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3148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连接模块自第一状态经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连接模块沿轴向依序包括第四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固接,且自第一状态至第三状态,第四部件与第一部件连动相对旋转;自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对旋转,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在轴向上相对移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稳固地组装系统的多个元件,并可稳固地连接二个装置以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
【专利说明】
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连结两装置的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为因应产品轻薄短小的趋势,或者以降低销售价格的考量,制造者常会以单纯的功能为诉求,提供较简化的装置。然,偶尔,使用者又期待装置能有更高的效能时,就可考虑利用连接模块来外接其他装置,来提高原装置的效能。
[0003]然而,若欲利用机构的方式来连接二个装置,首要即使确保此二个装置之间必须稳定地连接,即二个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必须密实,尽可能缩小二个装置之间的连接界面的余隙。另一方面,其中一或二个装置若重量过大,可能使得连接界面之间受力不平均,进而容易造成连接界面之间的结构产生形变,导致二个装置结合后容易相对偏移问题。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连接模块,以稳固地连接二个装置。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可稳固地组装系统的多个元件。
[0006]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模块。连接模块自第一状态经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连接模块沿轴向依序包括:第四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固接,且自第一状态至第三状态,第四部件与第一部件连动相对旋转;自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对旋转,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在轴向上相对移动。
[0007]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模块。连接模块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及第四部件,以及弹性元件。第一部件设置于第二部件及第四部件之间,第二部件设置于第一部件及第三部件之间,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固接,且弹性元件连接第一部件与第四部件。
[0008]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模块。连接模块自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连接模块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第四部件及第四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相对卡固,第二部件与第五部件相对卡固,且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在轴向上相对旋转且位移;在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之间,第四部件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及第五部件相对旋转。
[0009]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0]前述的连接模块,其中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面,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接触面,且该第一接触面及该第二接触面的至少一个接触面是斜面。
[0011]前述的连接模块,更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与该第一部件及该第四部件相互施予拉力。
[0012]前述的连接模块,其中该第一部件及该第三部件的任一部件包括第一凸块,该第二部件具有贯穿部,该第一部件及该第三部件借助穿过该贯穿部的该第一凸块相互固接。
[0013]前述的连接模块,更包括第五部件,该第五部件及该第四部件分别具有第二凹部及第二凸块,且该第五部件及该第四部件借助该第二凹部及该第二凸块相扣合。
[0014]前述的连接模块,更包括第五部件,该第五部件及该第四部件分别具有第二凹部及第二凸块,在该第三状态时该第二凸块扣合于该第二凹部。
[0015]前述的连接模块,更包括第五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卡合部,该第五部件具有第一凹部,且该第二部件与该第五部件借助该卡合部及该第一凹部相抵接。
[0016]前述的连接模块,该第二部件更包括第一抵接部,该第三部件包括第二抵接部,该第五部件的第一承靠部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之间。
[0017]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装置、第五部件及上述的连接模块,其中第五部件设置于第一装置上。
[0018]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装置及上述的连接模块,且该第五部件设置于该第一装置上。
[0019]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二装置及上述其中一种连接模块,其中第四部件设置于第二装置上。
[002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稳固地组装系统的多个元件,并可稳固地连接二个装置以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
[0021]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模块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连接模块的分解图。
[0024]图3是图2的第一部件与第四部件的底面视图
