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42180发布日期:2021-06-11 22:0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容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工作流体的容量进行可变控制的容量控制阀,例如,涉及一种根据压力对汽车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的容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备:由发动机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轴、倾斜角度可变地与旋转轴连结的斜板、以及与斜板连结的压缩用活塞等,通过使斜板的倾斜角度变化,来使活塞的行程量变化,从而控制流体的排出量。使用由电磁力进行开闭驱动的容量控制阀,利用吸入流体的吸入室的吸入压力ps、排出由活塞加压的流体的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以及收纳了斜板的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并对控制室内的压力进行适当控制,由此,该斜板的倾斜角度能够连续地变化。

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连续驱动时(以下,有时也简称为“连续驱动时”),容量控制阀进行了如下正常控制:通过控制计算机进行通电控制,通过由螺线管产生的电磁力使阀芯沿轴向移动,开闭主阀以向控制室供给排出室的压力,从而调整控制压力pc。

在容量控制阀的正常控制时,适当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中的控制室的压力,并使斜板相对于旋转轴的倾斜角度连续地变化,从而使活塞的行程量变化,来控制流体相对于排出室的排出量,将空调系统调整至所希望的制冷能力。另外,在以最大容量驱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情况下,关闭容量控制阀的主阀来降低控制室的压力,从而使斜板的倾斜角度最大。

另外,还已知一种容量控制阀,形成使容量控制阀的控制口与吸入口之间连通的辅助连通路,在起动时将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的制冷剂通过控制口、辅助连通路、吸入口向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吸入室排出,以在起动时迅速降低控制室的压力,由此提高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响应性(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67121号公报(第7页、图2)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起动时的流体排出功能优异,但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连续驱动时,辅助连通路连通,制冷剂会从控制口流入吸入口,由此,有可能出现压缩效率变差的情况。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动时的流体排出功能优异且压缩效率高的容量控制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具备:阀壳体,其形成有供排出压力的排出流体通过的排出口、供吸入压力的吸入流体通过的吸入口、以及供控制压力的控制流体通过的控制口;杆,其由螺线管驱动;以及主阀,其由通过所述杆的移动对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控制口的连通进行开闭的主阀座和主阀芯构成,其中,该容量控制阀具备cs阀,其由对所述控制口与所述吸入口的连通进行开闭的cs阀座和cs阀芯构成,所述cs阀芯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主阀芯相对移动,维持着所述主阀的关闭状态而通过所述杆的移动使所述主阀芯和所述cs阀芯一起移动。

由此,主阀芯配置为能够相对于cs阀芯相对移动,从而在正常控制时能够在cs阀关闭的状态下对主阀进行开闭控制,并且,在最大通电状态下,维持着主阀的关闭状态而通过杆的移动使主阀芯与cs阀芯一起移动来打开cs阀、使控制口与吸入口连通,将控制压力和吸入压力维持为均压,因此,可以提供起动时的流体排出功能优异且压缩效率高的容量控制阀。

也可以是,所述cs阀芯外嵌于所述主阀芯,并且在所述cs阀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所述主阀座。

由此,通过将主阀芯插通到cs阀芯中,能够紧凑地构成具有cs阀的容量控制阀,并且能够可靠地维持着主阀的关闭状态而使主阀芯与cs阀芯一起移动。

也可以是,所述cs阀芯被施力单元向所述cs阀的闭阀方向施力。

由此,能够使cs阀芯可靠地向闭阀位置移动,因此能够立即从最大通电状态恢复到正常控制。

也可以是,在所述cs阀芯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能够在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滑动的滑动部。

由此,能够通过cs阀芯的内周面与主阀芯的外周面的滑动部对排出口与吸入口之间进行密封。

也可以是,在所述cs阀芯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连通路。

由此,在cs阀芯上形成有通过cs阀的开闭使控制口与吸入口连通的连通路,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具有cs阀的容量控制阀。

也可以是,在所述cs阀芯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吸入口连通的排出连通孔和吸入连通孔。

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具有cs阀的容量控制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容量控制阀的斜板式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例的容量控制阀的非通电状态下主阀打开且cs阀关闭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例的容量控制阀的非通电状态下主阀打开且cs阀关闭的情况的图2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例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正常控制时)主阀和cs阀关闭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例的容量控制阀的最大通电状态下主阀关闭且cs阀打开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5对实施例的容量控制阀进行说明。以下,将从图2的正面侧观察时的左右侧作为容量控制阀的左右侧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v组装在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对制冷剂即工作流体(以下简称为“流体”)的压力进行可变控制,从而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排出量,将空调系统调整至所希望的制冷能力。

