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润滑剂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8329发布日期:2020-06-09 20:3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高压润滑剂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剂接头,特别涉及高压润滑剂接头,属于润滑剂接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压润滑接头一般安装在各类大型阀体上,起到连通阀体和注脂设备的作用,给阀体内部注入润滑剂保护阀体内部结构正常工作的关键连接部件。现有技术中的润滑剂接头在高压环境下运作时,内部结构承受不住阀体内部压力,工作不稳定,出现阀体内部的润滑剂通过注入孔外泄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压润滑剂接头,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高压环境下运作时,润滑剂接头的内部结构承受不住阀体内部压力,工作不稳定,出现阀体内部的润滑剂通过注入孔外泄现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高压润滑剂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注入腔,所述注入腔的底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设有复位结构,所述内腔的底部卡接有浮动锥体,所述浮动锥体的顶端与复位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浮动锥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球体、球体支架和弹簧,所述球体的上表面与注入腔的底端相抵,所述球体支架的上表面与球体相抵,所述球体支架滑动连接在内腔的内部,所述球体支架外侧壁的底端与弹簧内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内侧壁的底端与浮动锥体外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球体支架的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球体支架的内部通过缺口与内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接头本体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泄故端盖,所述接头本体外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浮动锥体外侧壁的顶端固定套接有o型圈和后备圈,所述后备圈位于o型圈的上方,所述o型圈与后备圈均与内腔的内侧壁相抵,所述o型圈和后备圈均为氟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浮动锥体的底端延伸至接头本体的下方,所述浮动锥体外侧壁的底端滑动套接有唇边,所述唇边固定连接在接头本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复位结构,安装在阀体上时,通过注入腔向阀体内部注入润滑剂,对腔体内部顶端的球体施加压力,使球体支架向下对弹簧试压,弹簧受力收缩,使球体向内腔内部移动,使润滑剂能够通过球体与注入腔之间的缝隙,然后依次通过缺口、弹簧内圈和通孔注入接头本体底端连接的阀体内部,能够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采用氟橡胶材质的o型圈和后备圈,以及在内腔内部底端和唇边之间的浮动锥体,能够防止阀座磨损以及通过螺纹泄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球体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接头本体;2、内腔;21、注入腔;3、复位结构;31、球体;32、球体支架;33、弹簧;34、缺口;4、浮动锥体;41、通孔;42、o型圈;43、后备圈;5、唇边;6、泄故端盖;7、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压润滑剂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注入腔21,注入腔21的底部开设有内腔2,内腔2的内部设有复位结构3,内腔2的底部卡接有浮动锥体4,浮动锥体4的顶端与复位结构3的底端固定连接,浮动锥体4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41。

复位结构3包括球体31、球体支架32和弹簧33,球体31的上表面与注入腔21的底端相抵,球体支架32的上表面与球体31相抵,球体支架32滑动连接在内腔2的内部,球体支架32外侧壁的底端与弹簧33内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弹簧33内侧壁的底端与浮动锥体4外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将接头本体1安装在阀体上时,阀体内部的高压环境下,润滑油通过通孔41向内腔2挤压,向上推动球体31,使球体31能够封堵注入腔21,从而避免发生润滑油泄漏的情况,球体支架32的侧壁开设有缺口34,球体支架32的内部通过缺口34与内腔2相连通,润滑油通过注入腔21向内腔2内部注入时,向下推动球体31和球体支架32,使弹簧33受力收缩,使球体31向下移动,从而使润滑油能够通过球体31与注入腔21之间的缝隙进入内腔2,设置的缺口34能够将润滑油引入球体支架32的内部,接头本体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泄故端盖6,接头本体1外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螺纹7,接头本体1通过外侧壁底端的螺纹7安装在阀体上,浮动锥体4外侧壁的顶端固定套接有o型圈42和后备圈43,后备圈43位于o型圈42的上方,o型圈42与后备圈43均与内腔2的内侧壁相抵,o型圈42和后备圈43均为氟橡胶材质,浮动锥体4的底端延伸至接头本体1的下方,浮动锥体4外侧壁的底端滑动套接有唇边5,唇边5固定连接在接头本体1的底部,能够放置浮动锥体4从内腔2脱离,采用氟橡胶材质的o型圈42和后备圈43,以及在内腔2内部底端和唇边5之间的浮动锥体4,可以防止阀座磨损以及通过螺纹7泄漏。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连接头本体1通过螺纹7螺纹连接在阀体上,当需要通过润滑剂接头向阀体内部注入润滑剂时,拧去泄故端盖6,通过注入腔21向连接头内腔2注入润滑剂,润滑剂向下对球体31施压,使球体31向下推动球体支架32,球体支架32在内腔2内部向下推动弹簧33,弹簧33受力收缩,使润滑剂通过球体31与注入腔21之间的缝隙注入内腔2,然后润滑剂依次通过缺口34、弹簧33的内圈和通孔41向阀体内部注入,当注入结束后,弹簧33因自身弹性伸展向上推动球体31,同时由于阀体内部高压环境,通过润滑剂向上推动球体31,使球体31的外表面与注入腔21的端口相抵,对注入腔21进行封堵,最高运营压力可以达到20000psi,可以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同时工作温度也可以满足-60℃至+180℃,采用氟橡胶材质的o型圈42和后备圈43,以及在内腔2内部底端和唇边5之间的浮动锥体4,可以防止阀座磨损以及通过螺纹7泄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高压润滑剂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1),所述接头本体(1)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注入腔(21),所述注入腔(21)的底部开设有内腔(2),所述内腔(2)的内部设有复位结构(3),所述内腔(2)的底部卡接有浮动锥体(4),所述浮动锥体(4)的顶端与复位结构(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浮动锥体(4)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润滑剂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3)包括球体(31)、球体支架(32)和弹簧(33),所述球体(31)的上表面与注入腔(21)的底端相抵,所述球体支架(32)的上表面与球体(31)相抵,所述球体支架(32)滑动连接在内腔(2)的内部,所述球体支架(32)外侧壁的底端与弹簧(33)内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3)内侧壁的底端与浮动锥体(4)外侧壁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润滑剂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支架(32)的侧壁开设有缺口(34),所述球体支架(32)的内部通过缺口(34)与内腔(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润滑剂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泄故端盖(6),所述接头本体(1)外侧壁的底端设置有螺纹(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润滑剂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锥体(4)外侧壁的顶端固定套接有o型圈(42)和后备圈(43),所述后备圈(43)位于o型圈(42)的上方,所述o型圈(42)与后备圈(43)均与内腔(2)的内侧壁相抵,所述o型圈(42)和后备圈(43)均为氟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润滑剂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锥体(4)的底端延伸至接头本体(1)的下方,所述浮动锥体(4)外侧壁的底端滑动套接有唇边(5),所述唇边(5)固定连接在接头本体(1)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压润滑剂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注入腔,注入腔的底部开设有内腔,内腔的内部设有复位结构,内腔的底部卡接有浮动锥体,浮动锥体的顶端与复位结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浮动锥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复位结构,通过注入腔向阀体内部注入润滑剂,润滑剂能够通过球体与注入腔之间的缝隙,然后依次通过缺口、弹簧内圈和通孔注入接头本体底端连接的阀体内部,能够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采用氟橡胶材质的O型圈和后备圈,以及在内腔内部底端和唇边之间的浮动锥体,能够防止阀座磨损以及通过螺纹泄漏。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海盈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