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6256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串联液力缓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车辆辅助制动的液力缓速器来说,目前国内外的串联液力缓速器后盖都为不可拆卸油封式的密闭结构,若想检查更换油封,则必需将后盖总成拆下,由于缓速器使用时后盖处油封与高转速运转的空心轴接触,工作条件恶劣,因此该油封损坏频率高,是液力缓速器中一个易损件。将易损件的更换维护简便化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原则,针对此现状,在串联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上做重要改进,实现油封的拆卸简便。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更换维修后盖油封的效率,并且降低维护成本的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串联液力缓速器的空心轴套装在后盖结构中,后盖结构包括后盖主体和定位盖板,后盖主体和定位盖板均采用阶梯状结构,并紧密配合,所述后盖主体与空心轴之间设置油封,所述定位盖板上设置有回油空腔,后盖主体上设有回油通路,定位盖板的回油空腔通过空心轴和油封密闭。
[0005]所述定位盖板的回油空腔的底端面设置为便于回油的斜面。
[0006]所述定位盖板的斜面底端设置有第一回油油路,第一回油油路的一端与回油空腔连通,另一端与后盖主体的回油通路连通。
[0007]所述第一回油油路的轴线与空心轴的轴线垂直。
[0008]所述定位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的一端连通定位盖板与空心轴之间的集油油槽,另一端连通定位盖板上的回油空腔。
[0009]所述第二回油油路的轴线与空心轴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0010]所述后盖主体与油封装配部位的内侧设置有便于拆卸油封的倒角结构。
[0011]所述后盖主体和定位盖板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0012]所述后盖主体通过六个螺栓与后盖主体固连。
[0013]所述油封为高压油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后盖主体和定位盖板均设为阶梯状结构,两者采用阶梯配合,空心轴套装在后盖主体和定位盖板上,定位盖板与空心轴间设置油封,采用阶梯状结构便于拆卸,定位盖板设有回油空腔,缓速器工作时,从油封渗漏出的油液会由于空心轴的作用而被甩上回油空腔,被甩出的油液重新流向油封,定位盖板与空心轴之间设有回油通路,被甩出的油液流入后盖主体上的回油油路而被回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提高更换维修后盖油封的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0015]进一步,在定位盖板上设计一个回油斜面,此斜面能将从油封处渗漏出的油液重新导向流入油封,或者流入定位盖板下部设计的第一回油油路,继而流回后盖主体上传统的回油通路,进行油液回收。
[0016]更进一步,空心轴上的少量油液通过第二回油油路被回收,流入定位盖板上的回油空腔,最终同样流入后盖主体上的回油通路,实现油液的回收。
[0017]更进一步,定位盖板通过六个螺栓与后盖主体连接,在后盖主体与油封结合部位的内侧设计一个较大倒角结构,拆掉定位盖板后,从倒角结构处可轻松取出油封,装配与拆卸流程相反,可实现拆装简单可靠。
[0018]更进一步,在定位盖板上增加一个O型密封圈,定位盖板通过面定位和O型密封圈的组合作用实现后盖结构的密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现有后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后盖主体、2-螺栓、3-油封、4-定位盖板、5-空心轴、6_0型密封圈、7-第一回油油路、8-第二回油油路、9-倒角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3]参见图1,串联液力缓速器的空心轴5套装在后盖结构中,后盖结构包括后盖主体I和定位盖板4,后盖主体I和定位盖板4均采用阶梯状结构,并通过六个螺栓2紧密配合,后盖主体I和定位盖板4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6。所述后盖主体I与空心轴5之间设置油封3,油封3为高压油封,后盖主体I与油封3装配部位的内侧设置有便于拆卸油封3的倒角结构9。所述定位盖板4上设置有回油空腔,后盖主体I上设有回油通路,定位盖板4的回油空腔通过空心轴5和油封3密闭。
[0024]定位盖板4的回油空腔的底端面设置为便于回油的斜面,斜面底端设置有第一回油油路7,第一回油油路7的一端与回油空腔连通,另一端与后盖主体I的回油通路连通,第一回油油路7的轴线与空心轴5的轴线垂直。
[0025]定位盖板4上设置有第二回油油路8,第二回油油路8的一端连通定位盖板4与空心轴5之间的集油油槽,另一端连通定位盖板4上的回油空腔,第二回油油路8的轴线与空心轴5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0026]参见图2,图2为现有传统结构的串联液力缓速器后盖,需要检查或拆取油封时,必需先将后盖主体和定位盖板拆下,而油封在液力缓速器中属于易损件,较复杂的拆装过程不利于油封的检查维护,同时拆装又会影响壳体密封性。
