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管道用承重支撑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5524发布日期:2021-12-22 17:0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热管道用承重支撑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供热管道用承重支撑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室外供热管道网是集中供热系统中投资份额较大,施工最繁重的部分,合理地选择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以及做好管网的定线工作,对节省投资、保证热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和施工维修方便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供热管道敷设是指将供热管道及其附件按设计要求组成整体并使之就位的工作,供热管道的敷设形式,分为地上(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类,承重支撑连接装置是对供热管道进行支撑的一种装置。
3.但是目前市场上供热管道支撑装置,只能够单独对供热管道两侧进行支撑,而该装置没有辅助支撑的装置,从而导致供热管道支撑效果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供热管道的拼接,进而增加了供热管道的拼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热管道用承重支撑连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供热管道支撑装置,只能够单独对供热管道两侧进行支撑,而该装置没有辅助支撑的装置,从而导致供热管道支撑效果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供热管道的拼接,进而增加了供热管道拼接难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热管道用承重支撑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半圆环,所述固定半圆环顶端两侧通过丝杆连接有连接半圆环,所述支撑架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辅助支撑结构,一个所述固定半圆环内壁两侧对称焊接有防护结构,所述支撑架正面和背面两端均对称焊接有固定机构。
6.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定位板、主手动伸缩杆、限位条、弹簧杆、主弧形条、移动条和从弧形条;
7.所述支撑架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两端对称焊接有主手动伸缩杆,两个所述主手动伸缩杆之间通过限位条相连接,所述限位条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弹簧杆,两个所述弹簧杆之间通过主弧形条相连接,所述主弧形条一端中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条,所述移动条两端均对称焊接有从弧形条。
8.优选的,所述主弧形条和从弧形条的弧度相等,所述从弧形条和主弧形条的数量比列为二比一。
9.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从手动伸缩杆、t型圆环、套环、t型圆槽和固定环;
10.一个所述固定半圆环内壁两侧对称焊接有从手动伸缩杆,两个所述从手动伸缩杆之间通过t型圆环连接,所述t型圆环外表面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部对应t型圆环外表面位置处开设有t型圆槽,所述套环内壁边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环。
11.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和支撑架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固定环和套环的外径相对,所述
套环内壁边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环一端对应定位槽位置处焊接有定位环,所述固定环和支撑架之间焊接连接。
12.所述固定机构包括v型块,转动块,圆孔和膨胀螺杆;
13.所述支撑架正面和背面两端均对称焊接有v型块,所述v型块一端底部通过圆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端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壁中部贯穿连接有膨胀螺杆。
14.优选的,所述转动块顶端对应v型块底端边部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块和平面之间通过膨胀螺杆固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6.1.通过辅助支撑结构,能够便于对供热管道进行支撑,增加了供热管道底端的支撑力,从而使得供热管道和支撑架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进而便于两个供热管道之间的连接,降低了两个供热管道之间的连接难度,同时能够增加了支撑架的承重效果,进而防止支撑架因供热管道的重力而产生损坏的问题。
17.2.通过防护结构,能够便于对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进行防护,降低了外界对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的干扰,进而防止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产生损坏的现象,从而保护了两个供热管道的连接处,防止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因水渍的腐蚀而产生损害的现象。
