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2053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能会导致系统润滑性能下降或者其它部件的损坏,所以需要设置有泄压装置。
[0058]由于连通孔71的内径小于第二腔152的内径,泄压环7可以打开关闭第一通道1535;泄压环7的朝向第二腔的一部分环形外底面可以与第二腔的流体接触,如果从第一接口进来的流体压力高,第二腔的流体压力也相应高,与第三接口流通的第三腔压力相应较低,这样流体作用在该环形外底面上的压力差较大而使泄压环7因流体压力压缩第二弹性元件32,当流体产生的压力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第二弹性元件32产生形变,泄压环7向下运动,直至泄压环7与第一阀口部51分离,泄压环7的第一通道1535打开,从而使第三流道连通,从而降低调温器内的流体压力,可以防止系统的流体压力继续增大。
[0059]而泄压环7的一部分与第三腔153的一部分内壁间隙配合,这部分内壁具有引导定位作用,防止泄压环7在第三腔153内产生错位,也有利于泄压环复位。
[0060]如果流体的压力降低,泄压环7可以在第二弹性元件3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关闭第一通道1535。
[0061]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调温器通过管道外接外部冷却装置和变速箱油箱。
[0062]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度偏高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一阀口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密封部封住第一阀口。
[0063]此时第二流道被截断,第一流道连通,从变速箱出来的高温油通过调温器进入外部冷却装置,并在外部冷却装置中降温,再从第四流道进入变速箱。
[0064]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偏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二阀口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密封部封住第二阀口。
[0065]此时第一流道被截断,第二流道连通,从变速箱出来的低温油通过调温器直接流回变速箱。低温油与不断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发生热交换使得油温升高。当油温高到一定温度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从而使油温控制在相应范围。
[0066]当进入调温器内的冷却油的油温偏高且压力过大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一阀口移动直至第二密封部封住第一阀口,并且泄压环在冷却油的作用下向下压缩弹簧运动直至第一通道打开,第三流道连通,一部分油通过旁通通道流回变速箱。
[0067]图8是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阀体与腔相对的上端方向为封闭结构,在腔的上端还设有第四腔157,从阀体的开口端向内的几个腔依次缩小,且在第一腔靠近第四腔的部位设置有压块10,第四腔157设置有弹簧座9和第三弹性元件33,第三弹性元件33的一端抵接在第四腔157的底部,另一端抵接在弹簧座9的外延,第三弹性元件33和弹簧座9通过压块10或者挡圈限位在第四腔,此时第三弹性元件33处于压缩状态。本实施例能够有效的防止外漏。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特征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
[0068]图9是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腔内没有设置第二阀口,热动元件2不会关闭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在热动元件2的运动过程中始终连通,此时热动元件2上可以不设置第一密封部。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特征参照上述实施例。
[0069]图11是又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密封盖80的结构、阀体结构、密封盖80与阀体的组合固定方式有所不同。阀体I在与端盖5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副腔158,第二接口 12与副腔158连通,副腔158与腔15之间具有第二阀口 154,热动元件的推杆21或至少推杆21大部分位于副腔158。密封盖80与阀体I通过将卡接件卡入阀体内壁部的凹槽部而防止密封盖80向外脱出,而不再是原来的螺纹固定方式,另外阀体的内壁部还具有一个台阶部,而实现密封盖80向阀体I的副腔内运动的限位,这样密封盖80在副腔就实现了相对固定,密封盖80与阀体I的内壁部之间通过密封件实现相对密封。密封盖80在朝向第二阀口 154的一端还设置有容纳腔801,容纳腔801朝向第二阀口的一端开口,第三弹性元件33与弹簧座9设置于容纳腔801,第三弹性元件33与弹簧座9通过卡簧卡设于容纳腔的凹部也实现限位,热动元件的推杆21的顶部伸入帽状的弹簧座的孔而实现与第三弹性元件的抵接。这样零件的加工更加方便,特别是阀体的加工,且组装也相对简单。另外弹簧座、第三弹性元件固定在容纳腔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如利用一个封盖紧配或焊接固定于所述容纳腔等。
