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安装尺寸可调式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8187发布日期:2019-09-17 20:0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安装尺寸可调式抗震支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支吊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用于安装建筑物管道的管道安装尺寸可调式抗震支吊架。



背景技术:

现目前,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者隧道内部都设置有各种各样的管道,比如用于布设电线的桥架、用于通风的风管以及用于供水的水管等管道,这些管道均需要用支吊架进行支撑,使它们能够安装在建筑物上,并且一般是安装在建筑物的楼板底部。

现有技术中,支吊架大多采用抗震支吊架来支撑这些管道,但是楼宇中安装的管道的尺寸不是完全统一的,不同位置区域安装的管道尺寸会有所差别,现有的安装方式是通过定制不同规格的抗震支吊架来安装不同尺寸的管道,这样会加大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道安装尺寸可调式抗震支吊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安装不同尺寸的管道时需要多种不同尺寸的抗震支架导致安装成本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管道安装尺寸可调式抗震支吊架,包括卡箍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楼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箍连接,所述卡箍包括上箍套和下箍套,所述上箍套和下箍套通过锁紧装置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箍套包括两个框体架,两个所述框体架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两个所述框体架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杆上滑动以使两个所述框体架靠近或远离,所述下箍套具有与所述上箍套相同的结构,所述下箍套的两个框体架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楼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侧具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楼板底部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箍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框体架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楼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侧具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楼板底部滑动连接,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箍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楼板底部的滑轨,所述辅助杆的一端在所述滑轨内滑动,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箍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为伸缩杆,所述辅助杆与所述卡箍可转动式连接,所述滑轨上还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辅助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所述定位块用于阻挡所述辅助杆。

进一步,所述滑轨的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辅助杆的一端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上套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滑轨的内壁接触,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杆接触。

进一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箍套和下箍套两侧用于安装螺栓的螺栓安装部。

进一步,所述框体架内设置有圆管固定架,所述圆管固定架包括弧形板和固定杆,所述弧形板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框体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弧形板的凹面远离所述固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上连接有保险绳,所述保险绳的另一端与楼板底部连接,所述保险绳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箍套和下箍套配合来将管道安装在内,由于上箍套由两个框体架组成,同时两个框体架之间的距离以及上箍套和下箍套之间的距离都可变化,从而使得卡箍能够适应多种不同尺寸的管道的安装,解决了以往楼宇管道安装需要定制不同尺寸的抗震支吊架导致管道安装成本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滑轨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定位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圆管固定架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卡箍;110—上箍套;111—框体架;112—第二连杆;120—下箍套;130—第一螺栓安装部;140—第二螺栓安装部;2—第一连杆;210—转轴安装部;3—辅助杆;4—滑轨;410—滑槽;420—支撑杆;430—弹性件;5—定位块;510—定位螺栓;6—圆管固定架;610—弧形板;620—固定杆;7—保险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管道安装尺寸可调式抗震支吊架,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连杆2和卡箍1,第一连杆2与楼板的底部连接,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与卡箍1连接,所述卡箍1包括上箍套110和下箍套120,上箍套110和下箍套120通过锁紧装置可拆卸式连接,第一锁紧装置可采用在上箍套110和下箍套120的两侧设置的螺栓安装部130,通过向螺栓安装部130内插入螺栓来实现将上箍套110和下箍套120固定连接。上箍套110包括两个框体架111,两个框体架111通过第二连杆112连接,两个框体架111能够在第二连杆112上滑动以使两个框体架111靠近或远离,下箍套120具有与上箍套110相同的结构,下箍套120也是由两个框体架111组成。同时下箍套120的两个框体架111上设置有第二锁紧装置,第二锁紧装置采用设置在下箍套120的两个框体架111上的第二螺栓安装部140,通过将螺栓安装在第二螺栓安装部140中从而实现下箍套120的两个框体架111定位,防止下箍套120的两个框体架111在下箍套120的第二连杆112上滑动,当下箍套120的两个框体架111固定后上箍套110的两个框体架111也随之固定。当需要安装尺寸大的管道,可将两个框体架111向第二连杆112的两侧拉动,同时上箍套110和下箍套120之间也可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不同尺寸管道的安装。

实施例2: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12连接,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与楼板的底部连接,第一连杆2的两侧具有辅助杆3,辅助杆3的一端与楼板底部滑动连接,辅助杆3的另一端与卡箍1连接,辅助杆3能够进一步加强卡箍1的固定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管道的稳定,当卡箍1的尺寸,具体为宽度发生变化时,辅助杆3相对于楼板底部滑动能够保证辅助杆3始终具有固定连接的效果。

实施例3: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2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杆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框体架111连接,两个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与楼板的底部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的两侧具有辅助杆3,辅助杆3的一端与楼板底部滑动连接,辅助杆3的另一端与卡箍1连接,当卡箍1的宽度发生变化时,两个第一连杆2能够随着框体架111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杆2始终能够起到连接支撑卡箍1的作用。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楼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轨4,辅助杆3的一端在滑轨4内滑动,辅助杆3的另一端与卡箍1连接,具体地说,滑轨4的内壁设置有滑槽410,滑槽410内设置有支撑杆420,辅助杆3的一端套装在支撑杆420上,因此辅助杆3能够随着支撑杆420在滑槽410内移动来实现在滑轨4上移动。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在支撑杆420上套装有弹性件430,弹性件430具体可采用弹簧,弹性件430的一端与滑轨4的内壁接触,弹性件430的另一端与辅助杆3接触,当产生震动时,弹性件4能够减缓沿支撑板420轴向产生的震动,加强了辅助杆3的稳定性,从而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抗震效果。

实施例5:

为了优化上述进一步方案,如图4所示,第一连杆2采用可伸缩式的伸缩杆,辅助杆3与卡箍1可转动式连接。具体地说,卡箍1上可设置有转轴安装部210,转轴安装部2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转轴的轴孔,辅助杆3与卡箍1连接的一端套装在转轴上,从而实现辅助杆3卡箍1可转动式连接,卡箍1通过第一连杆2的伸缩可以调整卡箍1的高度,高度调节的过程中,辅助杆3的一端能够在滑轨4上滑动,若卡箍1的高度升高,则两个辅助杆3之间的角度变大,反之则变小。滑轨4上还设置有定位块5,定位块5位于辅助杆3靠近第一连杆2的一侧,定位块5用于对辅助杆3限位,当卡箍1的高度确定后,通过将定位块5固定在滑轨4上并接触阻挡辅助杆3,能够实现对辅助杆3的定位,从而使得卡箍1的高度不再变化,定位块5为可在滑轨4上滑动的滑块,定位块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螺栓510的安装孔,定位螺栓510旋入到定位块5的安装孔后定位螺栓510的一端与滑轨4的内壁抵接,从而通过定位螺栓510与滑轨4内壁的摩擦力来实现定位块5的定位功能。

实施例6:

如图5所示,框体架111内设置有圆管固定架6,圆管固定架6包括弧形板610和固定杆620,弧形板610通过固定杆620与框体架111可拆卸式连接,弧形板610的凹面远离固定杆620,若需安装截面为圆形的管道,弧形板610能够与截面为圆形的管道的外壁更好地贴合,防止截面为圆形的管道的外壁被磕碰。

实施例7:

如图1与图2所示,卡箍1上连接有保险绳7,保险绳7的另一端与楼板底部连接,保险绳7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杆2的长度,保险绳7通常是处于松软状态,当震动过强导致第一连杆2和辅助杆3断裂时,保险绳7处于硬直状态并连接支撑卡箍1,防止管道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