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54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体电动控制器,尤指一种电力中断时可自动驱动阀体回复至安全位置的阀体电动控制器。
目前利用电力来控制阀体启、闭的电动控制器,有一种如台湾专利公告第273284号”“阀类或其它类似物的电动驱动装置”新型专利案(如图5中所示),其主要是设有一壳体30,该壳体30的顶面接设一马达31,该马达由三条电线310来控制正、反转运动,而壳体30的内部中央,则轴设有一由马达31传动的传动齿轮32,该传动齿轮32中央则传动一套轴33,该套轴33的外缘是枢设一向下延伸的环齿轮34,该环齿轮34的外缘是形成蜗齿340分布,并使该环齿轮34的蜗齿340与一蜗杆35啮合,并使该蜗杆35再凸伸出壳体30外接设一手动转把350,而该环齿轮34的底缘再套设一可下凸控制阀体20启闭的内环齿轮36,并使环齿轮34的内环齿轮36内环皆朝套轴33形成环状齿,并使该套轴33相对于环齿轮34的内环齿轮36的环状齿位置,则形成一偏心的行星齿轮37;藉此,当此种电动控制作动时,是利用马达31来驱动传动齿轮32带动套轴33转动,使套轴33呈偏心的行星齿轮37在环齿轮34及内环齿轮36的内环齿进行行星旋转运动,而由于环齿轮34被蜗杆35拘束而固定不动,故而行星齿轮37便直接带动内环齿轮36,藉该内环齿轮36的转动来将阀体20形成启闭。
而由上述此种阀体20电动控制器体的结构来看,其利用行星轮系的搭配设计,确实能达到阀体20启闭更为省力的功效,看来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若就实际使用上来分析则可发现,传统此种电动控制器是存在有以下的数点问题1、断电时需以人工回复,容易造成回复不及而造成工厂内其他装置、机具的损坏由于上述此种电动控制器的启闭皆利用马达31来完成,故而一旦遇到停电时,马达31动力消失阀体20便会停滞不动,而此时操作者便需以人力转动手动转把350,方能使阀体20回复至安全的位置(可能为开启或关闭),惟如此仍需以手动方能使阀体20回复至安全位置的设计,常会造成在临时停电时,操作人员来不及将阀体20回复至安全位置,如此便会造成其他装置、设备因而损坏。
2、启闭动作皆以马达动力完成,马达需选用三线且可正反转作动的马达,配线复杂且耗费电力由于此种电动控制器的启闭皆利用马达31来完成,故而马达31必需限用于三线可正反转作动的马达31,而如此三条电线310在配线上复杂麻烦(如图5中所示),开启、关闭皆需利用马达31来作动控制,亦颇为耗费电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当电力中断时,可自动驱动阀体回复至安全位置,并且配线简单,只需选配单向旋转的马达,即可实现双向启闭动作,可以节省电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壳体顶面设一动力源,该动力源连接一位于壳体顶部的主动齿轮,而壳体侧面则水平枢设有一蜗杆轴,该蜗杆轴上固设一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该蜗杆轴的末端设一蜗杆,该蜗杆的一侧啮合一蜗轮,该蜗轮下方固设一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相对主轴另端向下凸伸固设一小齿轮,使该离合装置通电吸合时,小齿轮与蜗轮相联,该小齿轮侧水平设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并使齿条靠壳体内壁的一端设一弹性体与壳体内壁形成连接。
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蜗轮是以一主轴枢设于壳体中段的支撑架上。
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源是一单向马达。
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离合装置为一电磁式离合器。
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是位于小齿轮两侧的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电作动时,可利用马达经由蜗杆、蜗轮及离合装置契合而传动小齿轮,来使阀体形成开启或闭合,并使第一、二齿条将弹性体形成压缩或拉伸,而当马达及离合装置断电时,则可离合装置则形成分离,则已受压缩或拉伸的弹性体便会形成回弹,而使第一、二齿条带动小齿轮,而使阀体自动回复至常开或常关的安全状态,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断电时阀体自动安全回复、节省电力及配线简单等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配置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
图1动作状态的纵向剖视示意。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动作状态的纵向剖视示意。
图5是传统阀体电动控制器的局部剖视外观示意图。
首先请配合参看
图1、2及3中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是设有一壳体10,该壳体10的顶面是设有一马达11(如