[0070]图12是又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图11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端盖的结构及端盖与阀体的固定方式不同,端盖50同样包括用于与所述阀体固定的端盖主体部506,端盖主体部506设置有外螺纹部501,阀体I在腔的内壁对应的部位设有与端盖50的外螺纹部501相配合的内螺纹部101,端盖与阀体通过螺纹配合而固定,阀体I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端盖抵接定位的限位面102,端盖也设有相应的抵接面502,端盖的抵接面502与阀体的限位面102相抵接而实现轴向的限位,而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另外端盖的抵接面与阀体的限位面也可以设在要其他位置如位于腔内的位置,只要在腔内设置相应的台阶状限位面,而端盖也相应设置与之配合的抵接面即可。这样端盖50与阀体I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而不再是通过挡圈固定的方式,其余的结构与实现方式可参照上面介绍的其他实施例。
[0071]上面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高压泄压的泄压环的外壁部是相对光滑的类似圆筒状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图13所示的结构,泄压环70具有底部77及侧壁部76,泄压环70同样具有与第一阀口部51的外壁配合的连通孔71、弹簧容纳部72,底部77包括朝向第二腔的顶部73、用于与第二弹性元件32抵接的底面74,另外在泄压环70的侧壁部76的外壁部可设置至少一个环形的凹部75,这样在实际使用时,泄压环70与第三腔的内壁部之间凹部75的位置会填充有流体,而该流体本身就是用于润滑的,这样可以使泄压环与第三腔的内壁之间的滑动更加可靠稳定。
[0072]这些技术方案主要是组装相对方便,下面以图14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例说明,图14是图11所示调温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调温器的装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73](10)零部件的加工准备,零部件包括阀体、密封盖、各弹性元件、密封圈、挡圈、热动元件、泄压环、端盖;本技术方案的零部件包括阀体1、密封盖80、第三弹性元件33、弹簧座9、密封圈、挡圈6、挡圈61、挡圈62、热动元件2、第一弹性元件31、第二弹性元件32、泄压环7、端盖5 ;
[0074](20)部件的组装,包括端盖部件、密封盖部件的组装;本技术方案中端盖部件的组装包括将密封圈与端盖组装到一起;密封盖部件的组装包括将第三弹性元件33、弹簧座9装入密封盖80的腔中,并用挡圈61卡设固定,并将密封圈与密封盖套设固定形成密封盖部件;
[0075](30a)将密封盖部件装入阀体的对应的副腔,并用挡圈62卡设固定;将热动元件、泄压环装入阀体另一侧的腔中,并使热动元件2的推杆的那一端通过第二阀口并使推杆头部进入弹簧座9的孔;分别将第一弹性元件31、第二弹性元件32放于端盖部件的对应位置,然后再将该端盖部件与局部组装了的阀体装配,然后再用挡圈6将端盖部件固定,实现调温器的组装。
[0076]另外上面的装配步骤(30a)也可以如下:
[0077](30b)将热动元件、泄压环装入阀体I对应的腔中,并使热动元件2的推杆的那一端通过第二阀口;分别将第一弹性元件31、第二弹性元件32置于端盖部件的对应位置,然后再将该端盖组件与阀体I装配,然后再用挡圈6将端盖组件固定;将密封盖部件装入阀体的对应的副腔,并使弹簧座9的孔与推杆头部位置配合,并用挡圈62卡设固定,实现调温器的组装。
[0078]另外上面的装配步骤(30a)也可以如下:
[0079](30c)将密封盖部件装入阀体的对应的副腔,用挡圈62卡设固定;如密封盖部件与阀体为螺纹固定直接将密封盖部件与阀体螺纹配合固定;然后将热动元件装入阀体另一侧的腔中,并使热动元件2的推杆的那一端通过第二阀口并使推杆头部进入弹簧座9的孔;再组装第一弹性元件和泄压环:将第一弹性元件31装入腔并使第一弹性元件31套在热动元件的端部;将泄压环装入第三腔,这两者可以随意先后进行或同步进行;然后再装入第二弹性元件32,使第二弹性元件32位于泄压环的弹簧容纳部,然后再将端盖部件与局部组装了的阀体装配,使第个弹性元件31、第二弹性元件32分别位于端盖部件的第一连接柱的内外两侧,然后再使用挡圈固定限位;如果端盖部件与阀体是通过螺纹固定的话,直接使两者螺合固定。
[0080]另外(30c)这一装配步骤中也可以先装配热动元件及第一弹性元件31、泄压环,装配好位于腔这一侧的零部件如端盖,然后再组装密封盖部件。
[008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并且文中所出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性词汇均以附图进行描述,并非对其方位进行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调温器,包括内设腔的阀体、安装在所述腔内的热动元件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支撑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所述阀体至少设置有三个接口,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还设置有第一阀口部,所述第一阀口部的外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