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0976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泵轮轴两端轴伸,涡轮轴空套在泵轮轴上,左端紧配合连接有涡轮轴输出法兰;中连体Ⅰ与中连体Ⅱ连接,导轮紧固在中连体Ⅱ上,28片导轮叶片圆周向均布插入导轮腔内,分别与齿轮轴的轴紧配合,齿轮轴的轴靠滑动轴承Ⅰ支承在导轮上,齿轮轴的齿轮与靠滑动轴承Ⅱ支承在导轮上的大齿轮外啮合,芯环紧固在导轮内环上,涡轮内环紧固在涡轮叶片上,进油体紧固在中连体Ⅱ上,组成了液力变矩器工作液体的循环流道;步进电机紧固在中连体Ⅱ上,依此带动小齿轮、大齿轮、齿轮轴转动从而带动导轮叶片摆动倾斜,改变经过导轮流道的液体流量。本发明具有受力稳固,用步进电机带动叶片摆动,容易自动控制的有点。
【专利说明】
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技术主要涉及液力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
【背景技术】
[0002]由于风能资源的不稳定性,即风速不稳定,使得风机叶轮上的作用力大小与方向都不稳定,进而导致发电机输出频率和输出电压的不稳定,而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又要求输入转速恒定。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为风力发电机组安设调速装置,才能实现风力发电机组输出转速、输出功率恒定,这是目前大功率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为了完成我国《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使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发展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领域的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
[0003]为了能让机组的反应速度及时跟上风速的变化,引入了变频器来控制发电机转子电流以调节转速。这就使得风电机组的制造成本增加,继而出现了可靠性降低、寿命变短的问题。目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解决变速输入、恒速输出这一问题。一是调节风轮叶片,有变桨矩和调节风轮叶片角度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水平轴风力机,通过偏航装置控制桨矩的变化来实现。二是改变运动的传动品质,可采用行星齿轮调速和液力变矩器调速两种途径,保证风轮转速随着风速的变化使发电机转速恒定。其中,行星齿轮调速存在以下问题:行星齿轮调速传动链较长,使整个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降低;行星齿轮调速在高转矩情况下,价格昂贵;行星齿轮调速因其运动存在产生较大离心力的行星轮,在大、中功率风电机组中,其应用受到限制,不被行业认可。而利用液力变矩器与行星齿轮传动相配合的方式进行调速可以实现恒速输出,并且液力变矩器具有噪声小、寿命长、有较宽的工作转速调节范围等特点。
[0004]目前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没有成熟的产品,相关研究也很少。说明书附图4是目前研究很广泛的一种导轮叶片调节方式,安放齿轮的导轮外环,与变矩器体连接,承受液体冲击力,说明书附图4的调速方式将导轮外环变成与齿轮一同旋转的转动体,仅靠齿轮齿条啮合来承受液体冲击力,该方案受力不稳固。
[0005]本发明克服了上述问题,导轮叶片通过其上的轴转动,带动叶片摆动,导轮外环还是与变矩器体固定。
[0006]另外汽车重力发电,潮汐发电等也需要像风力发电一样的恒速调节装置。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提出,目的是开发一种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用于风力发电等要求变速输入、恒速输出给发电机的转速调节装置。
[0008]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现实的:
[0009]—种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包括栗轮轴、栗轮轴端盖1、埋入轴承、涡轮轴输出法兰、涡轮轴端盖、中连体1、导轮、中连体Π、步进电机、齿轮轴、小齿轮、滑动轴承1、大齿轮、滑动轴承Π、栗轮轴轴承Π、栗轮轴端盖Π、进油体、栗轮、芯环、涡轮内环、涡轮、涡轮轴轴承π、涡轮轴、涡轮轴轴承1、导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轮轴有两端轴伸,用螺钉与栗轮连接,由埋入轴承和栗轮轴轴承Π支承,由栗轮轴端盖I和栗轮轴端盖Π轴向压紧轴承和轴端密封;涡轮轴用螺钉与涡轮连接,空套在栗轮轴上,由涡轮轴轴承π和涡轮轴轴承I支承,左端紧配合连接有涡轮轴输出法兰,由涡轮轴端盖轴向压紧轴承和轴端密封;中连体I与中连体Π用螺钉连接,导轮用螺钉紧固在中连体Π上,28片导轮叶片圆周向均布插入导轮腔内,分别与28个齿轮轴的轴紧配合,28个齿轮轴的轴靠28个滑动轴承I支承在导轮上,28个齿轮轴的齿轮与靠滑动轴承Π支承在导轮上的大齿轮外啮合,芯环紧固在导轮内环上,涡轮内环紧固在涡轮叶片上,进油体紧固在中连体Π上,组成了液力变矩器工作液体的循环流道;步进电机紧固在中连体Π上,其轴上装有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外啮合;步进电机转动依此带动小齿轮、大齿轮、齿轮轴转动,齿轮轴带动导轮叶片摆动倾斜,改变经过导轮流道的液体流量。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0011]1、导轮叶片通过其上的轴转动,带动叶片摆动,导轮外环内环为一体固定在变矩器体上。解决现有技术靠齿轮齿条啮合来承受液体冲击力受力不稳固的问题。
