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224发布日期:2020-06-23 22:1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机油冷却器用于对润滑系统中的机油进行冷却降温,传统的机油器为了减小尺寸,在机油冷却器内部增加凸点和散热网,但是,导致机油冷却器的结构复杂,因此,机油冷却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成品率低,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并且,由于在机油冷却器中增加散热网以及凸点,还会导致机油冷却器中的机油流动阻力大,导致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油冷却器,该机油冷却器不仅可以保证结构简单、紧凑,还可以保证机油冷却器的换热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油冷却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包括:多个散热板与侧板,所述散热板为曲面板,多个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侧板位于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以使多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侧面封闭、端部开口的机油流动腔以及冷却液流动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多个散热板通过沿散热板的厚度方向进行设置,并且侧板将多个散热板的对应两侧面密封,从而在多个散热板之间的间隙中形成间隔的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冷却液流动腔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间隔地散热板与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进行间接接触,从而对机油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散热板为曲面板,因此,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机油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较高。并且,该机油冷却器的散热板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机油冷却器的体积,从而车辆的整体布置更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油流动腔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交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板为波浪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两个相对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分流板,所述端面分流板上设有间隔的机油口以及冷却液口,所述机油口与所述机油流动腔连通,所述冷却液口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端面分流板的外端具有端盖,所述端盖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端面分流板位于所述端盖的开口端,以在所述端盖与所述端面分流板之间形成液体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中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适于止抵在所述端面分流板上,以将所述端盖与所述端面分流板之间的液体空腔分隔成间隔开的机油空腔与冷却液空腔,所述机油空腔与所述机油流动腔通过所述机油口连通,所述冷却液空腔与所述冷却液流动腔通过所述冷却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机油空腔的机油孔以及连通所述冷却液空腔的冷却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两端端盖上的机油孔中的其中一个为机油进孔,另一个为机油出孔;所述散热板两端端盖上的冷却液孔中的其中一个为冷却液进孔,另一个为冷却液出孔。

具体地,所述散热板一端的机油空腔与所述散热板另一端的冷却液空腔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机油冷却器。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机油冷却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机油冷却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散热板与端面分流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机油冷却器的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油冷却器10、散热板1、侧板2、端面分流板5、机油口51、冷却液口52、端盖6、分隔板61、机油空腔621、冷却液空腔622、机油进孔631、机油出孔632、冷却液进孔641、冷却液出孔6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10。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10可以包括:多个散热板1与侧板2,散热板1为曲面板,多个散热板1沿散热板1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散热板1之间具有间隙,侧板2位于多个散热板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以使多个散热板1之间的间隙形成侧面封闭、端部开口的机油流动腔以及冷却液流动腔,也就是说,多个散热板1在散热板1的厚度方向上设置,且多个散热板1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侧板2,侧板2与多个散热板1的侧边固定连接,从而使多个散热板1中两两靠近的散热板1之间形成单个、独立的腔体,其中腔体分为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从而为机油冷却器10可以对机油进行冷却提供了可能。

在具体实施例中,机油从多个散热板1中的机油流动腔的一端流入,再从机油流动腔的另一端流出,同时,冷却液从多个散热板1中的冷却液流动腔的一端流入,再从冷却液流动腔的另一端流出,由于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为单独的空腔,并且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上下重叠,因此,冷却液流动腔中的冷却液可以对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降低机油的温度,保证机油冷却器10可以对机油进行冷却,并且,散热板1为曲面板,相对于平面板来讲,曲面板的表面积较大,因此,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机油与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器10,多个散热板1通过沿散热板1的厚度方向进行设置,并且侧板2将多个散热板1的对应两侧面密封,从而在多个散热板1之间的间隙中形成间隔的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冷却液流动腔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散热板1与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进行间接接触,从而对机油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散热板1为曲面板,因此,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保证机油冷却液的换热效率较高。并且,该机油冷却器10的散热板1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小机油冷却器10的体积,从而车辆的整体布置更紧凑。