[0027]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重新设计后盖主体I和定位盖板4的轴部结构,具体内容是在后盖主体I上设计一个易拆卸的倒角结构9,将定位盖板4设计为阶梯式,增加一个回油斜面及两处回油油路,在与后盖主体I的结合面处增加一个O型密封圈6。缓速器工作时从油封3渗漏出的油液会由于空心轴5的作用而被甩上回油斜面,在上半部分,被甩出的油液重新流向油封,在下半部分,被甩出的油液流入回油油路,进而流入后盖主体I上的回油油路而被回收。空心轴5上的少量油液将在第二级回油油路处被回收,最终同样流入后盖主体I上的回油油路。增加的O型密封圈6可确保结合面处无油液渗漏。拆卸油封3时需将定位盖板4上的螺栓2拆下,拿下定位盖板4后,便可由拆卸倒角处9将油封拆下,拆装都较旧结构大大简化并且可靠性高,不会对壳体密封性产生其他影响。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拆卸油封式串联液力缓速器后盖形式,重新设计后盖总成轴部结构,采用阶梯型定位盖板,盖板上增加回油油路,并增加一个收集油液的斜面,在油封处增加一个用于拆装油封的倒角,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密封性:在定位盖板上增加一个O型密封圈,通过面定位和O型密封圈的组合作用实现此结构的密封;2、可拆卸性:定位盖板通过六个螺栓与后盖主体连接,在油封与后盖主体结合处的后盖主体上设计一个较大倒角,拆掉定位盖板后,从倒角处可轻松取出油封,装配与拆卸流程相反,拆装都可实现简单可靠;3、油液收集:在定位盖板上设计一个回油斜面,此斜面能将从油封处渗漏出的油液重新导向流入油封,或者流入定位盖板下部设计的第一回油油路,继而流回后盖主体上传统的回油油路,除此之外,在斜面后端还设计有一处较小的第二回油油路,可将部分甩出的油液实现二次回收,通过一个斜面两条油路的回油设计,完整可靠地解决了润滑回油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盖结构,将能极大提高更换维修后盖油封的效率,并且降低维护成本。
【主权项】
1.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串联液力缓速器的空心轴(5)套装在后盖结构中,后盖结构包括后盖主体(1)和定位盖板(4),后盖主体(1)和定位盖板(4)均采用阶梯状结构,并紧密配合,所述后盖主体(1)与空心轴(5)之间设置油封(3),所述定位盖板⑷上设置有回油空腔,后盖主体⑴上设有回油通路,定位盖板⑷的回油空腔通过空心轴(5)和油封(3)密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盖板(4)的回油空腔的底端面设置为便于回油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盖板(4)的斜面底端设置有第一回油油路(7),第一回油油路(7)的一端与回油空腔连通,另一端与后盖主体(1)的回油通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油路(7)的轴线与空心轴(5)的轴线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盖板(4)上设置有第二回油油路(8),第二回油油路(8)的一端连通定位盖板(4)与空心轴(5)之间的集油油槽,另一端连通定位盖板⑷上的回油空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油油路(8)的轴线与空心轴(5)的轴线呈夹角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主体(1)与油封(3)装配部位的内侧设置有便于拆卸油封(3)的倒角结构(9)0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主体(1)和定位盖板(4)之间设置有0型密封圈(6)。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主体(1)通过六个螺栓(2)与后盖主体(1)固连。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3)为高压油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油封式液力缓速器后盖结构,目的在于:提高更换维修后盖油封的效率,并且降低维护成本,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串联液力缓速器的空心轴(5)套装在后盖结构中,后盖结构包括后盖主体(1)和定位盖板(4),后盖主体(1)和定位盖板(4)均采用阶梯状结构,并紧密配合,所述后盖主体(1)与空心轴(5)之间设置油封(3),所述定位盖板(4)上设置有回油空腔,后盖主体(1)上设有回油通路,定位盖板(4)的回油空腔通过空心轴(5)和油封(3)密闭。
【IPC分类】F16D57/00, F16D65/00
【公开号】CN205025972
【申请号】CN201520769497
【发明人】李沙龙, 高帅, 吴鹏
【申请人】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