图1、3中所示),并使该马达11的马达轴110是纵伸入壳体10内部,并于马达轴110末端固设一主动齿轮12,并使壳体10侧面相对于马达轴110的位置,则水平设有一与马达轴110轴线相交的蜗杆轴130,并使该蜗杆轴130上固设一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4,并使该蜗杆轴130末端再伸设形成一蜗杆13,该蜗杆13的一侧则啮合传动一枢设于壳体10中央的蜗轮15,使该蜗轮15是以一主轴150枢设于壳体10中段的水平支撑架16上,而该主轴150于支撑架16的下方的端面则固设一离合装置17,其中该离合装置17是可为如图所示的电磁式离合器,而该离合装置17相对主轴150另端则向下伸设一控制轴170,并使该控制轴170上固设一小齿轮18,使该离合装置17通电吸合时,小齿轮18得以与主轴150形成同动,而壳体10位于小齿轮18的两侧则水平啮合有第一齿条180及第二齿条181(如
图1、2中所示),并使第一、二齿轮180、181异于小齿轮18的端部,各设一弹性体182来连接于壳体10的内壁上,以此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控制器;藉此,当本实用新型于安装使用时(如图3、4中所示),是可将本实用新型装设于阀体20上,以控制轴170来连结控制阀体20的启闭作动,而当本实用新型于一般正常状态使用时,可将马达11及离合装置17形成通电,而使马达11的动力经由马达轴110、主动齿轮12传至从动齿轮14,再由从动齿轮14将动力经由蜗杆轴130的蜗杆13来驱动蜗轮15及主轴150形成减速转动,而由于此时的离合装置17亦同时形成通电契合状态(如图3中所示),故而主轴150的动力便可经由离合装置17来同步带动控制轴170转动,藉以转动的控制轴170来控制阀体20形成开启或闭合的动作;而由于控制轴170转动的同时,亦会带动该小齿轮18一起转动,小齿轮18便会再传动两侧的第一、二齿条180、181,使第一、二齿条180、181形成相反方向滑移,并由第一、二齿条180、181将弹性体182形成拉伸或压缩的状态(如图4所示为压缩状态);
而当本实用新型在作动完毕后,便可控制使离合装置17形成断电(如图4中所示),而使得控制轴170的转动的动力消失,此时原因受到拉伸或压缩的各弹性体182会形成回弹,而使第一、二齿条180、181快速回复至起始状态,进而以第一、二齿条180、181回复作动的同时,来带动小齿轮18及控制轴170形成反方向的旋转,进而使原本开启或闭合的阀体20,在断电的同时可自动快速的回复至未驱动前常开或常闭的安全启始位置,以此来使本实用新型达到快速安全回复的功效。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体182来回复作动的设计,故而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1选择上,只需选择使用单向旋转的马达11即可达到双向启闭作动的功效,而如此的设计,不但在电线19的配置上只需简单的在马达11及离合装置17上安装电线19,更只需以单向驱动来达到节省电力使用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壳体顶面设一动力源,该动力源连接一位于壳体顶部的主动齿轮,而壳体侧面则水平枢设有一蜗杆轴,该蜗杆轴上固设一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该蜗杆轴的末端设一蜗杆,该蜗杆的一侧啮合一蜗轮,该蜗轮下方固设一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相对主轴另端向下凸伸固设一小齿轮,使该离合装置通电吸合时,小齿轮与蜗轮相联,该小齿轮侧水平设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并使齿条靠壳体内壁的一端设一弹性体与壳体内壁形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蜗轮是以一主轴枢设于壳体中段的支撑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源是一单向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离合装置为一电磁式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是位于小齿轮两侧的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回复型阀体电动控制器,包括一壳体,壳体顶面设动力源,动力源连接主动齿轮,于一蜗杆轴上固设一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该蜗杆轴的末端设蜗杆,该蜗杆的一侧啮合一蜗轮,该蜗轮下方设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向下凸伸固设一小齿轮,使该离合装置通电吸合时,小齿轮与蜗轮相联,该小齿轮侧设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该齿条的一端设一弹性体。当马达及离合装置断电时,便可藉弹性体来使阀体自动回到安全位置。
文档编号F16K31/00GK2396254SQ9924453
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4日
发明者陈俊彦 申请人:陈俊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