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芯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106发布日期:2019-08-13 20:54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阀芯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芯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套筒阀在阀芯与套筒的安装过程中,整个阀芯部件是直接安装在套筒内的,阀芯部件的外周面与套筒内壁间隙配合。当介质(如高温、高压蒸汽)压差较大时,在此压差作用下,阀芯会发生严重的径向震动,导致阀芯外周面与套筒内壁之间产生磨损,影响套筒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小阀芯径向震动,减少阀芯与套筒因压差过大而产生震动磨损,有效延长套筒阀使用寿命的阀芯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芯减震结构,阀芯安装在套筒中,所述的阀芯外壁与套筒内壁间隙配合,阀芯上开有轴向的平衡孔,所述的阀芯外壁上环绕开有平衡槽,所述平衡槽内设有平衡环,所述的平衡槽内底面与平衡环之间设有减震环,所述的减震环沿套筒径向截面为为多边形环状弹性体结构。

在介质压差较大时,减震环的设计可有效减轻阀芯的径向震动,减少阀芯与套筒因压差过大而产生震动磨损。减震环为多边形环状弹性体结构,减震环的内边与阀芯接触,减震环外边顶点与套筒内壁接触。当阀芯在压差作用下发生径向震动时,减震环接受阀芯产生的震动,并将此震动分别传递至减震环多边形的顶点部位。由于减震环为弹性体结构,此震动在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弱,有效减小阀芯的径向震动。

优选的,减震环沿套筒径向截面为具有开口的正多边形环状弹性体结构。当阀芯震动挤压减震环时,减震环内边受力可向两端挤压并延伸内边长度,开口则为减震环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便于减震环在开口处受挤压而弹性伸展。

进一步的,平衡环为由长条状平衡条首尾相连构成的环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平衡条的首端面与尾端面为相互配合的L型面。L型面的配合连接,可为平衡环的连接提供一定的调整空间,平衡条也可根据安装需求,在L型面的配合处进行一定的伸缩调节,提高阀芯与套筒在的平衡槽处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芯减震结构,通过减震环的多边形弹性设计,在介质压差较大时,有效减轻阀芯的径向震动,减少阀芯与套筒因压差过大而产生震动磨损,有效延长套筒阀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减震环与平衡环的立体图。

图中1、阀芯 2、套筒 3、平衡槽 4、减震环 5、平衡环 6、L型面 7、平衡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阀芯减震结构,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阀芯1安装在套筒2中,所述的阀芯1外壁与套筒2内壁间隙配合。

阀芯1上开有轴向的平衡孔7,所述的阀芯1外壁上环绕开有平衡槽3,所述平衡槽3内设有平衡环5。所述的平衡槽3内底面与平衡环5之间设有减震环4。减震环4沿套筒2径向截面为具有开口的正多边形环状弹性体结构。当阀芯1震动挤压减震环4时,减震环4内边受力可向两端挤压并延伸内边长度,开口则为减震环4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便于减震环4在开口处受挤压而弹性伸展。

当平衡环5处密封良好,且阀芯1与套筒2、阀座各部件严格密封时,阀芯1上、下端面的压力相等,介质对阀芯1上、下端面(忽略阀杆所占的面积)的压力相等、方向相反,因此阀芯1上、下端面处于平衡状态。在本实用中,将平衡环5设计为由长条状平衡条首尾相连构成的环形结构。平衡条的首端面与尾端面为相互配合的L型面6。平衡条也可根据安装需求,在L型面6的配合处进行一定的伸缩调节,保证平衡环5外周面可与套筒2呈过盈配合的状态,有效提高阀芯1与套筒2在的平衡槽3处的密封效果。阀芯1上端面的腔体与阀芯下端面的阀后部分通过平衡孔7连通。

在介质压差较大时,减震环4的设计可有效减轻阀芯1的径向震动,减少阀芯1与套筒2因压差过大而产生震动磨损。减震环4为多边形环状弹性体结构,减震环4的内边与阀芯1接触,减震环4外边顶点与套筒2内壁接触。当阀芯1在压差作用下发生径向震动时,减震环4接受阀芯1产生的震动,并将此震动分别传递至减震环4多边形的顶点部位。由于减震环4为弹性体结构,此震动在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弱,有效减小阀芯1的径向震动。平衡环5的设计可为减震环4提供次一级的减震效果,有效填补减震环4与套筒2内壁之间的空间,阀芯1的径向震动可通过减震环4有效缓解。

如此设计的一种阀芯减震结构,通过减震环4的多边形弹性设计,在介质压差较大时,有效减轻阀芯1的径向震动,减少阀芯1与套筒2因压差过大而产生震动磨损,有效延长套筒2阀使用寿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