首先,对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具有外壳1,该外壳1具备排出室2、吸入室3、控制室4和多个缸体4a。此外,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设置有将控制室4与吸入室3直接连通的未图示的连通路,在该连通路中设置有用于对吸入室3和控制室4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的固定节流孔。

另外,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具备:旋转轴5,其由设置在外壳1的外部的未图示的发动机进行旋转驱动;斜板6,其在控制室4内通过铰链机构8以偏心状态连结于旋转轴5;以及多个活塞7,其与斜板6连结,且往复移动自如地嵌合在各缸体4a内,其中,使用由电磁力进行开闭驱动的容量控制阀v,利用吸入流体的吸入室3的吸入压力ps、排出由活塞7加压的流体的排出室2的排出压力pd、以及收纳了斜板6的控制室4的控制压力pc,并对控制室4内的压力进行适当控制,来使斜板6的倾斜角度连续地变化,从而使活塞7的行程量变化以控制流体的排出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省略了组装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的容量控制阀v的图示。

具体地,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越高,斜板6相对于旋转轴5的倾斜角度越小,活塞7的行程量减少,但当成为一定以上的压力时,斜板6相对于旋转轴5成为大致垂直状态、即与垂直相比略微倾斜的状态。此时,活塞7的行程量成为最小,活塞7对缸体4a内的流体的加压成为最小,由此,流体向排出室2的排出量减少,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成为最小。另一方面,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越低,斜板6相对于旋转轴5的倾斜角度越大,活塞7的行程量增加,但当成为一定以下的压力时,斜板6相对于旋转轴5成为最大倾斜角度。此时,活塞7的行程量成为最大,活塞7对缸体4a内的流体的加压成为最大,由此,流体向排出室2的排出量增加,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成为最大。

如图2所示,组装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的容量控制阀v调整对构成螺线管80的线圈86通电的电流,进行容量控制阀v中的主阀50、副阀55和cs阀56、即对控制口与吸入口之间进行开闭的阀的开闭控制,并且通过中间连通路57中的吸入压力ps进行压敏阀54的开闭控制,控制流入控制室4内或从控制室4流出的流体,从而对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进行可变控制。另外,中间连通路57通过连接形成在作为主阀芯的主副阀芯51和压敏阀部件52的内部的中空孔而沿轴向延伸。另外,中间连通路57经由在主副阀芯51的轴向右端部处沿径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51c与后述的副阀室3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主阀50由主副阀芯51和在cs阀芯53的内周面上形成的主阀座53a构成,主副阀芯51的轴向左端51a与主阀座53a接触或分离。压敏阀54由构成压敏体61的接合器70和在压敏阀部件52的轴向左端形成的压敏阀座52a构成,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与压敏阀座52a接触或分离。副阀55由主副阀芯51和在固定铁芯82的开口端面即轴向左端面的内径部上形成的副阀座82a构成,主副阀芯51的轴向右侧的阶梯部51b与副阀座82a接触或分离。cs阀56由cs阀芯53和在固定铁芯82的开口端面的外径部上形成的cs阀座82b构成,cs阀芯53的轴向右端53b与cs阀座82b接触或分离。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容量控制阀v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阀壳体10,其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主副阀芯51、压敏阀部件52和cs阀芯53,它们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在阀壳体10内;压敏体61,其根据中间连通路57中的吸入压力ps对主副阀芯51和压敏阀部件52施加向轴向右方的作用力;以及螺线管80,其与阀壳体10连接,对主副阀芯51、压敏阀部件52和cs阀芯53施加驱动力。

如图2所示,螺线管8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外壳81,其具有向轴向左方打开的开口部81a;大致圆筒形状的固定铁芯82,其从轴向左方插入到外壳81的开口部81a中,且固定在外壳81的内径侧;作为杆的驱动杆83,其插通到固定铁芯82中,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且其轴向左端部插嵌固定于主副阀芯51;可动铁芯84,其固定在驱动杆83的轴向右端部;螺旋弹簧85,其设置在固定铁芯82与可动铁芯84之间,对可动铁芯84向轴向右方施力;以及励磁用线圈86,其经由绕线架卷绕于固定铁芯82的外侧。

