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581732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存在污染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来自加气站的放空气进入气柜,然后经管线进入燃料电池转化器,将部分放空气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供给用电场所,燃料电池转化器中未转化的放空气返回气柜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中。
【专利说明】—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背景
[0002]液化天然气(LNG)及压缩天然气(CNG)在储运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数量蒸发气和放空气(统称放空气)。目前加气站对于放空气的处理,大多采取放空泄压的方式,造成天然气的损耗,带来安全、环境、经济损失等问题,因此对加气站放空气进行安全处理及回收是加气站安全、环保和经济的迫切需要。
[0003]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得到巨大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N1941482涉及了一种基于甲烷裂解和燃料电池的能源系统,包括甲烷催化裂解装置和碳燃料电池及质子膜燃料电池。首先在流化床内进行甲烷催化裂解。其次,使用技术相对成熟且有较大应用前景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来消耗甲烷裂解产生的氢,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的碳燃料电池被用来消耗甲烷裂解产生的碳。
[0004]目前,对放空气的回收利用可采用压缩机压缩等方式,但成本较高,缺乏实用性。
[0005]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存在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用于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中,具有成本较低、节能环保的优点。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来自加气站的放空气进入气柜,然后经管线进入燃料电池转化器,将部分放空气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供给用电场所,燃料电池转化器中未转化的放空气返回气柜。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燃料电池选自甲烷燃料电池。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放空气来自加气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空气,如力口气枪、加气柱产生的放空气。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大于40%。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放空气中CO体积含量小于0.1%。
[0012]燃料电池将放空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为:燃料电池为燃料和氧化剂(一般是氧气)在电极附近参与原电池反应的化学电源。甲烷(CH4)燃料电池就是用CH4作为燃料的电池,与氧化剂O2反应生成CO2和H20。反应中得失电子就可产生电流从而发电。
[0013]本发明通过将加气站(包括CNG/LNG标准加气站、加气子站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空气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收集加气枪、加气柱产生的放空气,同时通过燃料电池技术将收集的气体转变成电能,用于加气站的日常用电,克服了加气站放空气体直接放空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以及安全隐患,同时方便、经济地实现了放空气的充分利用,降低了加气站的运行成本,实现了节能环保,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15]I为加气站;2为燃料电池转化器;3为输电线;4为用电场所;5为放空气输送管线;6为气柜;7为放空气输送管线;8为放空气返回线。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某站场有设有6台加气机,按照如图1所示的流程,将6台加气机的气相返回线汇总,送入气柜中(气柜直径2m,高3m),气柜用于储存各加气枪回收的放空气,并起到缓冲的作用。放空气中CO体积含量为0.01%,然后将放空气由气柜输送至燃料电池转化器,燃料电池采用甲烷燃料电池,直接将收集到的天然气转化成电能,供给场内不需要太高用电可靠性及连续性的电器使用,如电加热器等。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为50%,燃料电池转化器中未转化的放空气返回气柜。 [0019]显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放空气、降低运行成本、节能环保的目的,可以用于加气站的放空气回收利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来自加气站的放空气进入气柜,然后经管线进入燃料电池转化器,将部分放空气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供给用电场所,燃料电池转化器中未转化的放空气返回气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选自甲烷燃料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空气来自加气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空气,如加气枪、加气柱产生的放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大于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气站放空气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空气中CO体积含量小于0.1%。
【文档编号】F17D1/02GK103822094SQ20131049312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于安峰, 党文义, 王全国, 沈郁, 武志峰, 万古军, 张广文, 韩中枢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