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2220发布日期:2021-01-15 11:3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换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道传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换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输送管在做垂直输送时较容易堵管,且堵管后清理比较麻烦,不具备拆卸的功能,清洗也比较困难,防护效果弱,对混凝土本身也不具备保护的功能,防堵塞能力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96882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粘黏功能的混凝土输送管,其技术要点为:包括上输送管、下输送管、入料接口和出料接口,上输送管底部通过卡槽安装相对应的下输送管,且上输送管与下输送管一端通过固定块安装连接法兰a,连接法兰a一侧通过连接块安装入料接口,且入料接口内通过高强螺栓安装分流网,上输送管与下输送管另一端通过固定座安装连接法兰b,且连接法兰b一侧通过安装块连接出料接口,出料接口与连接法兰b的连接处通过安置架安装管路截止阀,且出料接口内浇筑有防离析卡壁,上输送管和下输送管内表面均设有防冻剂涂层,且防冻剂涂层表面设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泵送混凝土时,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又是需要通过管道架设相对较长的混凝土输送管道,由于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在需要拐角的位置需要较为平缓的弯管做换向,若输送管线较长时,输送管线的拐角会相对较为复杂,从该技术方案的说明书以及附图可得出,在使用时需要使用不同的拐角的弯管以做换向,使得使用时需要根据输送管线准备多种不同拐角的弯管以做换向,使得实用相对较为不便,使用效果相对较为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换向结构,其能够根据使用情况转环输送管道的输送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换向结构,包括两个弯折为四分之一圆弧的弯管,两个所述弯管的一端相互连接,还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或两个所述弯管端部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弯管背离另一弯管端部的连接管一、两个连接轴承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轴承外圈的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轴承分别外套并固定于连接管一和其中一个弯管的端部,两个所述连接环相向延伸并相互抵接,两个所述连接环设有将两者夹持连接的抱箍,所述连接管一转动连接并连通于连接轴承套设的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会需要将混凝土输送管道转换不同的角度以能够适应施工的需求,在使用时可将混凝土输送管道法兰连接于连接管一,在需要转换混凝土输送管道的角度时,只需使得连接管一转动,此时连接管一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环和抱箍固定连接于另一连接环,同时两个连接环分别通过连接轴承转动连接于连接管一和弯管,能够有效的减小连接管一转动时弯管对其产生的阻碍,以能够使得混凝土输送管道能够通过连接管一的转动做角度调整,以适应施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轴承为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或调心滚子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使用时连接轴承能够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的力,以优化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连接环相互抵接的环面分别设有环槽和适配环槽的环台,所述环台卡设于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连接环相互抵接时可通过环台卡设于环槽对两者做径向的定位,减小使用时因两个连接环产生径向的错位影响连接管一的转动,以优化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一抵设于弯管的一端设置有转管,所述转管通过开设于连接管一内侧的环槽插设于连接管一内,所述转管的内壁与连接管一的内壁平齐,所述转管固定连接于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转管能够有效的增加连接管一与弯管之间连通的稳定性,并能够通过转管增加连接管一与弯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使用时混凝土泄漏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在安装时对连接管一和弯管做定位,使得实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管外套有用于密封的旋转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密封圈能够进一步减少混凝土内含有的水在弯管和连接管一处的渗透,从而进一步优化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弯管之间设置有使得两者转动连接的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机构能够使得相邻混凝土输送管道适应不同的弯折角度,以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所述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相背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弯管相向端,所述连接件一内开设有呈球状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开设有连通外壁的连接口,所述连接腔连通于连接件一所连接的弯管,所述连接件二朝向连接件一的一端穿过连接口并卡设于连接腔内,所述连接件二开设有用于输送混凝土的输送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用于使用时,由于连接件二能通过连接腔和连接口相对连接件一做转动和摆动,从而能够使得使用时,连接件二连接的弯管能够相对另一弯管做转动和摆动,以适应不同的弯折角度,满足施工需求的不同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道的截面呈v状且其大端朝向连接件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道的截面呈v状,能够使得连接件二相对连接件一做转动和摆动时,输送道的大端开口边沿不会干涉混凝土进入至连接腔,从而使得连接腔内的混凝土能够相对较为顺畅的输送至输送道内,从而会减小使用时产生堵管的可能性,以优化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一包括第一半球管和第二半球管,所述第一半球管和第二半球管相向端法兰连接,所述连接口开设于第二半球管,所述第一半球管远离连接口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远离连接件二的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混凝土进入至连接腔内时,输送通道的腔壁发生变化使得输送混凝土时相对较为容易发生堵管,若发生堵管只需将第二半球管相对第一半球管拆开即可,优化对使用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半球管穿设有至少一个锁止螺杆,所述连接件二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同中心轴线的连接环槽,所述锁止螺杆可插设于连接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两个弯管做转动而不需要摆动时,可通过锁止螺杆插设于连接环槽内,对连接件二相对连接腔做摆动锁止,同时锁止螺杆可沿连接环槽滑移,使得连接件二可相对连接腔转动,从而使得实用效果相对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时,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会需要将混凝土输送管道转换不同的角度以能够适应施工的需求,在使用时可将混凝土输送管道法兰连接于连接管一,在需要转换混凝土输送管道的角度时,只需使得连接管一转动,此时连接管一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环和抱箍固定连接于另一连接环,同时两个连接环分别通过连接轴承转动连接于连接管一和弯管,能够有效的减小连接管一转动时弯管对其产生的阻碍,以能够使得混凝土输送管道能够通过连接管一的转动做角度调整,以适应施工需求;

