承3形成的腔体9呈L形,所述腔体9的竖直边呈三角形。

优选的,外油挡6通过固定螺栓10连接于主轴5上。

优选的,固定螺栓10为沉孔固定螺栓。

优选的,注油口7贯通设置至外油挡6。

优选的,外油挡6上设置了搅拌部601和储油部602,所述搅拌部601设置在靠近注油口7的一侧,远离轴承3的一侧,所述储油部 602设置在靠近轴承3的一侧。

优选的,轴承3包括内圈301、外圈302、滚动体303,所述滚动体303的两侧分别有内圈301和外圈302包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改善轴承温升,减少安装工时,通过减少转动体零部件与定部零部件接触面来实现因温度变化而引起零件尺寸变化带来的配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关于外油挡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关于外油挡的俯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图中,

1、内盖;2、外盖;3、轴承,301内圈,302、外圈,303、滚动体; 4、托架;5、主轴,501、一号套管,502、二号套管;6、外油挡,601、搅拌部,602、储油部;7、注油口;8、螺栓;9、腔体;10、固定螺栓;11、内油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内盖1、外盖2、轴承 3和托架4,所述内盖1、轴承3和外盖2由内向外依次套设于主轴5 上,所述托架4设置于内盖1和外盖2之间将轴承3固定在内盖1、外盖2和托架4之间,所述外盖2与轴承3之间的主轴5上套设有外油挡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从内向外包括多个外径依次减小通轴设置的套管,所述内盖1套设在一号套管501上,所述外油挡6套设在二号套管502上,所述一号套管501上的内径略大于二号套管 502的外径,所述内盖1与主轴5相接触的横截面长度略小于内盖1 外侧边到二号套管502的水平距离,所述内盖1靠近轴承3的一侧面成倾斜状,所述外盖2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7。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取消了内油挡,加大内盖1靠近二号套管 502的距离,防止漏油情况的发生,减少安装工时;此外内盖1靠近轴承3的一侧面成倾斜状,保证了油的顺利下流,防止产生堵油现象,另一方面,减少转动体零部件与定部零部件接触面来实现因温度变化而引起零件尺寸变化带来的配合问题。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内盖1与主轴5相接触的横截面长度大于内盖1外侧边到托架4的距离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内盖1、托架4和外盖2之间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

设置上述结构,利用螺栓8的作用,将内盖1、托架4和外盖2 依次顺势固定连接,提高工作过程中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内盖1与轴承3形成的腔体9呈L形,所述腔体9的竖直边呈三角形。

设置三角形的腔体9的竖直边,利于漏油,防止油料的堵塞,改善轴承温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转动体零部件与定部零部件接触面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引起零件尺寸变化的问题。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外油挡6通过固定螺栓10连接于主轴5上。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固定螺栓10为沉孔固定螺栓。

设置上述结构,利用固定螺栓10的作用,将外油挡6固定在主轴5上,加强并提高外油挡6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注油口7贯通设置至外油挡6。

设置的贯通的外油挡6,提高油料传输的顺畅,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油料堵塞。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外油挡6上了搅拌部601和储油部602,所述搅拌部601设置在靠近注油口7的一侧,远离轴承3的一侧,所述储油部602设置在靠近轴承3的一侧。

设置上述结构的外油挡6,在使用中,可以起到储油搅拌和废油剔除的作用。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轴承3包括内圈301、外圈302、滚动体303,所述滚动体303的两侧分别有内圈301和外圈302包裹。

设置上述结构,内圈301的作用是与主轴5相配合并与主轴5一起旋转,外圈302的作用是与托架4相配合,主要起支撑作用。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