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00579阅读:来源:国知局
轴承4上形成有用于与减震设备连接的连接端,关节轴承4可以相对中心轴11做水平转动,可实现对所需减振设备的水平角度调节。关节轴承4两侧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锥弹簧5,外锥弹簧5的一端与阻尼挡环6相抵,外锥弹簧5的另一端与关节轴承4相抵。外锥弹簧5的主要作用是将关节轴承4进行定位支称作用。
[0046]为更好的固定外锥弹簧5,外锥弹簧5和关节轴承4之间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弹簧垫9,外锥弹簧5的大径端与阻尼挡环6相抵,外锥弹簧5的小径端与外弹簧垫9相抵。
[0047]实施例2:
[0048]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包括壳体10和中心轴11,中心轴11竖直设置在壳体10中,壳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水平减振腔,中心轴11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两水平减振腔内,两水平减振腔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中心轴11水平移动刚度的调节装置。
[0049]调节装置包括阻尼器、内锥弹簧7以及内调节螺套2,调节螺套螺旋连接在中心轴11的端头,阻尼器包括阻尼挡环6和阻尼锥环8,阻尼挡环6和阻尼锥环8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阻尼挡环6和阻尼锥环8之间形成锥面配合,水平减振腔底部设置安装台阶,阻尼挡环6安装在该台阶上。阻尼锥环8在阻尼挡环6上做滑动。阻尼挡环6、阻尼锥环8和内锥弹簧I由内向外的设置在水平减振腔内,并且套接在中心轴11上,阻尼挡环6和阻尼锥环8之间形成锥面配合。
[0050]阻尼挡环6的外径与水平减振腔的内径相适配,即阻尼挡环6在水平减振腔不会发生水平移动,阻尼挡环6的内孔壁与中心轴11之间存在第一移动间隙;第一移动间隙为阻尼挡环6内径的半径与中心轴11的半径之差,该第一移动间隙主要用于中心轴11的移动;阻尼锥环8的内孔与中心轴11的直径适配,即中心轴11可以带动阻尼锥环8移动;阻尼锥环8的外壁与隔振腔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移动间隙;第二移动间隙为水平减振腔半径与阻尼锥环半径的差,该第二移动间隙主要用于阻尼锥环8的移动;内锥弹簧7的一端与内调节螺套2相抵,内锥弹簧7的另一端与阻尼器相抵。
[0051]为能更好的固定内锥弹簧7,阻尼锥环8和内锥弹簧7之间设置有内弹簧套3,内锥弹簧7的小径端与内调节螺套2相抵,内锥弹簧的大径端与内弹簧套3相抵。
[0052]水平减振腔的腔口设置有外调节螺套1,外调节螺套I与壳体10之间形成螺旋配合,外调节螺套I的内顶壁面与内调节螺套2接触。因此,通过调整外调节螺套I旋入深度可以改变外调节套与内调节套摩擦阻尼力的大小。
[0053]隔振腔内设置有缓冲垫16,缓冲垫16的上端与外调节螺套I相抵,缓冲垫16的下端与内弹簧套3相抵;缓冲垫16的侧壁也同样受到外调节螺套I的限制。
[0054]内调节螺套2的外壁与缓冲垫16的内孔之间存在第三移动间隙,第三间隙为缓冲垫内孔半径与内调节螺套的半径之差。第三移动间隙小于第一移动间隙和第二移动间隙。缓冲垫16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缓冲内调节螺套2的撞击力,当中心轴11收到的水平冲击力较大时,外调节螺套I和内调节螺套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并且内锥弹簧7的不足以缓冲的时候,依靠内调节螺套2于缓冲垫16之间的撞击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0055]中心轴11的中部还连接有万向轴承12,万向轴承12上连接有用于与减震设备连接的连接螺杆15 ;万向轴承12外设置轴承套13,并且依靠锁紧螺套14将万向轴承12安装在轴承套13内。依靠万向轴承12,可以使连接螺杆15与所需减振的设备连接的时候自由调节角度,可允许电子设备存在一定倾斜角度。
[0056]万向轴承12两侧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锥弹簧5,外锥弹簧5的一端与壳体10内腔台阶相抵,外锥弹簧5的另一端与关节轴承4相抵。
[0057]为更好的固定外锥弹簧5,外锥弹簧5和万向轴承12之间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弹簧垫9,外锥弹簧5的大径端与壳体10内腔台阶相抵,外锥弹簧5的小径端与外弹簧垫9相抵。外锥弹簧5的主要作用是将万向轴承12进行定位支称作用。
[0058]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依靠关节轴承4的连接端与减振设备连接,在垂直方向上近似零刚、无阻尼,起导向作用;当设备收到水平冲击的时候,中心轴11依靠阻尼器、内锥弹簧7、缓冲垫16以及外调节螺套I和内调节螺套2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对设备的水平隔振。
