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氟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7404发布日期:2020-05-26 17:3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衬氟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是一种衬氟阀门。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衬氟阀门是对阀体内的内腔、流出通道和流入通道的内侧壁甚至介质所能达到的地方全部采用衬里工艺,内衬材料一般采用fep和pctfe等氟塑料,可以适用于各种浓度的硫酸、盐酸、氢氟酸、王水和各种有机酸、强酸、强氧化剂及其它腐蚀性介质等管路。但是,衬氟层难以直接粘附在阀体内侧壁,在介质或者启闭阀芯等影响下,衬氟层会逐渐变形移位甚至脱离阀体内侧壁,衬氟层的完整性会受损,严重时会破裂,介质就会侵入阀体导致阀体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衬氟阀门,解决衬氟层难以直接粘附在阀体内侧壁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有阀体、衬氟层以及阀杆,所述阀体内具有内侧壁以及所述衬氟层具有与内侧壁接触的接触壁,所述内侧壁包括有内腔壁以及内腔壁两侧的流道壁,所述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燕尾槽,所述接触壁上设有与对应燕尾槽契合的衬氟燕尾棱,以使衬氟层粘附于阀体内侧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和衬氟燕尾棱契合紧配,衬氟燕尾棱难以从燕尾槽内脱落,起到了良好的粘附效果,加大了衬氟层对阀体内侧壁的粘附力,即使在频繁启闭阀芯或者介质流动的影响下,衬氟层也难以变形移位,粘着十分牢靠,保障了衬氟层的完整,使阀门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衬氟层粘附可靠性非常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内腔壁上的若干个燕尾槽沿内腔壁周向方向排列,上述燕尾槽的长度方向沿阀杆轴向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提高内腔壁处燕尾槽与衬氟燕尾棱的粘附效果,降低此处的变形,进一步避免介质流动导致的衬氟层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流道壁上的若干个燕尾槽沿流道壁周向方向排列,上述燕尾槽的的长度方向沿流道壁轴向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大幅改善衬氟层因流道内负压力影响导致的衬氟层脱离流道壁的问题,有效阻碍流道壁上衬氟层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流道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呈涟漪状布设有若干个半框型的凹槽,所述接触壁上设有与对应凹槽配合的衬氟凸棱。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增大衬氟层与流道壁的接触面积,增强粘附力。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每条半框型的凹槽包括有一段纵向槽以及纵向槽两端的两段横向槽,所述纵向槽的深度方向沿流道壁轴向方向设置,所述横向槽的深度方向沿阀杆轴向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有效抵消流道壁衬氟层的负压力,避免此处的衬氟层鼓起等现象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流道壁的流道壁口处开设有环形燕尾槽。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避免衬氟层从流道壁口处脱离或者变形,全面保障衬氟层的防腐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燕尾槽为燕尾形状的凹槽,其槽底的宽度大于槽口的宽度。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设计合理,粘着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体及衬氟层的横截面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纵截面剖面图;

其中,阀体1,衬氟层2,内侧壁3,接触壁4,内腔壁5,流道壁6,燕尾槽7,衬氟燕尾棱8,凹槽9,衬氟凸棱10,纵向槽11,横向槽12,环形燕尾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衬氟阀门,包括有阀体1、衬氟层2以及阀杆,阀体1内具有内侧壁3,衬氟层2具有与内侧壁3接触的接触壁4,内侧壁3包括有内腔壁5以及内腔壁4两侧的流道壁6。内腔壁5所指内腔是阀芯所处位置的阀体1内腔,在某些衬氟阀门中甚至包括阀杆所处位置;流道壁6所指流道是用于流经介质用的流道。内侧壁3上设有若干个燕尾槽7,接触壁6上设有与对应燕尾槽7契合的衬氟燕尾棱8,以使衬氟层2粘附于阀体1内侧壁3上。燕尾槽7和衬氟燕尾棱8契合紧配,衬氟燕尾棱8难以从燕尾槽7内脱落。本实用新型的衬氟阀门有:衬氟蝶阀、衬氟球阀、衬氟截止阀、衬氟隔膜阀、衬氟闸阀、衬氟旋塞阀等能够制作内衬氟塑料的阀门,附图图示以衬氟旋塞阀为例。