在外壳81上形成有轴向左端的内径侧向轴向右方凹陷的凹部81b,在该凹部81b中以大致密封状插嵌固定有阀壳体10的轴向右端部。

固定铁芯82由铁、硅钢等磁性材料的刚体形成,其具备:圆筒部82c,其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并供驱动杆83插通的插通孔82d;以及环状的凸缘部82e,其从圆筒部82c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向外径方向延伸,其中,在固定铁芯82的开口端面的内径部、即圆筒部82c的轴向左端面上形成有向轴向右方凹陷的副阀座82a,在固定铁芯82的开口端面的外径部、即凸缘部82e的轴向左端面上形成有cs阀座82b。

如图2所示,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作为排出口的pd口12,其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排出室2连通;作为吸入口的ps口13,其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吸入室3连通;以及pc口15,其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控制室4连通。另外,阀壳体10通过在其轴向左端部以大致密封状压入分隔调整部件11而呈有底大致圆筒形状。另外,分隔调整部件11能够通过调整阀壳体10的轴向上的设置位置来调整压敏体61的作用力。

另外,在阀壳体10的内部,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有主副阀芯51、压敏阀部件52和cs阀芯53,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向内径方向突出且能够供cs阀芯53的轴向左端53c抵接的环状凸部10a。另外,在比环状凸部10a靠轴向右侧配置有大致圆筒形状的cs阀芯53,并且cs阀芯53从轴向左方外插到主副阀芯51中,从而形成有:主阀室20,其与pd口12连通且配置主副阀芯51的轴向左端51a;副阀室30,其与ps口13连通且配置主副阀芯51和cs阀芯53的轴向右端部;以及压敏室60,其与pc口15连通且配置压敏体61。

详细而言,经由形成在cs阀芯53的轴向左端部上的作为排出连通孔的pd连通孔53d和环状槽部53k(参照图3至图5),主阀室20与pd口12连通。另外,经由形成在cs阀芯53的轴向右端部上的作为吸入连通孔的ps连通孔53e和环状槽部53m(参照图3至图5),副阀室30与ps口13连通。

如图2所示,压敏体61主要由内置有螺旋弹簧63的波纹管芯62和设置于波纹管芯62的轴向右端部的接合器70构成,波纹管芯62的轴向左端固定于分隔调整部件11。

另外,压敏体61配置在压敏室60内,通过由螺旋弹簧63和波纹管芯62产生的使接合器70向轴向右方移动的作用力,使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落座于压敏阀部件52的压敏阀座52a。此外,虽然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图示,但例如,如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不使用而长时间放置后那样,在中间连通路57内的吸入压力ps较高的情况下,压敏体61会收缩,进行动作以使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从压敏阀部件52的压敏阀座52a分离,从而能够使压敏阀54打开,将控制压力pc通过中间连通路57和主副阀芯51的贯通孔51c迅速释放到副阀室30中。

如图2所示,主副阀芯51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在轴向左端部上以大致密封状插嵌固定有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状且从侧面观察呈大致炮台形状的独立的压敏阀部件52,在轴向右端部上以大致密封状插嵌固定有驱动杆83,并且它们一起沿轴向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cs阀芯53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形成有从轴向左端部的内周面向内径方向突出的第一环状凸部53f,在第一环状凸部53f的轴向右侧面上形成有主阀座53a。另外,在cs阀芯53上形成有从pd连通孔53d与ps连通孔53e之间的内周面向内径方向突出的第二环状凸部53g,在第二环状凸部53g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主副阀芯51的外周面以大致密封状态滑动的滑动部53h。此外,第二环状凸部53g的内周面即滑动部53h与主副阀芯51的外周面之间沿径向略微分离而形成有微小的间隙,主副阀芯51能够相对于cs阀芯53沿轴向顺利地相对移动。此外,第一环状凸部53f构成为内径小于第二环状凸部53g,cs阀芯53从轴向左方外嵌于主副阀芯51。

另外,cs阀芯53在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槽部53k,并形成有从环状槽部53k向内径方向贯通的pd连通孔53d,并且在轴向右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槽部53m,并形成有从环状槽部53m向内径方向贯通的ps连通孔53e。此外,环状槽部53k、53m对应地形成在阀壳体10的pd口12和ps口13的轴向位置上。另外,cs阀芯53配置为使周向上的相位一致,以使pd连通孔53d和ps连通孔53e相对于阀壳体10的pd口12和ps口13在径向上对齐。此外,由于设置有环状槽部53k、53m,因此该相位也可以不一致。

