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844268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与2号三通(54)的下端接口连通,2号三通的左侧接口通过软 管与减压开关阀(39)的右侧接口连通,2号三通(54)的右侧接口通过软管与增压开关阀 (40)左侧接口连通,减压开关阀(39)左侧接口通过软管与气泵入口三通(52)的下端接口 连通,增压开关阀(40)右侧接口通过软管和气泵出口三通(53)的下端接口连通,气泵入口 三通(52)右侧接口与气泵(49)入口之间通过软管连通有通气阀(48),通气阀(48)可以将 所连接的管路连通大气,气泵出口三通(53)的左侧接口通过软管与气泵(49)的出口连通, 气泵入口三通(52)的上端接口通过软管与低压隔离阀(38)的下端接口连通,低压隔离阀 (38)的上端接口通过软管与低压蓄能器(37)连通,气泵出口三通(53)的上端接口通过软 管与高压隔离阀(42)的下端接口连通,高压隔离阀(42)的上端接口与高压蓄能器(47)连 通,拉伸阻尼阀线圈(33)、低压隔离阀(38)、减压开关阀(39)、增压开关阀(40)、高压隔离 阀(42)、压缩蓄能器隔离阀(43)、压缩蓄能器压力传感器(44)、拉伸蓄能器隔离阀(45)、拉 伸蓄能器压力传感器(46)、通气阀(48)和气泵(49)分别通过各自线束与汽车中的ECU连 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压 缩蓄能器总成(1)还包括一个和车身固定孔装配的顶端固定螺丝(6),顶端固定螺栓(6)焊 接在压缩蓄能器壳体(7)正上方,顶端固定螺栓(6)的中心轴线与压缩蓄能器壳体(7)回 转中心重合,压缩蓄能器壳体(7)为一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形金属部件,在压缩蓄能 器壳体(7)上方靠近顶端的圆柱面上加工有一个圆孔,压缩蓄能器气嘴(12)安装在该圆孔 上,并通过焊接连接密封,压缩蓄能器气嘴(12)中心轴线与压缩蓄能器壳体(7)中心轴线 垂直相交,在压缩蓄能器气嘴(12)的正下方加工有一个圆形通孔,压缩阻尼阀(11)通过焊 接连接安装固定在该圆形通孔上,压缩蓄能器壳体(7)内部为阶梯柱状空腔,其中下端大 直径柱形空腔内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压缩蓄能器壳体(7)使用该螺纹与主缸体(10)上外圆 柱面上端的外螺纹连接固定时,压缩蓄能器壳体(7)内部台阶面与主缸体(10)上端面将压 缩蓄能器隔板(8)夹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压缩阻尼阀(11)包括压缩阻尼阀线圈(13)、压缩阻尼阀端盖(14)、压缩阻尼阀预紧 弹簧(15)、压缩阻尼阀体(16)以及压缩阻尼阀芯(17),所述的压缩阻尼阀体(16)左部分 为圆柱体结构、右部分为长方体结构,在压缩阻尼阀(16)右部分长方体底部加工有一圆柱 形凸台,在压缩阻尼阀体(16)右部分长方体内加工有一个竖直方向与圆柱形凸台同轴的 竖直通孔,在压缩阻尼阀体(16)左部分圆柱体内加工有一水平方向与圆柱体同轴的水平 通孔,该水平通孔贯穿压缩阻尼阀体(16)左部分圆柱体并与压缩阻尼阀体(16)右部分长 方体内的竖直通孔相连通,在压缩阻尼阀体(16)左部分圆柱体水平通孔的左端加工有一 段内螺纹用于安装压缩阻尼阀端盖(14),压缩阻尼阀体(16)左部分圆柱体与压缩蓄能器 壳体(7)侧壁上的圆形安装孔过盈配合,压缩蓄能器壳体(7)外侧有一个压缩阻尼阀线圈 (13)套装在压缩阻尼阀体(16)左端的圆柱体上,压缩阻尼阀线圈(13)外端通过螺纹连接 有压缩阻尼阀端盖(14),压缩阻尼阀端盖(14)通过螺纹预紧力将压缩阻尼阀线圈(13)、压 缩蓄能器壳体(7)以及压缩阻尼阀体(16)固定在一起,在压缩阻尼阀体(16)左部分圆柱 体内的水平通孔内安装有一个可自由伸缩的压缩阻尼阀预紧弹簧(15),压缩阻尼阀预紧弹 簧(15)右端推动圆柱状的压缩阻尼阀芯(17),压缩阻尼阀芯(17)右端伸入到压缩阻尼阀 体(16)右部分长方体内的竖直通孔中,压缩阻尼阀(16)右部分长方体底部的圆柱形凸台 与压缩蓄能器隔板(8)上的一个圆型通孔过盈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压缩单向阀(9)包括压缩单向阀固定螺栓(18)、压缩单向阀片(19)以及压缩单向阀固 定螺母(20),压缩单向阀固定螺栓(18)穿过压缩单向阀片(19)中心圆孔以及压缩蓄能器 隔板(8)上的压缩单向阀螺栓固定孔(36),将压缩单向阀片(19)压紧在压缩蓄能器隔板 (8)下表面上,压缩单向阀固定螺栓(18)上方通过螺纹与压缩蓄能器隔板(8)上方的压缩 单向阀固定螺母(20)锁紧固定,以压缩单向阀螺栓固定孔(36)为中心圆周分布有六至八 个压缩蓄能器隔板通气孔(60)作为空气流通通道,这些压缩蓄能器隔板通气孔(60)所在 的范围被压缩单向阀片(19)覆盖。