内腔壁5上的若干个燕尾槽7沿内腔壁5周向方向排列,上述燕尾槽7的长度方向沿阀杆轴向方向设置,即燕尾槽7呈竖向环设在内腔壁5上,燕尾槽7自内腔壁5顶部延伸至底部。

流道壁6上的若干个燕尾槽7沿流道壁6周向方向排列,上述燕尾槽7的的长度方向沿流道壁6轴向方向设置,即流道壁6上环设有多个条形的沿介质流向设置的燕尾槽7,如此设置可以抵消流道内的负压力。

流道壁6的左右两侧分别呈涟漪状布设有若干个半框型的凹槽9,接触壁6上设有与对应凹槽9配合的衬氟凸棱10。每条半框型的凹槽9包括有一段纵向槽11以及纵向槽11两端的两段横向槽12,纵向槽11的深度方向沿流道壁6轴向方向设置,横向槽12的深度方向沿阀杆轴向方向设置。可以增大衬氟层2与流道壁的接触面积,有效抵消流道壁6衬氟层2的负压力,避免流道壁6处的衬氟层2鼓起等现象的变形。

流道壁6的流道壁口处开设有两个环形燕尾槽13,环形燕尾槽13连贯环绕流道壁口,避免衬氟层2从流道壁口处脱离或者变形,全面保障衬氟层2的防腐效果。

燕尾槽7为燕尾形状的凹槽,其槽底的宽度大于槽口的宽度,一般槽底的宽度是槽口的宽度的1.05~1.5倍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衬氟阀门,包括有阀体、衬氟层以及阀杆,所述阀体内具有内侧壁以及所述衬氟层具有与内侧壁接触的接触壁,所述内侧壁包括有内腔壁以及内腔壁两侧的流道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燕尾槽,所述接触壁上设有与对应燕尾槽契合的衬氟燕尾棱,以使衬氟层粘附于阀体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氟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壁上的若干个燕尾槽沿内腔壁周向方向排列,上述燕尾槽的长度方向沿阀杆轴向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氟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壁上的若干个燕尾槽沿流道壁周向方向排列,上述燕尾槽的长度方向沿流道壁轴向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氟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呈涟漪状布设有若干个半框型的凹槽,所述接触壁上设有与对应凹槽配合的衬氟凸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氟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半框型的凹槽包括有一段纵向槽以及纵向槽两端的两段横向槽,所述纵向槽的深度方向沿流道壁轴向方向设置,所述横向槽的深度方向沿阀杆轴向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氟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壁的流道壁口处开设有环形燕尾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衬氟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为燕尾形状的凹槽,其槽底的宽度大于槽口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衬氟阀门,解决现阶段衬氟层难以直接粘附在阀体内侧壁等问题,其包括有阀体、衬氟层以及阀杆,所述阀体内具有内侧壁以及所述衬氟层具有与内侧壁接触的接触壁,所述内侧壁包括有内腔壁以及内腔壁两侧的流道壁,所述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燕尾槽,所述接触壁上设有与对应燕尾槽契合的衬氟燕尾棱,以使衬氟层粘附于阀体内侧壁上。燕尾槽和衬氟燕尾棱契合紧配,衬氟燕尾棱难以从燕尾槽内脱落,起到了良好的粘附效果,加大了衬氟层对阀体内侧壁的粘附力,即使在频繁启闭阀芯或者介质流动的影响下,衬氟层也难以变形移位,粘着十分牢靠,保障了衬氟层的完整,使阀门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衬氟层粘附可靠性非常高。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华;赵建挺;朱凯伦;董海诚;杨沛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德氟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