[0025]图4是图1的连接模块在4-4’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5是图1的连接模块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的连接模块在6-6’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8]图7是图5的连接模块的分解图。
[0029]图8是图1的连接模块在第三状态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1]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模块100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连接模块的分解图。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模块100包括第一部件110、第二部件120、第三部件130、第四部件140、第五部件150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160。连接模块100可固接于第一装置(未绘示)上、可作为第一装置的一部分,或作为第一装置的组合配件,并可借由螺旋、锁附或卡扣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装置。其中,第一部件110、第二部件120、第三部件130、第四部件140、第五部件150分别形成中空的环状结构。
[0032]具体而言,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部件150可以固定于第一装置的机壳;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五部件150可以是第一装置的机壳的一部分,亦即第五部件150与第一装置的机壳可以是一体成型。在此设计下,连接模块100可视为第一装置的一部分。
[0033]此外,第二装置(未绘示)亦可与连接模块100固接,且第二装置可通过连接模块100与第一装置相锁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00的任一部件也可设置于第二装置上或与第二装置一体成型,例如第四部件140可设置于第二装置上,或一体成型而成为第二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其中,第一装置及第二装置可分别是机械装置或电子装置,例如:通讯装置、影像撷取装置的机身、影像撷取装置的镜头、随身电脑、大型机械/具…等;或是搭配使用的配件,例如:影像撷取镜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及/或第二装置与连接模块100可构成系统。
[0034]图3是图2的第一部件110与第四部件140的底面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部件1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110t,第二部件12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120t。第一接触面IlOt设置于第一部件110的环周(未标示)上、第二接触面120t设置于第二部件120的环周(未标示)上,其中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皆沿轴向SI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可相对设置。进一步地,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20相对旋转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可相互抵接。此外,第三部件130可与第一部件110连动;再者,第二部件120可与第一部件110及第三部件130相对旋转,且通过相对旋转而在轴向SI的方向上相对位移。
[0035]换言之,在第一部件110与第二部件120相对旋转时,第三部件130可随第一部件110连动,使第一部件110、第二部件120及第三部件130在轴向SI方向上相对移动,进而可使第二部件120、第三部件130及第五部件150相互咬合固接。
[0036]如图2所示,第一接触面IlOt是沿旋转方向Dl设置渐增的长度,使斜面沿旋转方向Dl形成低至高的效果;第二接触面120t亦可以沿旋转方向Dl设置渐增的长度,使斜面沿旋转方向Dl形成低至高的效果。
[0037]具体而言,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可为斜面结构,意即第一接触面IlOt依据第一部件110的环周位置而改变向轴向SI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及/或第二接触面120t依据第二部件120的环周位置而改变向轴向SI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换言之,第一接触面IlOt及/或第二接触面120t因环周位置的不同,而在轴向SI方向上形成长度渐增或渐减的斜面效果。进一步地,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可借由相对旋转的方式以斜面相抵接,且因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彼此推移而在轴向SI方向上相对位移。其中,第一接触面IlOt及第二接触面120t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若第一接触面IlOt及第二接触面120t为多个,则第一接触面IlOt及第二接触面120t可分别等距地分设于第一部件110及第二部件12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38]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四部件140沿旋转方向Dl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部件110旋转,并在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旋转且相互推抵的状况下,使第一部件110及第二部件120在轴向SI方向相对位移,进而使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在轴向SI方向上相互靠近。若持续往旋转方向Dl旋转,则可使第二部件120、第三部件130与第五部件150相互固接。
[0039]进一步地,再如图2所示,第二部件12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贯穿部120a,第三部件130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块131。其中,第一凸块131可贯穿贯穿部120a或是插设于贯穿部120a内ο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贯穿部120a的长度可大于第一凸块131的长度,且贯穿部120a的宽度可大于第一凸块131的宽度,可使得第三部件130在贯穿部120a所提供的空间内,与第二部件120相对旋转。其中,第一凸块131及贯穿部120a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若贯穿部120a及第一凸块131为多个,则贯穿部120a及第一凸块131可分别等距地分设于第二部件120及第三部件130。另一方面,贯穿部120a的长度可实质上等同于第二部件120在轴向SI方向上的厚度,但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0041]在第一凸块131穿过贯穿部120a后,可再利用锁合元件170锁合于第三部件130的第一凸块131上,以固定第一部件110与第三部件130,进而可令第一部件110与第三部件130相互连动,并可同时与第二部件120相对旋转及位移。
