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233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中的多层容器,特别是高温高压的场合。如合成氨中的合成塔外筒等高压设备,炼油中的加氢反应器以及水压机、油压机上的高压缸等的整体多层高压容器。
现有的多层容器结构有钢丝包扎瓦片的层板包扎式、多层热套式,多层绕带式,螺旋绕板式以及整体包扎式,这些结构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多层热套式过盈量不好控制,特别是套好后要进行加热退火消除不均匀的预应力,这就使得能源消耗大,还必须有大型的加热炉,并且只能套短筒节;多层绕板式绕板板材来源困难,筒节加工材料浪费较大,且由于保护板不计强度,从而增加了材料消耗,特别对大直径大壁厚的高压容器需要大型绕板机;钢丝多层包扎式由于层板是瓦片,则焊接工作量大,尚需打磨平滑,而且只能包括12mm以下的钢板筒节。
以上三种结构还有一种共同的弱点,就是存在着筒节组焊的深厚环焊缝,这不但焊接机加工工作量大,而且安全性差。
多层绕带,螺旋绕板式虽然消除了深厚环焊缝,但拉紧力不易控制,带层式层板往往贴合不紧,从而使得外层材料利用不够,特别是绕带结构筒壁上不能开孔,而且绕制设备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保留多层容器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原材料,加工工作量少,制造设备简单灵活,安全可靠的多层容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将预卷的层板筒节逐次逐层地夹紧在一整体组焊的内筒或管子上,各层板的纵、环缝相互错开,利用层板间摩擦力其层板环缝可不焊,纵缝只需点焊就能承受与单层同厚度的容器相同的载荷,层板与封头的连接采用阶梯或斜坡形焊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自由性,制造费用大大降低,而且工装设备简单,能源消耗少,特别对大吨位容器在不便运输情况下可进行现场制造。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附图3为层板(2)上的工艺孔位置图附图4(a)、(b)为层板(2)与底封头(5),筒体法兰(4)的连接环焊缝形式图附图5为层板(2)纵缝结构形式图附图6为层板(2)纵缝结构形式图附图7为层板(2)纵缝结构形式图。
见附
图1、2、4,本实用新型由内筒(1)、层板(2),外筒(3),筒体法兰(4),底封头(5)组成。内筒(1)为整体组焊,多层层板(2)筒节,外筒(3)逐次逐层地套在内筒(1)上,层板(2)、外筒(3)纵环缝错开,筒体法兰(4)、底封头(5)与层板(2)、内筒(1)、外筒(3)采用阶梯环焊缝连接或斜坡环焊缝连接。
见附图3,层板(2)筒节上每隔300~600mm沿周向钻有一对工艺孔,孔中心距层板(2)纵缝边缘的距离为70~100mm;
见附图5、6、7,层板(2)纵缝沿周向360度均布,层板(2)纵环缝焊接,焊缝可比层板(2)低0~0.8mm,也可以层板(2)纵缝焊接,其焊接填充量由内层向外层增加,环缝不焊接;亦可以纵缝点焊,环缝不焊接,外筒(3)的环缝焊满;相邻层板(2)两环缝间的最小连续接触长度为200~800mm,相邻层板(2)纵缝沿周向错开角度为10~60°,每一层板(2)筒节(2)上只有一条纵缝。
权利要求1.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包括内筒(1),层板(2),外筒(3),筒体法兰(4)、底封头(5),内筒(1)为整体组焊,多层层板(2)筒节,外筒(3)逐次逐层地套在内筒(1)上,其特征在于层板(2),外筒(3)纵环缝错开,筒体法兰(4),底封头(5)与层板(2),内筒(1),外筒(3)采用阶梯环焊缝连接或斜坡环焊缝连接,层板(2)纵环缝焊接,焊缝可比层板(2)低0~0.8mm,相邻层板(2)两环缝间的最小连续接触长度为200~800mm,相邻层板(2)纵缝沿周向错开角度为1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层板(2)的纵缝可不焊满,也可点焊或不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层板(2)纵缝焊接,其焊接填充量由内层向外层增加,环缝不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层板(2)纵缝仅点焊,环缝不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板(2)筒节上只有一条纵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其特征在于层板(2)筒节上每隔300~600mm沿周向钻有一对工艺孔,孔中心距层板(2)纵缝边缘的距离为70~100mm。
专利摘要整体多层夹紧式容器,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中的多层容器,特别是高温、高压的场合。通过将预卷的层板筒节逐次逐层地夹紧在一整体组焊的内筒或管子上,各层板的纵、环缝相互错开,纵缝只需点焊就能承受与单层同厚度的容器相同的载荷,层板与封头的连接采用阶梯或斜坡形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自由性,制造费用大大降低,工装设备简单,能源消耗少,特别对大吨位容器在不便运输情况下可进行现场制造。
文档编号F16J12/00GK2068007SQ90212818
公开日1990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8日
发明者吴京生, 陈国理, 汪小平, 朱孝钦, 钟汉通, 凌世杰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化工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