另外,cs阀芯53在与供主副阀芯51插通的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不同的位置、即向外径侧偏离且未形成pd连通孔53d和ps连通孔53e的周向位置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作为连通路的cs连通路58。cs连通路58在cs阀芯53的轴向左端53c向压敏室60打开,在cs阀56打开时,能够在cs阀芯53的轴向右端53b处与副阀室30连通。

此外,在cs阀56关闭时(参照图2至图4),cs阀芯53的轴向右端53b在端面处与形成于固定铁芯82的cs阀座82b抵接,在cs阀56打开时(参照图5),cs阀体53的轴向左端53c与阀壳体10的环状凸部10a的轴向右端面抵接,从而确定了cs阀56打开时和关闭时的cs阀芯53的轴向位置。

另外,cs阀芯53被作为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91向cs阀56的闭阀方向即轴向右方施力。螺旋弹簧91是压缩弹簧,螺旋弹簧91的轴向左端与在阀壳体10的环状凸部10a的轴向左侧内嵌的环状固定部件90的轴向右端面抵接,螺旋弹簧91的轴向右端与cs阀芯53的轴向左端53c的外径部抵接,且其外周与阀壳体10的内周面沿径向略微分离。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的动作、主要是主阀50和cs阀56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容量控制阀v在非通电状态下,通过构成螺线管80的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螺旋弹簧63和波纹管芯62的作用力向轴向右方按压可动铁芯84,由此,驱动杆83、主副阀芯51和压敏阀部件52向轴向右方移动,主副阀芯51的轴向右侧的阶梯部51b落座于固定铁芯82的副阀座82a,副阀55关闭,并且主副阀芯51的轴向左端51a从形成在cs阀芯53的内周面上的主阀座53a分离,主阀50打开。

此时,在主副阀芯51上,朝向轴向右方经由构成螺线管80的驱动杆83作用有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1)、且经由压敏阀部件52作用有压敏体61的作用力(fbel)(即,从波纹管芯62和螺旋弹簧63的作用力减去基于吸入压力ps的力而得到的力)(即,以向右为正,在主副阀芯51上作用有力frod=fsp1+fbel)。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容量控制阀v在非通电状态下,主副阀芯51的轴向左端51a与形成在cs阀芯53的内周面上的主阀座53a沿轴向分离,在cs阀芯53上作用有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fsp2)以向cs阀56的闭阀方向即轴向右方进行按压,由此,cs阀芯53的轴向右端53b落座于固定铁芯82的cs阀座82b,cs阀56关闭。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的通电状态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容量控制阀v在通电状态下(即正常控制时、所谓的占空比控制时),当通过对螺线管80施加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fsol1)超过力frod(fsol1>frod)时,可动铁芯84被拉近到固定铁芯82侧、即轴向左侧,固定于可动铁芯84的驱动杆83、主副阀芯51和压敏阀部件52一起向轴向左方移动,压敏体61被按压向轴向左方而收缩,由此,主副阀芯51的轴向右侧的阶梯部51b从固定铁芯82的副阀座82a分离,副阀55打开,并且主副阀芯51的轴向左端51a落座于cs阀芯53的主阀座53a,主阀50关闭。

此时,在主副阀芯51上,向轴向左方作用有电磁力(fsol1),向轴向右方作用有力frod、还经由cs阀芯53作用有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fsp2)(即,以向右为正,在主副阀芯51上作用有力frod+fsp2-fsol1)。

在容量控制阀v的正常控制中,在调整主阀50的开度、打开时间以控制从pd口12向pc口14的流体的流量的情况下,控制电流值以使通过对螺线管80施加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fsol1)超过力frod(fsol1>frod)且低于力frod+fsp2(fsol1<frod+fsp2),由此,能够在维持cs阀56关闭的状态下对主阀50进行开闭控制。

另外,在以最大容量驱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情况下,使容量控制阀v为最大通电状态(即正常控制时的最大占空比的通电状态),通过对螺线管80施加最大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fsol2)超过力frod+fsp2(fsol2>frod+fsp2),由此,固定于驱动杆83的主副阀芯51向轴向左方按压cs阀芯53,主副阀芯51与cs阀芯53一起向轴向左方移动,由此,cs阀芯53的轴向右端53b从固定铁芯82的cs阀座82b分离,cs阀56打开。由此,维持着主阀50的关闭状态而通过驱动杆83的移动使主副阀芯51与cs阀芯53一起移动来打开cs阀56,经由形成于cs阀芯53的cs连通路58使pc口14与ps口13连通,即,使控制室4与吸入室3连通,从而能够迅速降低控制压力pc、将控制压力pc和吸入压力ps维持为均压,因此能够提供压缩效率高的容量控制阀v。另外,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起动时,通过使容量控制阀v为最大通电状态,也能够打开cs阀56,经由形成于cs阀芯53的cs连通路58使pc口14与ps口13连通,因此能够提供起动时的流体排出功能优异的容量控制阀v。