2.使用时,由于连接件二能通过连接腔和连接口相对连接件一做转动和摆动,从而能够使得使用时,连接件二连接的弯管能够相对另一弯管做转动和摆动,以适应不同的弯折角度,满足施工需求的不同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连接组件的结构。

图3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特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环槽的结构。

图中,1、弯管;2、连接组件;21、连接管一;211、转管;212、旋转密封圈;22、连接轴承;23、连接环;231、环槽;232、环台;24、抱箍;3、连接机构;31、连接件一;311、连接腔;312、连接口;313、第一半球管;314、第二半球管;315、锁止螺杆;32、连接件二;321、输送道;322、连接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换向结构,包括两个弯折为四分之一圆弧状结构的弯管1和设置于其中一个或两个弯管1端部的连接组件2。两个弯管1的一端相互连接且两者连接部的切向相互平行。

连接组件2包括设置于弯管1背离另一弯管1端部的连接管一21、两个连接轴承22和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轴承22外圈的连接环23,两个连接轴承22的内圈分别外套并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弯管1和连接管一21。连接环23横截面呈l形且其l的水平部端部贴合固定连接于连接轴承22的外圈,两个连接环23的l的竖直部分别位于两者相向侧并相互抵接。其中,两个连接环23设置有将两者夹持连接的抱箍24,连接管一21转动连接于另一连接轴承22套设的弯管1,并且连接管一21连通于该弯管1,连接轴承22为可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或调心滚子轴承。

在使用时,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会需要将混凝土输送管道转换不同的角度以能够适应施工的需求,在使用时可将混凝土输送管道法兰连接于连接管一21,在需要转换混凝土输送管道的角度时,只需使得连接管一21转动,此时连接管一21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环23和抱箍24固定连接于另一连接环23,同时两个连接环23分别通过连接轴承22转动连接于连接管一21和弯管1,能够有效的减小连接管一21转动时弯管1对其产生的阻碍,以能够使得混凝土输送管道能够通过连接管一21的转动做角度调整,以适应施工需求。

参照图2和图3,两个连接环23相互抵接的环面分别开设有环槽231和固定连接有适配环槽231的环台232,环台232和环槽231分别与其所在的连接环23同中心轴线,环台232卡设于环槽231内。以用于两个连接环23相互抵接时对两者做径向的定位,减小使用时因两个连接环23产生径向的错位影响连接管一21的转动,以优化使用效果。