[0042]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凸块131亦可设置于第一部件110上,让在第一部件110的第一凸块131穿过第二部件120的贯穿部120a后,也可利用锁合元件170来锁合并固定第一部件110与第三部件130。
[0043]图4是图1的连接模块100在4-4’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同时参照图2及图4,第二部件1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抵接部121,且第三部件13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132。第一抵接部121及第二抵接部1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且第一抵接部121与第二抵接部132的数量可相同或不相同;若第一抵接部121及/或第二抵接部132为多个,则第一抵接部121及/或第二抵接部132可分别等距地分设于第二部件120及第三部件130,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44]如图2及图4所示,第二部件120更包括至少一个卡合部122,卡合部122设置于第一抵接部121上。具体而言,卡合部122可在实质垂直轴向SI的径向上突出;第五部件150包括第一凹部150a、第一承靠部151及/或第二承靠部152。其中,第一凹部150a开设于第五部件150的内径,且在轴向SI上贯穿第五部件150的上表面(未标示)及下表面(未标示);第一承靠部151形成于第五部件150的内径及上表面的连接处;第二承靠部152形成于第一凹部150a的内径及上表面接面的连接处。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五部件150可省略第二承靠部152,而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0045]同时参照图1、图2及图4,在组装时,可先将第二抵接部132对上第一凹部150a,以使第三部件130置入第五部件150内,再将卡合部122对上第一凹部150a,以使第二部件120的第一抵接部121及卡合部122分别置于第一承靠部151及第二承靠部152上。另一方面,卡合部122的尺寸小于第一凹部150a,第一抵接部121的外径大于第五部件150的内径,因而第二部件120可借助卡合部122固定于第五部件150的第一凹部150a内,且借助第一承靠部151及/或第二承靠部152承靠于第五部件150,由此第二部件120与第五部件150可相抵接而不相对旋转。其中,第一承靠部151与第二承靠部152可形成连续的封闭环形或连续的开放环形;或者,第一承靠部151及/或第二承靠部152可由多个分离的突出部组成。
[0046]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第一状态时,第三部件130的第二抵接部132置于第一凹部150a内,且第二部件120的卡合部122置于第一凹部150a上,同时承靠于第二承靠部152。
[0047]进一步地,参照图2及图4,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承靠部151与第二抵接部132之间存在有余隙hi。其中,第一接触面IlOt与第二接触面120t的斜面高度h2,斜面高度h2可大于余隙hi。
[0048]图5是连接模块100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连接模块100在6-6’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第五部件150紧配合于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之间。
[0049]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6,在连接模块100从第一状态变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接触面I 1t与第二接触面120t相互抵接并旋转,使得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在轴向SI方向上相对移动,致使第二部件120与第三部件130之间的距离缩短而靠近,进而使余隙hi减少,直至余隙hi实质为O。此时,连接模块100处于第二状态,第一承靠部151固定于第一抵接部121与第二抵接部132之间,其中第二部件120的第一抵接部121与第三部件130的第二抵接部132夹持第五部件150的第一承靠部151,如图6所示。
[0050]图7是图5的连接模块100的分解图。如图7所示,弹性元件160包括第一端161及第二端162。第一部件1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111,而第四部件14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141。弹性元件160的第一端161与第二端162分别卡扣于第—^合部111与第二卡合部141。如此,当第四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相对旋转时,弹性元件160可同时对第四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施予拉力,且弹性元件160亦会因第四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的拉力而产生形变。其中,第一卡合部111及第二卡合部14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若第一卡合部111及第二卡合部141为多个,则第一卡合部111及第二卡合部141可分别等距地分设于第一部件110及第四部件14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51]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一部件110的第一卡合部111具有凹槽lllr。弹性元件160的第一端161可借由凹槽Illr限位;而第四部件140的第二卡合部141可以是朝第一部件I1延伸的凸柱。弹性元件160的第二端162可套设于第二卡合部141。
[0052]另一方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00在第一状态变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四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可不相对旋转;而自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的过程中,第四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可相对旋转。