另外,cs阀芯53被螺旋弹簧91向cs阀56的闭阀方向即轴向右方施力,因此能够通过电流值的降低使cs阀芯53可靠地向闭阀位置移动,能够立即从最大占空比的最大通电状态恢复到小于该最大最大占空比的通电状态(占空比控制)。

另外,在cs阀体53上形成有与pd口12和ps口13连通的pd连通孔53d和ps连通孔53e,并且在pd连通孔53d与ps连通孔53e之间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二环状凸部53g,在第二环状凸部53g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滑动部53h构成为能够与主副阀芯51的外周面滑动,因此能够通过cs阀芯53的第二环状凸部53g的滑动部53h对pd口12与ps口13之间进行密封,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具有cs阀56的容量控制阀v。

另外,cs阀芯53外嵌于主副阀芯51,在cs阀芯5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主阀座53a,并且在cs阀芯53上形成有通过cs阀56的开闭使pc口14与ps口13连通的cs连通路58,因此能够更简单且紧凑地构成具有cs阀56的容量控制阀v,并且能够可靠地维持着主阀50的关闭状态而使主副阀芯51与cs阀芯53一起移动。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便有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主副阀芯51的轴向左端51a与形成在cs阀芯53的内周面上的主阀座53a抵接、从而在容量控制阀v的最大通电状态下维持着主阀50的关闭状态而由主副阀芯51向轴向左方按压cs阀芯53来一起移动、使cs阀56打开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维持着主阀50的关闭状态而通过由主副阀芯按压cs阀芯的主阀座以外的部分来一起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容量控制阀v的最大占空比的通电状态下通过对螺线管80施加最大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fsol2)使cs阀56打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使cs阀56打开的容量控制阀v的最大通电状态不限于基于最大电流的电流值的状态,也可以是基于比用于在正常控制时使主阀50关闭的占空比控制的电流值更大的电流值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cs连通路58沿轴向贯通cs阀芯5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通过cs阀芯53的动作进行开闭即可,例如,也可以沿径向贯通cs阀芯53,还可以形成于主副阀芯51、阀壳体10等。

另外,也可以在cs阀芯53上不形成环状槽部53k、53m,还可以通过pd连通孔53d和ps连通孔53e与阀壳体10的pd口12和ps口13直接连通。

另外,对独立地构成主副阀芯51和压敏阀部件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两者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将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控制室4与吸入室3直接连通的连通路和固定节流孔。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副阀,主副阀芯的轴向右侧的阶梯部只要作为承受轴向载荷的支承部件发挥作用即可,不一定需要密闭功能。

另外,也可以是,副阀室30设置在与螺线管80轴向相反一侧,并且压敏室60设置在螺线管80侧。

另外,螺旋弹簧91不限于压缩弹簧,也可以是拉伸弹簧,还可以是螺旋形状以外的形状。

另外,也可以是,压敏体61在内部不使用螺旋弹簧,而波纹管芯62具有作用力。

符号说明

1:外壳;2:排出室;3:吸入室;4:控制室;10:阀壳体;10a:环状凸部;11:分隔调整部件;12:pd口(排出口);13:ps口(吸入口);14:pc口(控制口);20:主阀室;30:副阀室;50:主阀;51:主副阀芯(主阀芯);52:压敏阀部件;52a:压敏阀座;53:cs阀芯;53a:主阀座;53d:pd连通孔(排出连通孔);53e:ps连通孔(吸入连通孔);53h:滑动部;54:压敏阀;55:副阀;56:cs阀;57:中间连通路;58:cs连通路(连通路);60:压敏室;61:压敏体;62:波纹管芯;63:螺旋弹簧;70:接合器;80:螺线管;82:固定铁芯;82a:副阀座;82b:cs阀座;83:驱动杆(杆);90:固定部件;91:螺旋弹簧(施力部件);pc:控制压力;pd:排出压力;ps:吸入压力;v:容量控制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