进一步地,机油流动腔与冷却液流动腔交替设置,也就是说,在相邻两个的机油流动腔之间均具有一个冷却液流动腔,因此,可以保证每个机油流动腔中的机油均可以被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保证机油冷却液的换热效率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好。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散热板1可以为波浪形板,可以较大地增加冷却液与机油间接接触的面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机油与冷却液的换热效率,并且波浪形板的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机油冷却器10的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多个散热板1的两个相对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分流板5,端面分流板5上设有间隔开的机油口51以及冷却液口52,机油口51与机油流动腔连通,冷却液口52与冷却液流动腔连通,从而保证机油可以从一端的机油口51进入到机油流动腔,并从另一端的机油口51流出,冷却液可以从一端的冷却液口52进入到冷却液流动腔,并从另一端的冷却液口52流出,防止机油与冷却液发生混合而出现机油乳化。

机油口51以及冷却液口52可以均为波浪形口,以增加进液或出液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端面分流板5的外端具有端盖6,端盖6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端面分流板5位于端盖6的开口端,以在端盖6与端面分流板5之间形成液体空腔,端盖6中设有分隔板61,分隔板61适于止抵在端面分流板5上,以将端盖6与端面分流板5之间的液体空腔分隔成间隔开的机油空腔621与冷却液空腔622,机油空腔621与机油流动腔通过机油口51连通,冷却液空腔622与冷却液流动腔通过冷却液口52连通。也就是说,端盖6与端面分流板5相连,且端盖6中设有可分隔机油口51与冷却液口52的分隔板61,从而在端盖6中形成间隔开的冷却液空腔622与机油空腔621,冷却液空腔622通过冷却液口52与冷却液流动腔相连,机油空腔621通过机油口51与机油流动腔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端盖6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机油空腔621的机油孔以及连通冷却液空腔622的冷却液孔,从而保证机油与冷却液可以分别进入到机油空腔621与冷却液空腔622中,进而保证机油可进入到机油流动腔,冷却液可进入到冷却液流动腔中,保证机油冷却器10可对机油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散热板1两端端盖6上的机油孔中的其中一个为机油进孔631,另一个为机油出孔632;散热板1两端端盖6上的冷却液孔中的其中一个为冷却液进孔641,另一个为冷却液出孔642,从而实现机油与冷却液的循环回路,保证机油冷却器10的正常运行。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所示,当机油冷却器10开始工作时,机油从机油进孔631进入到一端的机油空腔621中,机油空腔621中的机油从同一端的机油口51进入到机油流动腔中,与此同时,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孔641进入到一端的冷却液空腔622中,冷却液空腔622中的冷却液从同一端的冷却液口52进入到冷却液流动腔中,从而实现冷却液对机油的热量进行吸收;冷却过后的机油从另一端的机油口51进入到另一端的机油空腔621中,机油空腔621中的机油再从机油出孔632流出,完成机油的冷却回路,同时,吸收了机油热量的冷却液从另一端的冷却液口52进入到另一端的冷却液空腔622中,冷却液空腔622中的冷却液再从冷却液出孔642流出,完成冷却液的吸热回路。

优选地,机油进孔631、机油出孔632、冷却液进孔641、冷却液出孔642均位于端盖6的顶部,有利于机油灌满整个机油流动腔、冷却液灌满整个冷却液流动腔。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散热板1一端的机油空腔621与散热板1另一端的冷却液空腔622对齐,也就是说,机油从一端的机油空腔621进入后,再从与该侧机油空腔621斜对的另一端机油空腔621流出,可以保证机油进入到机油流动腔后,可以将机油铺满整个机油流动腔,同样地,冷却液从一端的冷却液空腔622进入后,再从与该侧冷却液空腔622斜对的另一端冷却液空腔622流出,可以保证冷却液进入到冷却液流动腔后,可以将冷却液铺满整个冷却液流动腔,从而保证冷却液可以与机油实现大规模的间接接触,进而有利于提高机油冷却器10的冷却效果与换热效率。并且,还可以扩大机油的流动面积,从而可以减小机油的流动阻力,进而有利于降低机油泵的功率,减少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机油冷却器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