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倒流用的双重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007发布日期:2019-08-13 20:5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倒流用的双重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防倒流用的双重阀门。



背景技术:

阀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市场上的阀门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小到控制自来水水流,大到控制地下管路,可以说阀门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装置。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阀门都没有双重控水功能,在防倒流的功能上需要改进,密封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双重控水,具有防倒流效果,密封效果好的阀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防倒流用的双重阀门,包括阀体外壳、控水开关、防回流块和折叠管,所述控水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外壳上表面,所述阀体外壳内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阀体外壳内且位于所述控水开关下方开设有控水室,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控水室相互连通,所述控水室内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进水口相接触,所述阀体外壳一端连接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与所述控水室相互连通,所述防回流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折叠管内,所述折叠管在所述防回流块处为弧形;所述控水开关包括系统外壳,所述系统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阀体外壳上表面,所述系统外壳内固定设置有横梁,所述系统外壳上方设置有手轮,所述横梁中间设置有齿轮,所述系统外壳内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上端贯穿所述系统外壳与所述手轮相连接,下端贯穿所述横梁与所述系统外壳相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挡块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上端依次贯穿所述阀体外壳、所述系统外壳、所述横梁并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折叠管端部设置有球形块,所述球型块外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球型块内开设有通水孔,所述出水管通过出水口与所述通水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防回流块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折叠管内,所述固定块左端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左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块,所述滑动板内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并在端部固定设置有挡水块。这样能实现防回流的效果,且不会阻碍水流的正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在所述控水室通过所述控水开关滑动设置。这样能实现阀门的开关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控水室右侧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折叠管相连通。这样在打开阀门的时候不产生水压,导致阀门开启失败。

进一步的,所述控水室右侧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与所述折叠管相连通。这样在关闭阀门的时候不产生水压,导致阀门关闭失败。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尺寸大于所述进水口尺寸。这样在阀门关闭后能完全将进水口密封住,不会漏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管的设计能起到临时控水的效果,防止手轮操作不及时导致控水效果失效,密封块能随水的流向进行移动,在逆流的时候能及时堵住水口,防止水逆流,利用蜗杆机构对阀体进行控流因为蜗杆机构存在自锁现象,所以不用担心阀体自动关闭或者自动开启,且操作简单,对于高压情况下也能轻松完成控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倒流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水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阀体外壳 2、进水口 3、挡块

4、第二导流管 5、齿条 6、球型块

7、外壳 8、出水管 9、出水口

10、通水孔 11、防回流块 12、折叠管

13、第一导流管 14、固定块 15、控水开关

16、手轮 17、固定架 18、系统外壳

19、蜗杆 20、横梁 21、齿轮

22、挡水块 23、滑杆 24、密封块

25、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防倒流用的双重阀门,包括阀体外壳1、控水开关15、防回流块11和折叠管12,控水开关15固定设置在阀体外壳1上表面,阀体外壳1内开设有进水口2,阀体外壳1内且位于控水开关15下方开设有控水室28,进水口2与控水室28相互连通,控水室28内设置有挡块3,挡块3与进水口2相接触,挡块3尺寸大于进水口2尺寸,这样在阀门关闭后能完全将进水口密封住,不会漏水,挡块3在控水室28通过控水开关15滑动设置,这样能实现阀门的开关效果,阀体外壳1一端连接有折叠管12,折叠管12与控水室28相互连通,控水室28右侧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流管13,第一导流管13与折叠管12相连通,这样在打开阀门的时候不产生水压,导致阀门开启失败,控水室28右侧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流管4,第二导流管4与折叠管12相连通,这样在关闭阀门的时候不产生水压,导致阀门关闭失败,防回流块11固定设置在折叠管12内,折叠管12在防回流块11处为弧形,防回流块11包括固定块14,固定块14通过固定架17固定设置在折叠管12内,固定块14左端设置有滑动板25,滑动板25左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块24,滑动板25内固定设置有滑杆23,滑杆23一端贯穿固定块14并在端部固定设置有挡水块22,这样能实现防回流的效果,且不会阻碍水流的正向流动;控水开关15包括系统外壳18,系统外壳18固定设置在阀体外壳1上表面,系统外壳18内固定设置有横梁20,系统外壳18上方设置有手轮16,横梁20中间设置有齿轮21,系统外壳18内设置有蜗杆19,蜗杆19上端贯穿系统外壳18与手轮16相连接,下端贯穿横梁20与系统外壳18相连接,蜗杆19与齿轮21相啮合,挡块3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齿条5,齿条5上端依次贯穿阀体外壳1、系统外壳18、横梁20并与齿轮21相啮合;折叠管12端部设置有球形块6,球型块6外套设有外壳7,外壳7连接有出水管8,球型块6内开设有通水孔10,出水管8通过出水口9与通水孔10相连通。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当需要通水的时候转动手轮16,手轮16带动蜗杆19转动,蜗杆19转动带动齿轮21转动,从而带动齿条5上升,齿条5上升带动滑块3上升,使进水口2与控水室28相连通,起到通水的效果,当滑块3下降时,滑块3下方存在的水会在滑块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导流管4排向折叠管12,从而使滑块可以下降,将进水口2封住,在水正向流动的时候,密封块24与滑动板25向右移动,使水通过,当水逆向流动时,挡水块22能将密封块24与滑动板25推动向左移动,使密封块24将一段完全密封住,起到密封的效果,当水流到流出时,板动出水管8使球形块6与外壳7之间表面摩擦转动,使出水管8与折叠12成平行状态,这样能使通水孔10与出水口9相连通,当需要临时停水时,板动出水管8使球形块6与外壳7之间表面摩擦转动,使出水管8与水管12成垂直状态,使通水孔10与出水口9分离,这样能防止水流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管的设计能起到临时控水的效果,防止手轮操作不及时导致控水效果失效,密封块能随水的流向进行移动,在逆流的时候能及时堵住水口,防止水逆流,利用蜗杆机构对阀体进行控流因为蜗杆机构存在自锁现象,所以不用担心阀体自动关闭或者自动开启,且操作简单,对于高压情况下也能轻松完成控水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