[0053]图8是图1的连接模块100在第三状态的分解图。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8,当连接模块100在第二状态时,第二部件120的第一抵接部121与第三部件130的第二抵接部132夹设第五部件150的第一承靠部151。此时,再施加力矩使第四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相对旋转,可驱使连接模块100由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
[0054]具体而言,在第三状态下,第四部件140及第五部件150可分别借助凹部及凸块相互扣合,其中凹部可设置于第四部件140上,凸块可相对应地设置于第五部件150上;反之,亦可将凹部设置于第五部件150上,将凸块相对应地设置于第四部件140上,而不以此限定本发明。
[0055]在一个实施利中,如图8所示,第四部件140还包括第二凹部142,第五部件150还包括第二凸块153。在连接模块100由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的过程中,第四部件140与第一部件110相对旋转,直至第五部件150的第二凸块153扣入第四部件140的第二凹部142内。在此过程中,因第一部件110与第四部件140对旋转,亦会对弹性元件160施予拉力,使得弹性元件160因拉伸而形变。
[0056]简言之,连接模块100处于第一状态及第三状态之间时,第四部件140与第二部件120及第五部件150相对旋转。而在第三状态时,第四部件140与第五部件150借由第二凹部142及第二凸块153卡扣固定。
[0057]进一步地,在第四部件140及第五部件150分别固定于第一装置及第二装置的前提下,若欲解除连接模块100的第三状态,可直接分离第二凹部142与第二凸块153,以拆分第四部件140与第五部件150,进而可解除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的固定关系。此时,弹性元件160会释放弹力,使第四部件140自动复归。在第四部件140复归过程中,第四部件140沿旋转方向Dl的反方向旋转,使第一承靠部151脱离第一抵接部121与第二抵接部132的至少一个抵接部,即解除第一抵接部121、第二抵接部132与第一承靠部151的干涉状态。
[0058]本发明另提供系统,其可包括图1至图8所示的连接模块100及第一装置,而第五部件150设置于第一装置上;或者,系统可包括图1至图8所示的连接模块100及第二装置,而第四部件140设置于第二装置上。
[0059]综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自第一状态经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该连接模块沿轴向依序包括:第四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三部件固接,且自该第一状态至该第三状态,该第四部件与该第一部件连动相对旋转;自该第一状态至该第二状态,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相对旋转,该第二部件与该第三部件在该轴向上相对移动。2.一种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及第四部件,以及弹性元件,该第一部件设置于该第二部件及该第四部件之间,该第二部件设置于该第一部件及该第三部件之间,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三部件固接,且该弹性元件连接该第一部件与该第四部件。3.一种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自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变换至第三状态,该连接模块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第四部件及第五部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三部件相对卡固,该第二部件与该第五部件相对卡固,且在该第一状态及该第二状态之间,该第二部件与该第三部件在一轴向上相对旋转且位移;在该第二状态及该第三状态之间,该第四部件与该第一部件、该第二部件、该第三部件及该第五部件相对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面,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接触面,且该第一接触面及该第二接触面的至少一个接触面是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与该第一部件及该第四部件相互施予拉力。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件及该第三部件的任一部件包括第一凸块,该第二部件具有贯穿部,该第一部件及该第三部件借助穿过该贯穿部的该第一凸块相互固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五部件,该第五部件及该第四部件分别具有第二凹部及第二凸块,且该第五部件及该第四部件借助该第二凹部及该第二凸块相扣合。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部件及该第四部件分别具有第二凹部及第二凸块,在该第三状态时该第二凸块扣合于该第二凹部。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五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卡合部,该第五部件具有第一凹部,且该第二部件与该第五部件借助该卡合部及该第一凹部相抵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或3所述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更包括第一抵接部,该第三部件包括第二抵接部,该第五部件更包括第一承靠部,且该第一承靠部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之间。11.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模块、第一装置及第五部件,且该第五部件设置于该第一装置上。12.—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置及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模块,且该第五部件设置于该第一装置上。13.—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二装置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模块,且该第四部件设置于该第二装置上。
【文档编号】F16C11/04GK105987071SQ201510081581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发明人】江政南
【申请人】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