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拆卸防护套的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7922发布日期:2022-03-12 14:3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可拆卸防护套的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用后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可拆卸防护套的摩托车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2.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摩托车上均设置有减震器装置。
3.减震器有许多种类,摩托车中绝大多数采用筒式减震器,只有极少数采用钢板弹簧结构。
4.减震器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所以,不同类型的减震器对整个底盘调校的偏向性有着关键作用,车辆的底盘是偏硬还是偏软,是追求运动性还是舒适性,这些都与减震器有着密切关联。
5.现有的一些摩托车后减震器直接安装于摩托车后轮附近,该类摩托车后减震器一般直接暴露受到日晒雨淋,且减震器的减震弹簧呈螺旋状极易藏污纳垢且不易清理,减震器缺乏一定的防护而不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6.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在减震器外部设置防护套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但是设置防护套后难以对弹簧的预压值进行调节,不便于实际应用。
7.授权公告号为cn212928606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减震弹簧和避震器,减震弹簧和避震器的外部还设防护套筒,减震弹簧套设在避震器的外部,避震器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限位套,避震器的外部设有弹簧调节机构,弹簧调节机构与防护套筒连接,该实用新型可使防护套筒在对减震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可分别的对减震弹簧进行调节。
8.但是,在该实用新型中,要拆卸防护套筒时,需要先将避震器从摩托车上拆下,再将防护套筒从避震器上取下,这个过程费时费力。
9.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技术方案旨在解决防护套筒拆卸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防护套筒拆卸不便的问题。
11.一种带有可拆卸防护套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减震弹簧和避震器,所述减震弹簧和避震器的外部还滑动套设有防护套筒,所述避震器的活塞杆上套设固定有在防护套筒内滑动的限位套,所述避震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座,
所述螺母座的外周壁与防护套筒的内周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在限位套的底端和螺母座的顶端,所述防护套筒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以及用于固定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的固定结构,所述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弧形插块,所述弧形插块的弧长小于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的弧长,所述螺母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可供弧形插块插入的弧形插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拆卸防护套筒时,松开固定结构,即可直接将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分开,无需将避震器从摩托车上拆下,即可完成防护套筒的拆卸。当需要重新安装防护套筒时,将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上的弧形插块分别对准两个弧形插槽,当弧形插块完全插入弧形插槽时,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刚好拼接在一块。再通过固定结构使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固定在一起即可。且弧形插块插入弧形插槽中,转动防护套筒时,防护套筒可以带动螺母座。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套的外周壁上套设固定有密封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置可避免灰尘和水进入防护套筒内部,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插槽的上下两侧槽壁上均固定有橡胶垫。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提升了弧形插块插入弧形插槽时的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相互拼接的面上分别设置有条形插块和条形插槽,所述条形插块插入条形插槽中。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相互拼接时,条形插块插入条形插槽中,提升了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第一固定块和若干第二固定块,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等距离间隔布置于左弧形半筒的两侧,若干所述第二固定块等距离间隔布置于右弧形半筒的两侧,若干所述第一固定块与若干所述第二固定块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穿设有紧固螺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松开固定结构时,将紧固螺栓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拧出即可。同理,当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拼接后第一固定块与述第二固定块对应,将紧固螺栓穿入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即可使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固定在一起。
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若干套环和若干弹块结构,若干所述套环均套设于防护套筒的外部,且若干所述套环等距离间隔布置,若干所述套环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防护套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位置对应的连接槽,所述弹块结构包括连接块和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连接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穿出连接槽且穿过连接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松开固定结构时,按压连接块,连接块被压回连接槽中,压簧被压缩形成朝向连接槽外的弹力,再将套环从防护套筒上取下即可。同理,当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拼接后先将套环套设于防护套筒外部,再按压连接块,使连接块被压回连接槽中,再调整套环的位置,使连接孔与连接槽的位置对应,连接块在压簧反弹力的
作用下重新穿出连接槽并穿过连接孔,从而将套环固定在防护套筒的外部,进而使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固定在一起。
