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减速器及其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1093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尾减速器及其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和具有该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的尾减速器。
【背景技术】
[0002]尾桨桨距操纵杆是实现直升机尾桨桨距操纵的关键部件,其内部的桨距操纵杆轴承位置很隐蔽,且该轴承不便定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直升机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而设计优良的润滑系统是提高该轴承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措施。
[0003]现有技术中,桨距操纵杆轴承的润滑采用脂润滑方式。脂润滑方式的主要缺点是:无法检测早期故障,一旦出现故障就很容易引起继发性故障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并且,采用脂润滑,轴承长时间润滑效果不好,且当该轴承尺寸较大时,轴承发热量更大,严重影响了桨距操纵杆轴承的寿命。
[0004]因此设计一种优良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本实用新型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的尾减速器。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用于尾减速器上桨距操纵杆轴承的润滑,所述尾减速器包括机匣、端盖、尾桨轴和桨距操纵杆,所述机闸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尾浆轴设置于所述机闸内,所述浆距操纵杆连接于所述尾浆轴,所述尾浆轴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机闸内设置有机闸油池,所述端盖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所述机闸油池溅起滑油的油兜,所述油兜底部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浆距操纵杆具有桨距操纵杆内腔和第二油孔;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机闸油池连通的第三油孔;所述尾浆轴与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导油器,所述导油器具有内部油路;所述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包括第一滑油油路、第二滑油油路和第三滑油油路,第一滑油油路,自所述油兜及所述第一油孔,经所述内部油路,至所述桨距操纵杆轴承的轴承锁紧螺母;第二滑油油路,自所述轴承锁紧螺母,经所述桨距操纵杆轴承、所述桨距操纵杆内腔,至所述第二油孔;第三滑油油路,自所述第二油孔,经所述第三油孔流回所述机匣油池。
[0009]本实用新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油油路经过所述尾桨轴与所述桨距操纵杆的连接花键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油油路经过所述连接花键副后,经所述尾桨轴与所述桨距操纵杆之间的滑套到达所述尾桨轴的左侧空腔。
[0011]本实用新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优选的,所述内部油路包括所述导油器上的进油孔、径向设置的径向滑油油路和轴向设置的轴向出油油路,所述轴向出油油路的出油端伸入所述轴承锁紧螺母内,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孔对齐。
[0012]本实用新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优选的,所述导油器设置于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内,所述导油器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装入所述端盖上的限位槽中。
[0013]本实用新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三油孔在所述端盖周向上的夹角为180度。
[0014]本实用新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油孔的直径,所述进油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油孔的直径,所述第三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油孔的直径。
[0015]本实用新型的尾减速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
[0016]本实用新型的尾减速器,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内远离所述尾桨轴的一侧还设置有安装盖,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导油器之间设置有预紧弹簧。
[0017]本实用新型的尾减速器,优选的,所述机匣的机匣油池内设置有磁性末肩检测信号器。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机闸油池中的滑油循环利用的润滑方式,使得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效果较好,很好地解决了对该轴承的监控及保证轴承长时间可靠运转的技术问题。
[0019]本实用新型的润滑结构,采用油润滑,主要通过尾减速器齿轮飞溅带起的滑油,利用端盖上的油兜储油,然后通过导油器上的油孔使滑油进入桨距操纵杆内部对桨距操纵杆轴承进行润滑。滑油排油油路(第三滑油油路)主要通过桨距操纵杆上的油孔进行排油,利用排除的滑油对桨距操纵杆花键副进行润滑,最后流回机匣油池,实现了滑油循环利用。
[0020]滑油循环利用带来的好处是,如果桨距操纵杆轴承内、外环或滚动体早期出现剥落故障,其产生的金属肩末可随滑油流回到机匣油池中,并被机匣油池底部的磁性肩末检测信号器检测,从而提高了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的可靠性、提高了桨距操纵杆轴承长时间工作的能力、保障了直升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减速器及其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中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中导油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尾减速器,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尾减速器。
[0027]本说明书中所指滑油,也即润滑油。
[00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尾减速器,主要包括机匣1、尾桨轴2(本实施例中,尾桨轴和输出齿轮作一体化设计)、桨距操纵杆5、助力器操纵杆12、安装盖13、导油器14端盖16和输入齿轮(图中未示出),以及端盖16与尾桨轴2之间的双列锥轴承3、桨距操纵杆5与助力器操纵杆12之间的桨距操纵杆轴承4 (例如为双列调心滚子轴承)、桨距操纵杆轴承4右侧的轴承锁紧螺母6和左侧的轴承锁紧螺母11以及双列锥轴承3的轴承锁紧螺母10等。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其滑油油路可以分为滑油进油油路、滑油润滑油路和滑油排油油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油路的分段,仅为示例性描述,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图1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滑油流动的方向。
[0030]其中,滑油进油油路,可起始于端盖16的油兜17,油兜17底部设置的第一油孔161 (或称进油孔),滑油进油油路经设置于尾桨轴2和端盖16之间的导油器14的内部油路至桨距操纵杆轴承4的轴承锁紧螺母11。
[0031]如图2所示,端盖16上设置有第一油孔161和第三油孔8,而导油器14,如图3所示,其内部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油孔141、径向设置的径向滑油油路142和轴向设置的轴向出油油路143,轴向出油油路143的出油端伸入轴承锁紧螺母11内。
[0032]导油器14上的进油孔141 (直径例如为7mm)与端盖16上油兜17处的第一油孔161(直径例如为8_)对齐,而第三油孔(或称回油孔)8开设在端盖16另一侧的下方,也即第一油孔161与第三油孔8在端盖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