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减速器及其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91093阅读:来源:国知局
6周向上的夹角为180度。导油器14设置于端盖16的中心轴孔160内,导油器14上设置有定位块144。安装时,导油器14上的定位块144与端盖16上的限位槽162对齐,对导油器14起到周向定位作用。
[0033]安装盖13安装在端盖16的中心轴孔160内导油器14的左侧,即远离尾桨轴2的一侧,安装盖13与导油器14之间设置有预紧弹簧15,安装盖13与预载弹簧15对导油器14起轴向定位和压紧作用。
[0034]如图1所示,0形圈9和0形圈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起着静密封的作用。
[0035]与滑油进油油路连接的是滑油润滑油路,滑油润滑油路自轴承锁紧螺母11,经桨距操纵杆轴承4、桨距操纵杆5的内腔51至设置于桨距操纵杆5的第二油孔50。
[0036]桨距操纵杆轴承4隐藏在桨距操纵杆5内部,同时桨距操纵杆5又安装在尾桨轴2的内腔中。本实施例中,轴承锁紧螺母11既作锁紧螺母用,同时也作导油装置用,轴承锁紧螺母6则对桨距操纵杆轴承4内环进行锁紧。桨距操纵杆5内部设置有堵头52,阻止滑油前进,同时桨距操纵杆5上开设有6个直径例如为4mm的第二油孔50,用作滑油的流通通道,其也连通了滑油润滑油路和滑油排油油路。
[0037]滑油排油油路,自第二油孔50至第三油孔8,第三油孔8连通机匣1的机匣油池。滑油排油油路经过尾桨轴2与桨距操纵杆5的连接花键副19。且在经过连接花键副19后,经尾桨轴2与桨距操纵杆5之间的滑套7到达尾桨轴2的左侧空腔22。
[0038]尾桨轴2与输出齿轮作一体化设计,在尾桨轴2的内腔右端部设置有方形圈,阻止滑油外漏,从而利用滑油继续润滑桨距操纵杆5处的连接花键副19,并最终回到尾减油池,实现滑油循环利用。而机匣1的机匣油池底部,则设置有磁性末肩检测信号器。
[0039]工作时,利用端盖16上设置的油兜17收集随尾桨轴2高速旋转飞溅带来的滑油。滑油流经设置在端盖16上油兜17底部的第一油孔161,并通过导油器14上的进油孔141,随后到达导油器14的轴向出油油路143。轴承锁紧螺母11收集从导油器14过来的滑油,并运送至桨距操纵杆轴承4处,从而实现对桨距操纵杆轴承4的润滑。
[0040]同时滑油经过桨距操纵杆轴承4到达桨距操纵杆5的内腔51,并通过桨距操纵杆5上设置的6个第二油孔50到达尾桨轴2的右侧空腔21,然后润滑桨距操纵杆5与尾桨轴2的连接花键副19。然后滑油流经滑套7到达尾桨轴2的左侧空腔22,再流回到端盖16与双列锥轴承3之间的空腔,最终滑油通过设置在端盖16上的第三油孔8流回到机匣1的机匣油池中。
[0041]在上述各油孔中,第一油孔161的直径大于进油孔141的直径,而进油孔141的直径等于第二油孔50的直径,第二油孔50的直径小于第三油孔8的直径。
[0042]如果工作过程中,桨距操纵杆轴承4因过载、疲劳等原因出现内、外环或滚动体早期剥落,其剥落肩末也将随滑油在该润滑路径中流通,并到达机匣油池中,被设置在机匣油池底部的磁性肩末检测信号器所检测报警,从而实现对桨距操纵杆轴承4的故障监控。
[00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采用了桨距操纵杆轴承4油润滑方式,润滑、散热效果好;桨距操纵杆轴承4的润滑结构中的零件结构新颖,如端盖16、轴承锁紧螺母11等零件既作收集、运送随齿轮飞溅起来的滑油功用,同时又作尾减速器自身装配功能件使用,实现零件多功能设计,最大化减轻了尾减速器整机重量;润滑系统中的滑油循环利用,可实现利用磁性肩末检测信号器对桨距操纵杆轴承4早期故障的监控,很好地解决了桨距操纵杆轴承4长时间可靠工作及健康监控的问题。
[0044]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用于尾减速器上桨距操纵杆轴承的润滑,所述尾减速器包括机匣、端盖、尾桨轴和桨距操纵杆,所述机闸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尾浆轴设置于所述机闸内,所述浆距操纵杆连接于所述尾浆轴,所述尾浆轴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机闸内设置有机闸油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所述机闸油池溅起滑油的油兜,所述油兜底部设置有第一油孔,所述浆距操纵杆具有桨距操纵杆内腔和第二油孔;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机闸油池连通的第三油孔;所述尾浆轴与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导油器,所述导油器具有内部油路; 所述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包括: 第一滑油油路,自所述油兜及所述第一油孔,经所述内部油路,至所述桨距操纵杆轴承的轴承锁紧螺母; 第二滑油油路,自所述轴承锁紧螺母,经所述桨距操纵杆轴承、所述桨距操纵杆内腔,至所述第二油孔; 第三滑油油路,自所述第二油孔,经所述第三油孔流回所述机匣油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油油路经过所述尾桨轴与所述桨距操纵杆的连接花键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油油路经过所述连接花键副后,经所述尾桨轴与所述桨距操纵杆之间的滑套到达所述尾桨轴的左侧空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油路包括所述导油器上的进油孔、径向设置的径向滑油油路和轴向设置的轴向出油油路,所述轴向出油油路的出油端伸入所述轴承锁紧螺母内,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孔对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器设置于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内,所述导油器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装入所述端盖上的限位槽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三油孔在所述端盖周向上的夹角为180度。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油孔的直径,所述进油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油孔的直径,所述第三油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油孔的直径。8.一种尾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减速器具有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中心轴孔内远离所述尾桨轴的一侧还设置有安装盖,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导油器之间设置有预紧弹簧。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的机匣油池内设置有磁性末肩检测信号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减速器及其桨距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尾减速器包括机匣、端盖、尾桨轴和桨距操纵杆,端盖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机闸油池溅起滑油的油兜,油兜底部设置有第一油孔,浆距操纵杆具有内腔和第二油孔;端盖上还设有与机闸油池连通的第三油孔;尾浆轴与端盖之间设置有导油器,导油器具有内部油路;操纵杆轴承润滑结构包括第一至第三滑油油路,第一滑油油路,自油兜及第一油孔,经内部油路,至桨距操纵杆轴承的轴承锁紧螺母;第二滑油油路,自轴承锁紧螺母,经桨距操纵杆轴承、桨距操纵杆内腔,至第二油孔;第三滑油油路,自第二油孔,经第三油孔流回机匣油池。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桨距操纵杆轴承的长时间可靠工作及健康监控问题。
【IPC分类】F16H57/04
【公开号】CN205101532
【申请号】CN201520837472
【发明人】宋益明, 艾永生, 刘卫真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