[0012]2、用步进电机带动叶片摆动,容易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0013]本发明共有附图3幅。
[0014]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主剖视图;
[0015]图2是导轮叶片调节组件;
[0016]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17]图4是现有技术导轮叶片调节方式。
[0018]图中,1、栗轮轴,2、栗轮轴端盖I,3、埋入轴承,4、涡轮轴输出法兰,5、涡轮轴端盖,
6、中连体I,7、导轮,8、中连体Π,9、步进电机,10、齿轮轴,11、小齿轮,12、滑动轴承I,13、大齿轮,14、滑动轴承Π,15、栗轮轴轴承Π,16、栗轮轴端盖Π,17、进油体,18、栗轮,19、芯环,20、涡轮内环,21、涡轮,22、涡轮轴轴承Π,23、涡轮轴,24、涡轮轴轴承I,25、导轮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包括栗轮轴1、栗轮轴端盖12、埋入轴承3、涡轮轴输出法兰4、涡轮轴端盖5、中连体16、导轮7、中连体Π 8、步进电机9、齿轮轴10、小齿轮11、滑动轴承112、大齿轮13、滑动轴承Π 14、栗轮轴轴承Π 15、栗轮轴端盖Π
16、进油体17、栗轮18、芯环19、涡轮内环20、涡轮21、涡轮轴轴承Π 22、涡轮轴23、涡轮轴轴承124、导轮叶片25,栗轮轴I有两端轴伸,用螺钉与栗轮18连接,由埋入轴承3和栗轮轴轴承Π 15支承,由栗轮轴端盖12和栗轮轴端盖Π 16轴向压紧轴承和轴端密封;祸轮轴23用螺钉与涡轮21连接,空套在栗轮轴I上,由涡轮轴轴承Π 22和涡轮轴轴承124支承,左端紧配合连接有涡轮轴输出法兰4,由涡轮轴端盖5轴向压紧轴承和轴端密封;中连体16与中连体Π 8用螺钉连接,导轮7用螺钉紧固在中连体Π8上,28片导轮叶片25圆周向均布插入导轮7腔内,分别与28个齿轮轴10的轴紧配合,28个齿轮轴10的轴靠28个滑动轴承112支承在导轮7上,28个齿轮轴10的齿轮与靠滑动轴承Π 14支承在导轮7上的大齿轮13外啮合,芯环19紧固在导轮7内环上,涡轮内环20紧固在涡轮21叶片上,进油体17紧固在中连体Π8上,组成了液力变矩器工作液体的循环流道;步进电机9紧固在中连体Π8上,其轴上装有小齿轮11,小齿轮11与大齿轮13外啮合;步进电机9转动依此带动小齿轮11、大齿轮13、齿轮轴10转动,齿轮轴10带动导轮叶片25摆动倾斜,改变经过导轮流道的液体流量,从而可调节涡轮、栗轮转速。
【主权项】
1.一种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包括栗轮轴(I)、栗轮轴端盖I (2)、埋入轴承(3)、涡轮轴输出法兰(4)、涡轮轴端盖(5)、中连体1(6)、导轮(7)、中连体Π (8)、步进电机(9)、齿轮轴(10)、小齿轮(11)、滑动轴承1(12)、大齿轮(13)、滑动轴承Π (14)、栗轮轴轴承Π (15)、栗轮轴端盖Π (16)、进油体(17)、栗轮(18)、芯环(19)、涡轮内环(20)、涡轮(21)、涡轮轴轴承Π(22),涡轮轴(23)、涡轮轴轴承I (24)、导轮叶片(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轮轴(I)有两端轴伸,用螺钉与栗轮(18)连接,由埋入轴承(3)和栗轮轴轴承Π (15)支承,由栗轮轴端盖I(2)和栗轮轴端盖Π (16)轴向压紧轴承和轴端密封;涡轮轴(23)用螺钉与涡轮(21)连接,空套在栗轮轴(I)上,由涡轮轴轴承Π (22)和涡轮轴轴承1(24)支承,左端紧配合连接有涡轮轴输出法兰(4),由涡轮轴端盖(5)轴向压紧轴承和轴端密封冲连体1(6)与中连体Π (8)用螺钉连接,导轮(7)用螺钉紧固在中连体Π (8)上,28片导轮叶片(25)圆周向均布插入导轮(7)腔内,分别与28个齿轮轴(10)的轴紧配合,28个齿轮轴(10)的轴靠28个滑动轴承I (12)支承在导轮(7)上,28个齿轮轴(10)的齿轮与靠滑动轴承Π (14)支承在导轮(7)上的大齿轮(13)外啮合,芯环(19)紧固在导轮(7)内环上,涡轮内环(20)紧固在涡轮(21)叶片上,进油体(17)紧固在中连体Π (8)上,组成了液力变矩器工作液体的循环流道;步进电机(9)紧固在中连体Π (8)上,其轴上装有小齿轮(11),小齿轮(11)与大齿轮(13)外啮合;步进电机(9)转动依此带动小齿轮(11)、大齿轮(13)、齿轮轴(10)转动,齿轮轴(10)带动导轮叶片(25)摆动倾斜,改变经过导轮流道的液体流量。
【文档编号】F16H41/24GK105972181SQ201610459334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发明人】邵万珍, 吴岳, 李邵颖, 王开晶, 孔奕人, 张健, 李冉
【申请人】大连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