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2455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
随着自行车功能的多样化,其主要传动构件链条亦因功能的需要,而于构造上有诸多不同的设计,其中,外链片的构造是关系着啮合链轮的链齿可否顺利滑入链条二链片间;而习知的技术方案,不外乎扩大二外链片间的宽度,以利于啮合链齿导入,其大体上又可分为二种,一种是于外链片的中央内侧周缘形成导斜面;另一方式则为将中央板体向外浮凸,以扩大二外链片间宽度;细观链条的变换链齿情形,除由外链片的中央导斜面或浮凸部嵌入外,其外链片两头的圆弧端周缘亦常嵌抵于链齿;以中央内侧周缘具有导斜面的链片而言(参阅图6),其运用于变速链条时,当位于第一道链轮的链条变至第二道链轮之际,如图7所示,该链条的链片圆弧端就会先抵止于第二道链轮的链齿,并令下一节的链片高于下一齿,而无法立刻啮入,致使需链齿多旋转一角度或重绕一圈方可啮合,形成变速的不顺畅,会产生噪音;另,当链条的链片圆弧端抵于链齿时,其接触点甚小,而可易于链齿迅速导入;但相对地,于其初抵触之际,若遇路面不平,一遭震动,即致滑落,无法顺利啮入。
又,一般变速自行车的链轮以多个不同齿数的链轮片组合而成,其链轮片薄且间距窄,链齿高度也较低,以令变速顺畅不易卡齿;由此,链片与链齿的接触面积(中央腰部)即相对减少,而于变速后传动易生摆晃,且一但链条略有松弛,即有脱链的可能,甚为危险。
再者,常见的内外链片与辊轮枢接的轴杆,是将伸露于外链轮片的两端直接铆平于片体上形成较大的帽部,令其无法脱出;其所形成的帽部因为外露且浮凸,故于链条变换链轮时,亦极容易与链齿摩擦,使其帽部摩损,日久轴杆则易脱出,且不易察觉,以致产生意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使其达到防止链齿摆晃脱落的目的,以及减少轴杆与链齿间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其是由数对内、外链片、辊轮及轴杆所构成,其中内、外链片的两侧片体各设有轴孔,且内链片的轴孔内侧形成凸缘供辊轮枢套,而以轴杆穿置轴孔及辊轮枢连,其特征在于内链片两端圆弧片体小于外链片两端圆弧片体,且于圆弧周缘上下侧形成双边的导斜面,并令片体两端各具有一挡块,内、外链片中央形成一圆形拱垣,而为一波浪状的三节圆形片体,且外链片的轴孔外侧孔缘形成一可使轴杆两端铆平埋设其内的多阶凹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及积极效果。由于其针对习用链条的链片采用椭圆或细腰造型而致其圆弧端易抵止于链齿无法迅速啮合,且其链片与链齿接触面积过小的缺点,将链片的两头圆弧片体设计为内链片小,且于上、下侧周缘形成双边导斜面,当内外链片的圆弧端抵于链齿时,可令齿峰嵌于导斜面而使其迅速滑入啮合;且令内外链片的中央腰部均形成一圆形拱垣,令链片成一波浪状的三节圆形片体,从而利用其拱垣增加与链齿的接触面积,达致防止摆晃脱链的功效。为防止枢结链条、辊轮的轴杆铆合端摩损脱落,于二外链片的轴孔外侧形成多阶的凹缘,以令轴杆的铆合端可埋设于凹缘内,而不与链齿摩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以其外链片两头较小圆弧片体的双边导斜面构造运用于变速链条上,确实具有变速顺畅、传动噪音低的优点,且内外链片的圆形拱垣确较习知平直的椭圆链片或细腰造型具有不易摆晃脱链的功效,并利用外链片的多阶凹缘轴孔设计,令轴杆可铆埋而不致外露,避免铆结端摩损,确较习用链条具有增进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链条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链条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外链片的局部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链条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习用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习用链条的实施例