2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块上穿过连接孔的一端设置为弧形。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连接块时,连接块上穿过连接孔的一端被压回至连接孔中即可移动套环,连接孔的孔壁与连接块上穿过连接孔的一端接触,由于其为弧形面,连接块受到的力可以分解为朝向连接槽内的力,此时移动套环,随着套环的移动连接块也能被压回连接槽中,使取下套环的过程更加方便。而在将套环套在防护套筒外部时,套环与连接块上穿过连接孔的一端接触,连接块会直接被压回连接槽中,无需操作人员手动按压,也使套环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一种带有可拆卸防护套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当需要拆卸防护套筒时,松开固定结构,即可直接将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分开,无需将避震器从摩托车上拆下,即可完成防护套筒的拆卸。当需要重新安装防护套筒时,将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上的弧形插块分别对准两个弧形插槽,当弧形插块完全插入弧形插槽时,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刚好拼接在一块。再通过固定结构使左弧形半筒和右弧形半筒固定在一起即可。而且弧形插块插入弧形插槽中,转动防护套筒时,防护套筒可以带动螺母座。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30.图4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剖视图;
31.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32.图6为实施例二的俯视剖视图;
33.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34.附图标记:1、减震弹簧;2、避震器;3、防护套筒;4、限位套;5、螺纹段;6、螺母座;7、左弧形半筒;8、右弧形半筒;9、弧形插块;10、弧形插槽;11、密封圈;12、橡胶垫;13、条形插块;14、条形插槽;15、第一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7、紧固螺栓;18、套环;19、连接孔;20、连接槽; 21、连接块;22、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一:一种带有可拆卸防护套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如图1-图5所示,包括减震弹簧1和避震器2。减震弹簧1和避震器2的外部还滑动套设有防护套筒3。避震器2的活塞杆上套设固定有在防护套筒3内滑动的限位套4,限位套 4的外周壁上套设固定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的设置可避免灰尘和水进入防护套筒3内部,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避震器2的外
周壁上设置有螺纹段5,螺纹段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座6,螺母座6的外周壁与防护套筒3的内周壁可拆卸连接。减震弹簧1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在限位套4的底端和螺母座6的顶端。
37.防护套筒3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以及用于固定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的固定结构。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相互拼接的面上分别设置有条形插块13和条形插槽14,条形插块13插入条形插槽14 中。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弧形插块9,弧形插块9 的弧长小于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的弧长,螺母座6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可供弧形插块9插入的弧形插槽10。弧形插槽10的上下两侧槽壁上均固定有橡胶垫12,橡胶垫12的设置提升了弧形插块9插入弧形插槽10时的稳定性。
38.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第一固定块15和若干第二固定块16,若干第一固定块 15等距离间隔布置于左弧形半筒7的两侧,若干第二固定块16等距离间隔布置于右弧形半筒8的两侧,若干第一固定块15与若干第二固定块16一一对应,第一固定块15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二固定块16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穿设有紧固螺栓17。
39.工作原理:当需要拆卸防护套筒3时,将紧固螺栓17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拧出,即可直接将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分开,无需将避震器2 从摩托车上拆下,即可完成防护套筒3的拆卸。
40.当需要重新安装防护套筒3时,将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上的弧形插块9分别对准两个弧形插槽10,条形插块13对准条形插槽14中,当弧形插块9完全插入弧形插槽10、条形插块13完全插入条形插槽14中时,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刚好拼接在一块。弧形插块9插入弧形插槽10、条形插块 13插入条形插槽14一方面起到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升了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拼接后第一固定块15与述第二固定块16对应,将紧固螺栓17穿入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即可使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固定在一起。
41.而且弧形插块9插入弧形插槽10中,转动防护套筒3时,防护套筒3可以带动螺母座6。
4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结构不再包括若干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而是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若干套环18和若干弹块结构,若干套环18均套设于防护套筒3的外部,且若干套环18等距离间隔布置,若干套环18上均开设有连接孔19,防护套筒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连接孔 19位置对应的连接槽20,弹块结构包括连接块21和压簧22,压簧22的一端与连接槽20的槽底固定连接,压簧22的另一端与连接块21固定连接,连接块21 的另一端穿出连接槽20并穿过连接孔19,且该端设置为弧形。
43.当需要松开固定结构时,按压连接块21,连接块21被压回连接槽20中,压簧22被压缩形成朝向连接槽20外的弹力,按压连接块21时,连接块21上穿过连接孔19的一端被压回至连接孔19中即可移动套环18,连接孔19的孔壁与连接块21上穿过连接孔19的一端接触,由于其为弧形面,连接块21受到的力可以分解为朝向连接槽20内的力,此时移动套环18,随着套环18的移动连接块21也能被压回连接槽20中,从而将套环18从防护套筒3上取下。
44.同理,当左弧形半筒7和右弧形半筒8拼接后,将套环18套在防护套筒3 外部时,套环18与连接块21上穿过连接孔19的一端接触,连接块21会直接被压回连接槽20中,再调整套环18的位置,使连接孔19与连接槽20的位置对应,连接块21在压簧22反弹力的作用下重新穿出连接槽20并穿过连接孔19,从而将套环18固定在防护套筒3的外部,进而使左弧形半
筒7和右弧形半筒8 固定在一起。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