[005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包括壳体(10)和中心轴(11),所述中心轴(11)竖直设置在壳体(10)中,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水平减振腔,所述中心轴(11)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两水平减振腔内,所述两水平减振腔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中心轴(11)水平移动刚度及阻尼的调节装置;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阻尼器、内锥弹簧(7)以及内调节螺套(2),所述的调节螺套螺旋连接在中心轴(11)的端头,所述的阻尼器包括阻尼挡环(6)和阻尼锥环(8),所述的阻尼挡环(6)、阻尼锥环(8)和内锥弹簧(7)由内向外的设置在水平减振腔内,并且套接在中心轴(11)上,所述阻尼挡环(6)和阻尼锥环(8)之间形成锥面配合; 所述阻尼挡环(6)的外径与水平减振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阻尼挡环(6)的内孔壁与中心轴(11)之间存在第一移动间隙;所述阻尼锥环(8)的内孔与中心轴(11)的直径适配,所述阻尼锥环(8)的外壁与隔振腔的内壁之间存在第二移动间隙;所述内锥弹簧(7)的一端与内调节螺套(2)相抵,所述内锥弹簧(7)的另一端与阻尼器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阻尼锥环(8)和内锥弹簧(7 )之间设置有内弹簧套(3 ),所述内锥弹簧(7 )的小径端与内调节螺套(2 )相抵,所述内锥弹簧(7 )的大径端与内弹簧套(3 )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平减振腔的腔口设置有外调节螺套(I ),所述外调节螺套(I)与壳体(10)之间形成螺旋配合,所述外调节螺套(I)的内顶壁面与内调节螺套(2 )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隔振腔内设置有缓冲垫(16),所述缓冲垫(16)的上端与外调节螺套(I)相抵,所述缓冲垫(16)的下端与内弹簧套(3)相抵; 所述内调节螺套(2)的外壁与缓冲垫(16)的内孔之间存在第三移动间隙,所述第三移动间隙小于第一移动间隙和第二移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中心轴(11)的中部还连接有关节轴承(4),所述关节轴承(4)上形成有用于与减震设备连接的连接端,所述关节轴承(4)两侧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锥弹簧(5),所述外锥弹簧(5)的一端与阻尼挡环(6)相抵,所述外锥弹簧(5)的另一端与关节轴承(4)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外锥弹簧(5)和关节轴承(4)之间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弹簧垫(9),所述外锥弹簧(5)的大径端与阻尼挡环(6)相抵,所述外锥弹簧(5)的小径端与外弹簧垫(9)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中心轴(11)的中部还连接有万向轴承(12),所述万向轴承(12)上连接有用于与减震设备连接的连接螺杆(15); 所述万向轴承(12 )两侧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锥弹簧(5 ),所述外锥弹簧(5 )的一端与壳体(10)内腔台阶相抵,所述外锥弹簧(5)的另一端与关节轴承(4)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外锥弹簧(5)和万向轴承(12)之间的中心轴(11)上分别套接有外弹簧垫(9),所述外锥弹簧(5)的大径端与壳体(10)内腔台阶相抵,所述外锥弹簧(5)的小径端与外弹簧垫(9)相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度可调式变阻尼背部隔振器,包括壳体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竖直设置在壳体中,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水平减振腔,所述中心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两水平减振腔内,所述两水平减振腔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中心轴水平移动刚度及阻尼的调节装置;背部隔振器的两端设有阻尼挡环、随着水平位移量的增大,阻尼随之增大,有利于隔振器吸收能量,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IPC分类】F16F7-00
【公开号】CN204610661
【申请号】CN201520218014
【发明人】张云鹏
【申请人】张云鹏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