18.3.通过固定机构,能够便于对支撑架进行固定,防止支撑架发生晃动的现象,同时能够增加支撑架的底端摩擦力,进而使得支撑架和平面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结构的爆炸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辅助支撑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1、支撑架;2、固定半圆环;3、连接半圆环;
27.4、辅助支撑结构;401、定位板;402、主手动伸缩杆;403、限位条;404、弹簧杆;405、主弧形条;406、移动条;407、从弧形条;
28.5、防护结构;501、从手动伸缩杆;502、t型圆环;503、套环; 504、t型圆槽;505、固定环;
29.6、固定机构;601、v型块;602、转动块;603、圆孔;604、膨胀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供热管道用承重支撑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固定半圆环2,固定半圆环2顶端两侧通过丝杆连接有连接半圆环3,支撑架1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辅助支撑结构4,一个固定半圆环2内壁两侧对称焊接有防护结构5,支撑架1正面和背面两端均对称焊接有固定机构6。
32.辅助支撑结构4包括定位板401、主手动伸缩杆402、限位条403、弹簧杆404、主弧形条405、移动条406和从弧形条407;
33.支撑架1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板401,定位板401两端对称焊接有主手动伸缩杆402,两个主手动伸缩杆402之间通过限位条403 相连接,限位条403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弹簧杆404,两个弹簧杆404 之间通过主弧形条405相连接,主弧形条405和从弧形条407的弧度相等,从弧形条407和主弧形条405的数量比列为二比一,能够便于对供热管道不同位置处进行支撑,增加了供热管道底端的支撑力,从而使得供热管道和支撑架1之间更加稳定,主弧形条405一端中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条406,移动条406两端均对称焊接有从弧形条407。
34.防护结构5包括从手动伸缩杆501、t型圆环502、套环503、t 型圆槽504和固定环505;
35.一个固定半圆环2内壁两侧对称焊接有从手动伸缩杆501,两个从手动伸缩杆501之间通过t型圆环502连接,t型圆环502外表面套接有套环503,套环503内部对应t型圆环502外表面位置处开设有t型圆槽504,套环503内壁边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环505,固定环505和支撑架1之间焊接连接,固定环505和套环503的外径相对,套环503内壁边部开设有定位槽,固定环505一端对应定位槽位置处焊接有定位环,固定环505和支撑架1之间焊接连接,能够便于固定环505和套环503之间的连接,降低了固定环505和套环503之间的连接难度。
36.固定机构6包括v型块601,转动块602,圆孔603和膨胀螺杆 604;
37.支撑架1正面和背面两端均对称焊接有v型块601,v型块601 一端底部通过圆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02,转动块602顶端对应v型块601底端边部位置处开设有凹槽,转动块602和平面之间通过膨胀螺杆604固定,能够便于转动块602的转动,降低了转动块602的转动难度,转动块602一端中部开设有圆孔603,圆孔603内壁中部贯穿连接有膨胀螺杆604。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供热管道用承重支撑连接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将转动块602沿着v型块601底端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块602和平面之间平行,接着使用人员将膨胀螺杆604沿着转动块602的圆孔603和平面之间进行连接,能够便于对支撑架1进行固定,防止支撑架1发生晃动的现象,同时能够增加支撑架1的底端摩擦力,进而使得支撑架1和平面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39.接着使用人员拉动限位条403,限位条403移动时带动主手动伸缩杆402拉伸,然后使用人员将供热管道放入到固定半圆环2内部,此时供热管道带动主弧形条405移动,并且主弧形条405挤压弹簧杆 404,从而使得弹簧杆404伸缩,并且此时主弧形条405通过移动条406带动从弧形条407移动,然后使用人员移动从弧形条407,从弧形条407带动移动条406沿着主弧形条405内部移动,从而调节两个从弧形条407的位置,最后,使用人员将两个供热管道之间进行连接,然后使用人员通过丝杆将连接半圆环3和固定半圆环2固定,能够便于对供热管道进行支撑,增加了供热管道底端的支撑力,从而使得供热管道和支撑架1之间连接
的更加稳定,进而便于两个供热管道之间的连接,降低了两个供热管道之间的连接难度,同时能够增加了支撑架1的承重效果,进而防止支撑架1因供热管道的重力而产生损坏的问题。
40.最后,使用人员拉动套环503,套环503移动时和固定环505贴合,接着使用人员转动套环503,套环503沿着固定环505转动并且移动,套环503沿着t型圆环502内部转动,并且带动t型圆环502 移动,t型圆环502移动时带动从手动伸缩杆501移动,能够便于对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进行防护,降低了外界对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的干扰,进而防止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产生损坏的现象,从而保护了两个供热管道的连接处,防止两个供热管道连接处因水渍的腐蚀而产生损害的现象。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