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5500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边减速器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在行星轮轴和行星轮垫片上设计出防转的结构,使行星轮轴、行星架套和行星轮垫片之间没有相对转动,不会出现行星架套磨损现象,解决了由行星架套的磨损带来的轮边减速器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转机构结构简单实用,容易实现。
【专利说明】
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转防磨损的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可以防止行星架套的磨损。
【背景技术】
[0002]轮边减速器要求行星架套不出现磨损,一旦出现行星架套磨损严重,将影响轮边减速器的正常使用,必须更换行星架套,维修成本太大。
[0003]现在的轮边减速器采用垫片上开油槽,对架套和垫片的摩擦副进行润滑结构不能解决行星架套的磨损问题,导致行星架套磨损加剧,最后影响轮边减速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包括行星轮轴和垫片,所述结构与行星架套形成一个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在轮边减速器工作时,行星轮垫片和行星架套没有相对运动。
[0005]所述防转结构为,在所述行星轮轴两端各形成一个扁口,在所述行星轮垫片上形成与所述行星轮轴配合的长圆孔结构。
[0006]所述一个扁口由两个相互对称的扁形成,。
[0007]所述扁口上的扁的尺寸,为深1.5mm,宽3mm。
[0008]所述垫片为中空,套在所述行星轮轴两端。
[0009]本实用新型结构在行星轮轴上设计出两个扁口,相应的行星轮垫片内孔也设计出长圆孔。这样两个零件配合在一起,起到了防转的作用,解决了由于行星轮垫片转动导致行星架套磨损的问题。
[0010]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转结构,轮边减速器工作时,行星轮垫片和行星架套没有相对运动,不会出现行星架套磨损,此防转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轮边减速器行星架套磨损的问题,不用更换架套,避免了由于行星架套磨损出现轮边减速器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1 ]图1本实用新型的带扁口的行星轮轴结构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扁口的行星轮轴结构图。
[0013]图3本实用新型的内孔形状为长圆孔的行星轮垫片结构图。
[0014]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边减速器防转结构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行星轮垫片2—行星轮轴3—行星架套A-防转结构
[0017]4-扁5-扁口6-长圆孔 7-扁口配合处【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9]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带扁口的行星轮轴结构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内孔形状为长圆孔的行星轮垫片结构图。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边减速器防转结构图。
[0020]—种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包括行星轮轴2和垫片1,所述结构与行星架套形成一个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在轮边减速器工作时,行星轮垫片和行星架套没有相对运动。[0021 ]防转结构A为,在行星轮轴2上形成扁口的结构,扁口 5是行星轮轴两侧各1个,共2 个,相互对称。所谓的扁口就是同侧两个扁形成的形状(如图1、2)。
[0022]扁4是4个。以及,在行星轮垫片1上形成与行星轮轴2紧密配合的长圆孔6结构,以及扁口配合处7(如图3)。
[0023]本实用新型结构图见图所示,图1、2是在行星轮轴上加工出深1.5mm,宽3mm的扁口。图3是在行星轮垫片上加工出与行星轮轴扁口相配合的长圆孔结构。这样行星轮轴2和行星轮垫片1装到一起,无法相对转动,在轮边减速器运转时行星架套3与行星轮垫片1没有相对运动,解决了行星架套磨损的问题。行星轮轴2和行星轮垫片1装配到减速器中的结构如图4所示。
[0024]防转结构,还有一种太阳轮垫片与行星轮垫片配合防转的结构,但此种结构多了一个太阳轮垫片,且防转效果不如扁口结构,且不容易装配。
【主权项】
1.一种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包括行星轮轴和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与行星架套形成一个防转结构,所述防转结构在轮边减速器工作时,行星轮垫片和行星架套没有相对运动, 所述防转结构为,在所述行星轮轴轴两端各形成一个扁口,在所述行星轮垫片上形成与所述行星轮轴配合的长圆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扁口由两个相互对称的扁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口上的扁的尺寸,为深1.5_,宽3_。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轴和垫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中空,套在所述行星轮轴两端。
【文档编号】F16H57/08GK205592370SQ201620101335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发明人】叶兰成, 胡晓, 刘春伟, 吴乃云, 姚临喆, 丁上, 吴海天
【申请人】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