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结构由内、外链片(1)、(2)、辊轮(3)及轴杆(4)所构成,其中辊轮(3)及轴杆(4)均为习知构件,不再详细叙述,且内外链片(1)、(2)的两侧片体各设有轴孔(11)、(21),内链片(1)的轴孔(11)内侧并形成凸缘(12)供辊轮(3)枢套,其主要改进特征在于该外链片(2)两端圆弧片体设为较内链片(1)小,并于圆弧周缘上下侧形成双边的导斜面(22),而令片体两端有一未削尖的挡块(23),且轴孔(21)外侧孔缘形成多阶的凹缘(24);另,内、外链片(1)、(2)片体的中央向外形成一圆形拱垣(13)、(25),而形成一波浪状的三节圆形片体,并沿其圆形拱垣(13)、(25)及两侧圆弧段内面也设有导斜面(14)、(26)。
请参阅图3、图4的剖视图,当本实用新型的内、外链片(1)、(2)与辊轮(3)以轴杆(4)枢接时,令轴杆(4)穿置内、外链片(1)、(2)与辊轮(3)后,其外露于外链片(2)轴孔(21)外的铆合端是可铆平,使其埋置于轴孔(21)的凹缘(24)内,不致外露与链齿相摩擦,无脱出之虑,又,如图3所示,因一般内链片(1)枢套辊轮(3)的凸缘(12)是于冲压形成轴孔(11)一并制成,其轴孔(11)外缘乃具有一弧角(111),而令该外链片(2)两端圆弧片体的内侧导斜面(22)的内环缘抵触于弧角的外环缘,形成一极小的接触面(实际上为一环线)而藉此甚小的接触面,使得内、外片(1)、(2)摩擦所产生的声音极小,而成一具有静音效果的链条。
另,缘于外链片(2)与内链片(1)的接触面甚小,且各链条组件间存有间隙,而若外链片(2)的圆弧端设为全圆导斜面(22)时,令未连接的二内链片(1)翘斜张开,使预装于凸缘(12)的辊轮(3)掉落,造成组装时或运送时的困恼;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于外链片(2)的两端预留有一未削设导斜面(22)的挡块(23),以挡止内链片(1)不致过度外张(如图4所示);又,如将挡块(23)予以延长,即可缩小内链片(1)的张开角度。
再者,由本实用新型的链条配合一般变速链轮(5)啮合传动时,请参阅图5所示,当该链条受变速器(6)由第一道链轮(5′)变换至第二道链轮(5″)之际,该换至第二道链轮(5″)的第一节链片的圆弧端也会抵于链齿(51″),而抵插于内链片(1)与外链片(2)内侧导斜面(22)间令其即有震动也不致滑出(可参阅图3),并因外链片(2)的圆弧端较小,而减低该链片与齿根(511″)的间距,相对地即令次一链齿(51″)可嵌于次节链片中,并受圆形拱垣(25)的挡止,迅速完成变换链轮啮合,续以第二道链轮(5″)传动,且于传动中内、外链片(1)、(2)的圆形拱垣(13)、(25)可挡抵于链齿(51″)的较厚齿根(511″),接触面积大且无间隙,令链条不易晃动;而若链条松弛时,该圆形拱垣(13)、(25)也会抵止链齿(51″)的齿峰(512″),不使其脱链。
另,又若变速器(6)扳移链条角度不足,令链条不及由第一道链轮(5′)变至第二道链轮(5″)时,亦可使第二道链轮(5″)的链齿(51″)沿外链片(2)的外侧导斜面(22)滑出,便于重新操作变速,而不致造成卡齿及产生噪音。
权利要求1.一种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其是由数对内、外链片、辊轮及轴杆所构成,其中内、外链片的两侧片体各设有轴孔,且内链片的轴孔内侧形成凸缘供辊轮枢套,而以轴杆穿置轴孔及辊轮枢连,其特征在于内链片两端圆弧片体小于外链片两端圆弧片体,且于圆弧周缘上下侧形成双边的导斜面,并令片体两端各具有一挡块,内、外链片中央形成一圆形拱垣,而为一波浪状的三节圆形片体,且外链片的轴孔外侧孔缘形成一可使轴杆两端铆平埋设其内的多阶凹缘。
专利摘要一种新颖结构的自行车链条,其在内、外链片的中央向外形成圆形拱垣,而成一波浪状的三节圆形片体,以利用其拱垣抵贴链齿的齿根部,防止摆晃脱链,内链片两端圆弧状体小于外链片两端圆弧状体,其圆弧周缘上下侧形成双边的导斜面,令链齿易于导入啮合;而且,在轴孔外侧形成多阶凹缘,从而使轴杆的铆合端可埋设于凹缘内,不致磨损脱落。
文档编号F16G13/02GK2209737SQ9520153
公开日1995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28日
发明者王文滨 申请人:雅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