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55341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转动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转动件的连接结构。
[0003]
【背景技术】
[0004]传统的带轴承的转动件连接机构往往是通过在每个转动件上安装如轴承盖、孔用挡圈等固定装置将轴承固定在各个转动件中后,再通过额外的连接装置将转动件连接起来。此种转动件连接方式要求每个转动件都需要具备对轴承的专门固定装置。每个转动件对轴承的专门固定装置的需求会增加转动件的质量和占用空间,同时造成转动件的结构更加复杂,并需要更多的配套零件。图1为传统转动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05]由此,业界需要一种新的转动件连接结构。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转动件连接结构,通过对转动件组轴承的共同约束,实现单套连接装置对多套转动件及转动件上轴承的约束,达到克服传统转动件连接机构结构复杂、质量和安装空间要求高的目的。
[0008]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转动件连接结构,其用于连接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轴31、连接螺母32,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动件,并且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约束了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承12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壳体11中的轴向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承22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壳体21中的轴向运动。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31上安装有多套转动件,从而实现多套转动件的连接。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壳体11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壳体21具有中部挡块,从而约束所述轴承的结构。
[0011]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所述轴承的孔在中部形成有约束轴承相对运动的凸起,从而通过所述凸起可以实现从两端固定所述轴承的同时也固定住所述转动件。
[0012]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有垫片33以调整所述轴承的游隙。
[0013]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在所述连接螺母32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承12或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承22之间安放垫片33,其中当所述连接螺母32从两端拧紧到位后,即可通过所述垫片33的厚度来保证轴承的游隙。
[0014]本新型连接结构将各转动件对轴承的独立约束转变为两转动件对轴承的共同约束,有效减少了转动件安装零件的个数,降低了其对安装空间的需求。
[0015]结合附图,根据下文的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主旨的描述可清楚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
[0016]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传统转动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转动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连接轴上安装多套转动件后实现连接转动件组的示意图。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发明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0020]应理解,本发明的描述/图示为单个单元的部分可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上独立但合作实现所描述/图示之功能的实体。此外,描述/图示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上独立的部分可集成入一个单独的物理上实体以进行所描述/图示的功能。
[002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转动件连接结构,其用于连接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动件,并且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约束了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承12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壳体11中的轴向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承22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壳体21中的轴向运动。
[0022]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31上安装有多套转动件,从而实现多套转动件的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壳体11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壳体21具有中部挡块,从而约束所述轴承的结构。安装所述轴承的孔在中部形成有约束轴承相对运动的凸起,从而通过所述凸起可以实现从两端固定所述轴承的同时也固定住所述转动件。
[0024]此外,形成有垫片33以调整所述轴承的游隙。根据需要在所述连接螺母32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承12或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承22之间安放垫片33,其中当所述连接螺母32从两端拧紧到位后,即可通过所述垫片33的厚度来保证轴承的游隙。
[0025]现参考图2和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件连接结构。
[0026]图2为本发明转动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该结构包括转动件II,转动件112,转动件I壳体11,转动件II壳体21,转动件I轴承12,转动件II轴承22,连接装置3,连接轴31,连接螺母32,垫片33。
[0027]转动件I壳体11、转动件II壳体21可安装成对轴承,安装成对轴承的孔在中部有约束轴承相对运动的凸起,通过凸起可以实现对单个轴承在转动轴方向的单向约束,通过此结构只要从两边约束轴承内圈,转动件壳体的轴向位置也就确认了,同时转动件壳体可随轴承外圈转动。
[0028]将转动件I轴承12,转动件II轴承22装在转动件I壳体11、转动件II壳体21上后,将转动件I壳体11、转动件II壳体21上从两边套上连接轴31,再套上用于调整游隙的垫片33,将连接螺母32拧紧到位后,转动件I1、转动件112即可在保证轴向相对位置的同时,自由转动。
[0029]如图3所示,若需要实现多套转动件的连接,在保证连接轴长度的前提下,在添加定位垫片后,直接将新增加的转动件安装在连接轴上即可。
[0030]本新型连接结构将各转动件对轴承的独立约束转变为两转动件对轴承的共同约束,有效减少了转动件安装零件的个数,降低了其对安装空间的需求。
[00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主权项】
1.一种转动件连接结构,其用于连接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轴(31)、连接螺母(32 ),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 )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动件,并且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约束了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承(12)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壳体(11)中的轴向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承(22)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壳体(21)中的轴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的转动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1)上安装有多套转动件,从而实现多套转动件的连接。
3.按权利要求1的转动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壳体(11)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壳体(21)具有中部挡块,从而约束所述轴承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的转动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轴承的孔在中部形成有约束轴承相对运动的凸起,从而通过所述凸起可以实现从两端固定所述轴承的同时也固定住所述转动件。
5.如权利要求1的转动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形成有垫片(33)以调整所述轴承的游隙。
6.如权利要求5的转动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根据需要在所述连接螺母(32)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承(12)或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承(22)之间安放垫片(33),其中当所述连接螺母(32)从两端拧紧到位后,即可通过所述垫片(33)的厚度来保证轴承的游隙。
【专利摘要】一种转动件连接结构,其用于连接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轴(31)、连接螺母(32),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动件,并且所述连接轴(31)和连接螺母(32)约束了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承(12)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壳体(11)中的轴向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承(22)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壳体(21)中的轴向运动。本新型连接结构将各转动件对轴承的独立约束转变为两转动件对轴承的共同约束,有效减少了转动件安装零件的个数,降低了其对安装空间的需求。
【IPC分类】F16D3-00
【公开号】CN104776127
【申请号】CN201310420606
【发明人】侯建文, 陈乃威, 郑云青, 肖余之, 施飞舟, 王卫军, 赵真, 杜善亮, 傅丽佳, 梁维奎
【申请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