连接管一21抵设于弯管1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有与连接管一21同中心轴线的转管211,转管211与连接管一21同中心轴线,转管211通过开设于连接管一21内侧的环槽而插设于连接管一21内,以使得连接管一21的内壁与弯管1的内壁平齐,转管211固定连接于弯管1。以用于使用时,通过转管211能够有效的增加连接管一21与弯管1之间连通的稳定性,并能够通过转管211增加连接管一21与弯管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使用时混凝土泄漏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在安装时对连接管一21和弯管1做定位,使得实用效果相对更佳。

转管211外套有用于密封的旋转密封圈212,旋转密封圈212的两个旋转部分别嵌设于转管211和弯管1。以用于进一步减少混凝土内含有的水的渗透,从而进一步优化使用效果。

参照图1,同时为了使得相邻混凝土输送管道适应不同的弯折角度,两个弯管1之间设置有使得两者可相互转动的连接机构3。

连接机构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一31和连接件二32,连接件一31和连接件二32相背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弯管1相向端,连接件一31内开设有呈球状的连接腔311,连接腔311连通于连接件一31所在的弯管1,连接件一31朝向连接件二3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口312,连接口312连通于连接腔311。连接件二32远离其所在弯管1的一端自连接口312穿入至连接腔311内,连接件二32穿入至连接腔311内的部位适配于连接腔311,连接口312的开口边沿直径大于连接件二32位于连接口312的部位的直径,以使得连接件二32能够通过连接腔311和连接口312相对连接件一31做转动和摆动。

连接件二32内开设有用于输送混凝土的输送道321,输送道321连通于连接件二32所连接的弯管1,输送道321的内壁呈锥台状结构以使得其截面呈v状,输送道321的大端开口朝向连接件一31,输送道321的大端开口边沿直径大于弯管1的内壁直径。

以用于使用时,由于连接件二32能通过连接腔311和连接口312相对连接件一31做转动和摆动,从而能够使得使用时,连接件二32连接的弯管1能够相对另一弯管1做转动和摆动,以适应不同的弯折角度,满足施工需求的不同的角度;并且输送道321的截面呈v状,能够使得连接件二32相对连接件一31做转动和摆动时,输送道321的大端开口边沿不会干涉混凝土进入至连接腔311,从而使得连接腔311内的混凝土能够相对较为顺畅的输送至输送道321内,从而会减小使用时产生堵管的可能性,以优化使用效果。

参照图1,连接件一31包括同球心设置的第一半球管313和第二半球管314,第一半球管313和第二半球管314的内壁和外壁均呈球面状结构,第一半球管313和第二半球管314相向端法兰连接,连接腔311成型于第一半球管313和第二半球管314的内壁之间。连接口312开设于第二半球管314,第一半球管313远离连接口3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远离连接件二32的弯管1。由于混凝土进入至连接腔311内时,输送通道的腔壁发生变化使得输送混凝土时相对较为容易发生堵管,若发生堵管只需将第二半球管314相对第一半球管313拆开即可,优化对使用时的效果。

第一半球管313和第二半球管314相互抵接的端面分别开设有对两者做定位的锁止环台和锁止环槽,锁止环台卡设于锁止环槽内,以用于使用时增加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环绕第二半球管314穿设有多个锁止螺杆315,锁止螺杆315螺纹连接于第二半球管314,连接件二32的外壁开设有连接环槽322,连接环槽322的中心轴线穿过连接件二32的球心,并且两个弯管1同圆心或两者连接部的切线重合时,锁止螺杆315可插设于连接环槽322内。以用于在需要两个弯管1做转动而不需要摆动时,可通过锁止螺杆315插设于连接环槽322内,对连接件二32相对连接腔311做摆动锁止,同时锁止螺杆315可沿连接环槽322滑移,使得连接件二32可相对连接腔311转动,从而使得实用效果相对更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