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主缸体(10)为圆筒形结构件,其外圆柱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加工有外螺纹分别用于 连接压缩蓄能器壳体(7)以及主缸端盖(23),主缸端盖(23)为空心阶梯圆环状部件,主缸 端盖(23)下端内圆环壁上加工有梯形环槽,梯形环槽内安装有主缸端盖密封圈(24),主缸 端盖(23)上端内圆环壁上加工有内螺纹,用于与主缸体(10)底端外螺纹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活塞主体(21)为圆台状部件,其外圆面为阶梯状圆柱结构,活塞主体(21)最上层的最 大直径圆柱表面加工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放置有主活塞密封圈(22),活塞主体(21)中 间段圆柱面加工有外螺纹,用于和活塞杆外体(25)的内螺纹连接,活塞主体(21)最下端的 小圆柱面为止口结构,用于与活塞杆中间缸(26)上端固定连接,活塞杆外体(25)为圆筒状 部件,其内圆柱面的上下端分别加工有内螺纹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活塞主体(21)以及拉伸 阀体(28),在活塞杆外体(25)上端内螺纹的下方加工有圆周分布的八至十二个活塞杆外 体油液流通孔(61),活塞杆中间缸(26)为薄壁圆筒,其内圆柱面经过磨削加工,活塞杆中 间缸(2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活塞主体(21)最下端的止口以及拉伸阀体(28)的止口连 接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拉伸阀体(28)为圆筒形部件,拉伸阀体(28)外侧为阶梯圆柱面,拉伸阀体(28)外侧 圆柱面的最上端为直径最小的止口,用于固定连接活塞杆中间缸(26),拉伸阀体(28)第 二段圆柱面上加工有轴线垂直于拉伸阀体(28)回转轴线的四个圆周均布的拉伸阀流通孔 (50),拉伸阀流通孔(50)与拉伸阀体(28)内部的腔室相连通,其中一个拉伸阀流通孔(50) 的上方加工有一细流通孔(56)连通拉伸阀体(28),拉伸阀体(28)外侧自上而下的第三段 圆柱体上加工有两道环形的凹槽并在凹槽内安装两个拉伸阀体密封圈(27),在拉伸阀体 (28)外侧最下端加工有直径最大的外螺纹,用于与活塞杆外体(25)的内螺纹相连接,拉伸 阀体(28)内腔为圆柱盲孔,在盲孔的下端孔口处加工有用于固定拉伸电磁阀体(32)的内 螺纹,在拉伸阀体(28)顶端中心处有一个用于与拉伸阻尼阀芯(34)上端椎体配合的拉伸 阀体阻尼通孔(57),以该拉伸阀体阻尼通孔(57)为中心,圆周分布着六至八个拉伸阀体通 孔(58),这些拉伸阀体通孔(58)可以被拉伸单向阀片(30)盖住,在拉伸电磁阀体(32)外 螺纹的上方安装有一道拉伸电磁阀密封圈(31)用于保证拉伸电磁阀体(32)与拉伸阀体 (28)之间的密封。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拉伸电磁阀体(32)为圆筒形部件,外表面由上至下为同轴的六段圆柱体结构,其中最 上端为止口结构,用于安装定位拉伸单向阀片(30),止口下端连接的第二段圆柱体为拉伸 单向阀片(30)的变形提供空间,第三段圆柱面上加工有轴线垂直于拉伸电磁阀体(32)回 转轴线的四个圆周均布的电磁阀流通孔(51),电磁阀流通孔(51)与拉伸电磁阀体(32)中 心盲孔相连通,第四段圆柱面上加工有一道环形凹槽,该凹槽用于安装拉伸电磁阀密封圈 (31),第五段圆柱面上侧加工有外螺纹用于与拉伸阀体(28)的内螺纹连接固定,第六段圆 柱面直径较小,其外表面与套装在其上的拉伸阻尼阀线圈(33)内圆柱面过盈配合,拉伸电 磁阀体(32)中心盲孔为两段同轴的阶梯孔,拉伸电磁阀体(32)中心盲孔上端大直径部分 与电磁阀流通孔(51)相连通,拉伸电磁阀体(32)中心盲孔下端小直径部分与拉伸阻尼阀 芯(34)滑动配合,保证拉伸阻尼阀芯(34)运动的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油液(55)的液面低于压缩蓄能器通气管(29)顶部管口 5-10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独立调节高度刚度及阻尼的空气悬架支柱,包括一个主缸总成,主缸总成包括一个主缸体,主缸体下端安装有主缸端盖,主体活塞中的活塞主体安装于主缸体内部并与主缸体形成相对滑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压缩蓄能器总成、一个拉伸底阀总成和一个外围供气装置总成,本实用新型压缩蓄能器集成在主缸筒内及活塞杆内,无需外置蓄能器,有效减少了所占空间,集成度高,可以对悬架高度与刚度进行独立调节,可以完成对悬架两个运动行程的阻尼进行单独调节,且通道设计可以确保建立足够的压力以产生阻尼力,可应用于电控半主动悬架,可以在调整车辆通过性的同时,保证车辆乘坐舒适性不变。
【IPC分类】F16F9-43, F16F9-44, F16F9-06
【公开号】CN204553670
【申请号】CN201520257289
【发明人】李静, 韩佐悦, 朱为文, 张家旭, 周瑜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